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每天读一点经济学常识

怎样存款利息最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也与日俱增。有时候,多余的钱放在工资卡里并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可能由于缺乏理财意识而失去很多应得的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Interest Revenue) 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包括: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如购买国库券、重点企业建设债券、国家保值公债以及政府部门和企业发放的各类有价证券;企业各项存款所取得的利息;外单位欠本企业款而取得的利息;其他利息收入等。

2015年,央行对借贷基准利率下调的同时,存款利率也下调了0.25个百分点,随后,各大银行也对存贷款利率做出了调整,就目前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来看,活期存款利率依然是最低的,约在0.35%~0.42%之间,以一万块钱为例,一年的利息大约是28元~34元之间;整存整取定期一年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大约在3%~3.3%之间,同样以一万块钱为例,如果存入银行定期一年整存整取的话,减去利息所得税能收获约240元~264元的利息。显然定期存款比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多。

然而余额宝的兴起,让人们不再纠结于到底是选择活期存款的便利,还是选择定期存款的高利息,因为余额宝兼具利息高、操作简便、使用灵活的优点,同样以一万块钱为例,余额宝每月利息收入能达到36元,一年是468元,很明显,余额宝的利息收入要明显高于银行存款。

可支配收入,比一比谁更有钱

可支配收入又称“国民可支配收入”或者“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人在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以用于个人随意支配的那部分收入,简单地说,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收入。即:工资收入中扣除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所得税、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名义收入后,剩余的那部分拿在自己手里可以用来自由消费或者储蓄的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

比一比谁更有钱,就是比谁的可支配收入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工资高的可支配收入不一定高,即不一定更有钱。举个例子,小王每月工资5000元,小赵每月工资6000元,小王每月缴纳完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后的可供自由消费和储蓄的收入是4000元,而小赵每月缴纳完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后可供自由消费和储蓄的收入是3800元,这时小王的可支配收入就比小赵高,小王就是一个比小赵有钱的人。

可支配收入的计算方式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缴纳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红利、房租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等)。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参考数据之一,在经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时能影响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

利润最大化,为何成功者并非天生勤奋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并且使利润最大化。当厂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时,厂商就能获得利润,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越大,厂商所获得的利润就越大。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而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增加产品的收入收入越高,企业利润就越大。另一种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及其他不必要的开支,在企业利润增加的同时,生产成本越小,总收益就越大。然而,并不是一味地扩大生产就能获得成功,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只有当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时候,厂商的利润才能达到最大化。边际成本就是在原有的产量上,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需要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就是所增加的这一个单位的产量所获得的收益,当二者相等时厂商的利润才能达到最大化。举个例子,假设厂商生产100架古筝需要花费10000元,在此基础上再多生产1架古筝所需要的总成本是11500,那么第101架古筝的成本就是1500元,也就是边际成本等于1500,若和所有古筝一样第101架古筝在市场上的标价也是2000元,边际收益就是2000元,那么生产第101架古筝能挣500元,对于企业来说还是有利可图的,假设该厂商生产第105架古筝时的边际成本达到了2000元,和边际收益相等时,企业再扩大生产已经没有意义了,这时候企业的利润就达到了最大化。

因此,真正的成功者并非天生勤奋,而是要懂得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什么是策略欺骗

策略欺骗就是根据形势发展来制定出特定的方式方法来欺骗消费者最终促成销售的经济行为。

以往,我们走在商业街上,随处可见“亏本大甩卖”、“清仓大处理”、“尾货大甩卖”、“全场跳楼价”的条幅,然而,有经验的消费者都知道,有些“仓”永远是“清”不完的,有些“尾货”也永远是“甩”不完的。但是商家每次打出这样的条幅,总会吸引一部分抱着捡便宜的心态来选购的顾客,这样一来,商家促销的目的就达到了。

商家熟悉并利用顾客消费心理采取一定的经营手段促成销售,在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下无可厚非,若只是为了商业炒作,只讲盈利不讲诚信,名为降价实为抬价的误导消费者就属于策略欺骗。

就拿打折促销来说,有的商家先把价格抬高到一定程度,再给出一个很大的折扣,实际上价格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比原来的价格还高,利用你争我夺的商业氛围来刺激消费者,甚至为了营造熙攘红火的假象,花钱请托儿来烘托气氛,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商业炒作,这种行为就属于策略欺骗。

有人说经商的境界有三种,靠欺骗获得一时之利的是奸商,童叟无欺诚信经营的是儒商,以佛家心态慈悲经营的是佛商。佛商固然是普通商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但是,诚信经营、奉公守法却是对商人最起码的要求,须知,商人失去诚信即为奸商,策略失去诚信即为欺骗。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除了客观因素对消费者的选择有影响外,主观因素对消费者的选择也有影响。而消费者的偏好,就是对消费者的选择具有很大影响的主观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哪一种商品具有偏好,就会提升对该商品的需求度。

按照消费者对自身偏好的清晰程度及对偏好产品的了解程度,可以将消费者偏好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消费者对自己的偏好认知不很清晰,并且消费者的偏好很不稳定。这类消费者易受外界的影响。第二种是,消费者对自己的偏好稍微有些了解,但是对偏好的产品知识不太了解。这类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比如说喜欢某项运动,但是对这项运动不了解,往往愿意倾听别人的建议。第三种是,消费者具有稳定的偏好,但是自己却不知道,当他们在偏好的驱使下做出某种选择的时候往往认为这些选择是出于自己理性的判断。第四种是,消费者有稳定的偏好,并且对所偏好的产品十分了解,只要给出合理的定制就能让其做出选择。

