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单身年轻人都缺乏存钱理念,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储蓄不再能代表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以为现在都有信用卡,说自己很富有,却有这很多债务,这很尴尬,因为债务并不重要。只要资金能够流动,或者能够被不断升值的资产或金融产品所取代,未来就是有保障的。
现代社会,存款其实已经不能代表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了。
因此,所有提出的存款都可以作为标准,但只能作为相对次要的标准。它反映了一个家庭有多少闲钱,这些钱可以存入银行,作为日常开支,家庭紧急情况和流动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量化标准,但如果家庭能有30万左右的闲钱,生活质量就比较好了。
综合这些年来的房价状况,或许能够在工作的城市,有一套房产,而且房贷只占每月收入的50%以下,就可以算得上是小康家庭。因为这意味着在能够有生活保障的情况下,每月能够保持高质量的生活开支,并能够有一定的资金储备,作为未来小孩教育和家庭急用。
但这种毕竟是理想状态,回到现实当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家庭不多。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聚集,在这些地方首付就要花去近百万,月供也基本占月收入的50%以上。这还是没有计算教育成本、日常开支和家庭急用等情况。脆弱的收支结构,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往往意味着任何的意外开支都会变成“负债”。
所以说小康首先来说就是能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财务自由。具体也没法界定,起码是吃、穿、住、行、体、学、娱、健这些基本需求不用愁钱的问题。在一线城市的话,达到小康社会需要有现金存款200万,且持续月收入5万一个月、有车、有房、无负债、无担保、无病患;
如果在二线城市,需要有现金存款100万、且持续月收入3万一个月、有车、有房、无负债、无担保、无病患;如果在三线城市,你需要有现金存款 50万、且持续月收入1万一个月、有车、有房、无负债、无担保、无病患,如果满足上面的条件,感觉就算是小康生活了。
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小康到底是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千人千面各说一词,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
网友一:
现代社会,存款其实已经不能代表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了。
毕竟现在已经是信贷社会,身上没负债个几百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有钱人,因为负债没关系,只要钱能流动起来,或者是置换成能够不断升值的资产或理财产品,这样的未来才算是有保障的。
但真正能够衡量一个家庭生活标准的,个人觉得还是资产,也就是房产、店铺、薪资,以及教育。教育这个标准在很多人看来,也许跟家庭生活水平好像没什么挂钩,但是在教育上的投入上,从来都没有“节俭”一说,能选第一,就决不选第二。
所以个人觉得,能够负担得起什么样的教育资源,其实也是衡量一个家庭生活水准,更准确的说,是衡量未来家庭的发展可能的重要标准。毕竟,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投资。
综合这些年来的房价状况,或许能够在工作的城市,有一套房产,而且房贷只占每月收入的50%以下,就可以算得上是小康家庭。所以一般只要解决了房子的问题,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网友二:
我觉得一个家庭存款不如存健康,只有全家身体健康,老少安宁,就是大康,而不是小康生活了。
古人说:“知足常乐。”只要能够解决温饱生活,无忧无虑,一家人开开心心,身体健健康康,是最大的幸福,因为金钱再多,买不来欢乐;财富再多,买不来健康;职位再高,换不来平安。
小康的标准,各个阶层的人评判的标准不同。我们是凡夫俗子,祈求无灾无病,合家团圆,老少安康,就是对生活的向往。钱是永远赚不完的,只要够用,足够应付生活和一些意外就差不多了,所以健康快乐才是真正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