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点,并不是银行不敢说,而是国家不让说。
因为银行承诺保本理财,并不怕损失,一个银行发行几百上千只保本理财,只要大部分盈利,即使出现少数个别亏损的,银行照样可以用其他的盈利来弥补损失;而且标注保本理财更能吸引投资者,壮大规模;此外保本理财投资的本身都是低风险性的产品,安全度较高,发生损失的概率很小;所以银行并非不敢承诺理财保本,而是国家不允许。
政策法规不允许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文规定,打破刚性兑付,不允许银行在发行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过渡期到2021年(目前个别银行仍有在发行保本理财,这些都是发文之前的存量产品,无需担心,银行不是明目张胆在违规)。
PS:刚性兑付指的是理财到期后,如果出现亏损,由银行兜底进行赔付,投资者不承担损失。
那么国家为什么不允许银行发行保本理财呢?道理很简单,金融投资既然是投资未来收益,未来又是不确定的,你银行凭什么承诺零风险,且能预知未来收益?除非是银行固定存款。
长期以来,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保持着刚性兑付,被认是大资管市场难以健康发展的顽疾,也被资管业内称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资管产品的刚性兑付产生了严重问题:首先、投资者享受更高收益的同时并没有承担对应的的高风险,从而吸引了大量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其次、刚性兑付预期抬升了无风险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刚兑使投资者过度追逐高收益,倒逼金融机构相互竞争抬高收益率,扭曲市场风险定价,抬高了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成本;最后、金融体系整体风险。一旦发生违约,金融机构兜底,风险积聚在金融体系中,容易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如何应对
虽然国家不允许银行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银行不会坐看原来投资保本理财的资金外流,因此纷纷力主推出了保本型机构性存款用来替代保本理财。
什么是保本型结构性存款呢?简单的来讲,买入保本型结构性存款后,你的资金资金会被分为两部分:大部分放在定期存款里做保本用,小部分投资于金融衍生品以博取高收益。
举例:
1、假设你在银行购买了一年期的1000万元保本型结构性存款;
2、那么银行在收到1000万元后,会把其中的980.9万元,拿来存在定期存款里,假设利率为1.95%,那么到期本息合计=本金+利息=980.9+980.9*1.95%=1000万元;
3、剩余的19.1万元,投资于高风险收益的金融衍生品,比如股指、期货、期权等。
这样一来,即使到期后金融衍生品投资部分全部都赔了,一年后定期存款的本息合计还是1000万元,刚好保本;如果衍生品投资赚钱了,收益肯定高于只放在定期存款。
这就是保本型结构型存款,这个产品的好处是本金无风险,不过收益率是浮动的,预期的高收益并不一定能100%拿到,要看银行的具体投资情况,这个产品可以替代保本理财,但是无法替代原来的保本保息理财产品。
总结
其实,国家不让发行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但是银行实际仍在发行这些产品,只不过产品的说明书上没有写明保本保息;投资的产品和以往类似,风险并没有增加,这类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的按时兑付率可以说达到99%,而且即使真的那个极其个别的意外让你遇见,一般也只是损失收益或极小部分本金,而不会像P2P全部都没了。
所以,为什么不敢存银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