根据以往的消费经验,经济学家们为消费者偏好做出了几种假设,分别是:①偏好的完备性,指消费者会根据偏好比较排列出不同的商品组合。②偏好的非对称性,如果两种商品组合中,其中一个组合含有消费者偏好的商品比较多,那么消费者就会选择这组商品。③偏好的传递性,如果消费者对苹果的喜好大于橘子,对橘子的喜好大于草莓,那么消费者对苹果的喜好就大于草莓。④偏好的单调性,如果两个组合包含的商品数量一样多,那么消费者对这两个组合的偏好就相同。⑤偏好的凸性,哪个组合含有商品数量多,消费者就会选择哪个。

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一定要做出取舍选择,这种取舍的过程就是消费者偏好发生作用的过程。因此,经营者在推销商品时,把握住消费者的偏好往往更能够推销成功。

什么是奥巴马熊市

熊市和牛市是一个相对的经济概念,熊市又被称作空头市场,也就是股票持续走低的市场。当股票行情下跌,投资人迅速抛出手中的股票,纷纷空仓观望,这个时候空方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看好股市行情后续发展的人少之又少,一般就称为空头市场。在熊市来临之后,人心涣散,大盘和各板块股票下跌的多,上涨的少,投资人形象地称之为满盘飘绿。

熊市即熊市,为何还能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扯上关系呢?这其实只是一个巧合。美国前总统布什卸任之时,美国经济已经有萧条迹象,股市下跌倾向明显,布什总统为救市出资7000多亿。然而,奥巴马总统上任后,股市很不给面子的大幅下跌,下跌幅度创过去90年历史之最,据悉,在奥巴马上任50天之际,美国股市曾一度跌穿6600点,至今,美国股市已经下跌超过20%,白白损失资产1.6万亿美元,下跌20%已经成为熊市来临的临界点,因此,美国媒体戏称当下是“奥巴马熊市”降临的时候,甚至有人预测,长时间的奥巴马熊市伴随着美国失业人口的激增,实体经济衰退,将会引起“奥巴马萧条”。

尽管奥巴马表示政府会力撑美国股市,坦言熊市来临才是入市的最佳时机,依然未能稳住民心,反遭到众多非议,有人称“总统鼓励国民入市挺新鲜”,但是,换个角度想,我们应该能看出奥巴马力阻恶性循环的救市之心。

拍卖博弈,机制比策略更重要

美国经济学家麦卡菲认为,“拍卖是一种市场状态,此市场状态在市场参与者标价基础上具有决定资源配置和资源价格的明确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给拍卖下的定义是“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财产权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1989年《辞海》中给出的定义是“拍卖也称竞买,商业中的一种买卖方式,卖方把商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通过以上三个定义可以看出,拍卖就是一个集体(拍卖群体)决定价格及其分配的过程,拍卖博弈,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通过竞拍机制的选择,使效率、收益最大化的策略。

在拍卖过程中,竞拍者之间处于对立状态,竞拍者越多,竞争则越大,对竞拍者越不利,竞拍价越有可能被提的很高。但是每个人在出价之前都不知道对方会出什么价,一切随机性太大,很难找到分析判断的信息,而且竞拍时间又是十分有限的,这个时候,再想什么计策谋略来实现竞拍收益最大化都不太现实。那么,想要抓住有利的竞拍时机,就要守住自己的心理底线,稳住竞价心态,避免受竞价气氛的影响盲目出价,也不要抱着贪便宜的心态错失最佳竞拍时机,在熟悉竞拍流程和竞拍技巧的前提下,报出心理的价位,在别人犹豫不决的时候,从而竞拍成功。

拍卖博弈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特定的场合有一套可行的机制比单个策略更重要。

重复博弈,杜绝一次性交易

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很多次,甚至无限次,也可以称作阶段博弈。

重复博弈,可以是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也可以是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每个人当下的行动都会参考其他参与人过去的历史行动,为了长远利益考虑,人们都会尽可能找出多数人选择的策略。

用一个例子来帮我们理解重复博弈,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你去一家水果摊买苹果,当你询问苹果的质量时,老板往往会说“放心吧,我在这儿卖水果好多年了,还一直在这儿卖呢,怎么会卖给你质量不好的水果呢”,其实,这句简单的话中就蕴含了重复博弈的思想。老板称其在这儿卖水果好多年,就是给你一个可以参考的历史行为,这么多年了都没问题,这次应该也没有问题。他又说以后还在这儿卖呢,意思是我今天若骗了你,你以后就不来了,咱们之间的交易就属于一次性交易,我得不偿失,所以我不会骗你的。而你听完老板的这番话,疑虑就消了一大半。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总结一下重复博弈的特征。①重复博弈的阶段,博弈之间没有“物质”上的联系,即前一个阶段博弈并不改变后一个阶段博弈的结构(你这次买水果的价格和下次买水果的价格没有联系)。②在重复博弈的每一个阶段,所有参与人都观测到该博弈过去的历史;③参与人的总收益是所有阶段博弈收益的贴现值之和或加权平均数(水果摊的总收益是你每次买水果带来的收益之和)。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重复博弈来取得长期合作,获得最大收益。(摘自于台风 著《每天读一点经济学常识》)

作者简介:于台风,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专业,学生时代曾自主创业,学费生活费全部自理外,年收入10万元,成为校园名人。她一直留心观察经济生活给身边人带来的影响,总结了很多实用的经济学知识。其文风犀利,言语幽默,敢于讲真话,被业界赞为文如其名的撰稿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每天读一点经济学常识  经济学  经济学词条  常识  常识词条  每天  每天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