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年一度的全市综合督导过程中,不少校长敞开心扉谈了自己的愿望,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让学校静下来。校长们算了一笔账,一年参加的各种会议有60多个,迎接的各种检查有50多个,接收的文件有几百份之多。每次会后学校要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每次检查学校都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每份文件都要审阅督办。文山会海弄得校长身心俱疲,学校发展几乎全靠外力制动,静下来成了校长们的一种奢望。
二是让教师实起来。校长们普遍怀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环境,没有多少诱惑,教师们朴实肯干。近十几年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名目繁杂的评优树先扰乱了教师们的心。滚雪球式评选的最大弊端是让荣誉多的教师滋生惰性,不再努力。当一部分老师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研究评优树先标准,并以此作为工作的目标和动力时,这样的先进和优秀又有多少价值呢?不少校长普遍认为,什么时候取消或者规范了杂乱无章的评优树先,当教师们的心都集中在教书育人上的时候,教育会更有活力和希望。
三是让学生动起来。校长们普遍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功利性太强,教学中普遍存在传授有余、实践不足的弊端。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则堪称引导教育走向生活的纲领性文件。
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大教育观,强调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开放而有活力的教育体系,是课改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学校将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把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开放教材、开放课堂、开放作业、开放评价,使生活成为活的教科书,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使新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富有时代气息。督导过程中,校长们疾呼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