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底中国银监会推出了限制银行理财产品“通道业务”的“8号文”,掀起理财监管风暴。一个多月过去了,如今银行理财产品呈现“量价齐跌”的现象。市场惊呼,银行理财正遭遇到“吸金变局”。
曾经是社会闲散资金“吸金石”的理财市场,是否由此拉开资金外流大幕?数万亿资金流向何方?银行理财市场未来如何发展?种种疑问,引发市场关注。
在监管部门一系列监管动作后,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量价齐跌”现象。
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商业银行共发行2439款理财产品,环比3月份大幅下降12.8%。而5月份的第一周,35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量也仅为282款,环比前一周减少一半多。
收益率方面,4月份除3至6个月及一年期以上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水平上升外,其余期限类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均明显下滑。
对于这一现象,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8号文”发布后,银行会对理财产品结构进行一些调整,过去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银信、银政、合作类项目的理财产品占比会明显下降。由于这类产品占比并不低,在受到监管部门限制后,这类产品到期不再发行,因此总量必然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理财产品中收益率较高的投资标的,一旦这部分投资比例出现下降,收益率下降亦是必然结果。
对融资平台、楼市资金流影响不大
一直以来,数万亿元理财资金中,总会有相当部分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目前银行理财资金外流后,是否影响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项目的资金流,市场对此充满疑虑。
对此郭田勇认为,由于银信、银政、合作类理财项目受限,确实对这部分资金流有所影响。“今年前4个月信贷规模冲高,即和理财受到限制有一定关系。”
今年以来信贷货币增速明显强化,与理财市场资金增势形成此消彼长的格局,可见一部分资金确实从理财市场出逃进入了信贷市场。
曾刚则认为,资金外流或对融资平台和楼市有一定冲击,但影响不会很大。“理财产品的余额不到8万亿元,涉及到的非标资产的也就两三万亿元,"8号文"中还允许有35%的容量,实际上银行超标部分不多,因此对资金流影响不会太明显。”
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数据,截至2012年末,理财产品余额为7.1万亿元,其中,“非标资产”约为2.8万亿元。
理财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银行理财遭遇的“吸金变局”是否会成为常态备受市场关注。对此曾刚强调,实体经济需要的这些资金仍然可以通过银行理财的渠道输入,目前的“转向”只是一个暂时的调整现象。未来这些资金可能要转变为标准化资产的形式出现。
曾刚解释道:“所谓标准化资产,就是通过银行间市场和销售市场发行的金融工具。比如最近比较抢手的债券,就是在增加标准资产的持有。未来,市场上会出现一些新的金融工具代替过去的非标准化工具,比如用资产证券化工具来链接资金供需双方的需求。”
事实上,减少非标资产的投资,有利于倒逼银行理财业务转型。非标资产受限后,商业银行今后必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机构性产品、资产管理类产品上,推动理财产品向多品类发展创新,银行理财产品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外的理财产品占信贷资产的比重达50%以上,而我国的银行理财余额截至去年年底不到8万亿元,与将近63万亿的信贷余额相比,占比不到15%。因此,我国银行理财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看到的收缩局面只是暂时的调整过程。”曾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