最近公司楼下的街铺新冒出来三家店,招牌上都有一句“中国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的副标题。卖的都是投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12%~18%以上。我当然不会买,但不知道是否有老伯老太会成为它们的客户。
买投资品和买商品的区别是,商品以实物形式存在,比如一部手机,你在决定购买之前可以看看外观是否时尚,试打听听声音,还可以试用一下里面的功能。但是买金融投资品却完全不同,除了收藏品和房地产,绝大多数都是以契约形式存在的,只有一堆合同或说明书,看不见摸不着,更没有机会试用,买金融投资品的背后其实是“买信用”。
当年我在留学时,同学们把钱存在不同的银行,因为英国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很大。记得同等期限的存款品种,汇丰银行只给不到2%的利息,而另一家Halifax银行,竟能给到近5%的利息。当时很多的中国留学生为了获得高额利息,舍弃校区内的大银行网点,步行去Halifax银行办理业务。但Halifax银行在2008年被劳埃德TSB银行吸收合并,而汇丰银行却没有大碍。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信誉高的银行,利息虽然低,但是破产风险小,存款安全;而小银行,利息虽然高,但是风险也大。所以很多英国人,尤其是富裕阶层,情愿少拿一些利息,也要选择汇丰或巴克莱等实力雄厚的传统银行。
所以,购买金融投资产品,选择有信用的金融机构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参考因素:
品牌历史
金融机构最值钱的就是自己的“招牌”。由于不能像买手机一样试用,所以信誉是最为重要的。投资理财的最后结果和购买之前的宣传是否有差距,就是这家机构的信用在起作用。所以一家保持了几十年到一百多年的金融品牌,虽然不能担保一定不出问题,但还是能够证明其信用经过了多年市场的检验。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百年老店通常注重风险控制,提供的投资品不会过分激进,收益率往往较低。而收益率超高的另类投资,比如对冲基金、股票基金、PE,则通常由传统银行以外的资产管理机构提供。所以如果要选择一家品牌悠久的、稳健的金融机构的产品,就请适当降低你的收益预期。
专长或案例
投资理财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种类从房产、证券、基金、信托、到黄金……不同机构的擅长完全不同。银行能提供的理财产品种类可能是最全的,券商在证券交易上提供的服务更多,信托公司可以提供另类的信托投资产品,PE公司可以提供长期产业投资的产品等……
如果你有时间和兴趣,可以找到每个投资品中最优秀的供应商并进行直接联系;如果希望简单便捷,银行类的金融超市也是一个选择。
文化和管理制度
好的金融机构大都重视风险控制。如果一家银行在你买理财产品前让你填一堆风险测试表格,或者唠唠叨叨解释一大堆,请别不耐烦,这是对你负责的表现。反而是匆匆催你决定,只要你肯下单就一切手续从简的机构,要引起特别的小心。
接待者和公司领导
宣传自己的时候,很多公司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把自己包装得优秀无比,鉴别真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己亲身体验员工服务,看看:
·工作人员是否真心认可自己的公司和工作;
·是否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
·是否直接、真诚、细致地回答客户问题;
·培训是否充分,解释产品时是否有盲点、隐约其词甚至是误导;
或者可以多查阅公司掌门人的访谈,观察:
·他对自己公司历史的理解;
·对风险的理解;
·对战略和重点业务的展望;
·对服务的理解等。
次贷危机打破了人们对大投资银行的崇拜。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是在2008年9月,但直到一年多以后我去香港时,依然在中环看到因雷曼“迷你债”遭受损失的老伯老太们,拉着横幅表示抗议。次贷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投资银行过度追求利润而实行的高杠杆。次贷危机之后,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美林被两家商业银行收购,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在法律上转为商业银行,美国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真正投资银行了。同比之下,美国的商业银行虽然也损失惨重,但比起投资银行来,由于相对较低的杠杆,确实凸显了稳健经营的特色。
所以,对于初涉投资的人,选择机构的信用有时要比选择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更加重要。【来源: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