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对雷曼兄弟、贝尔斯登、高盛、花旗、摩根大通、美林、AIG等金融巨鳄并不了解,但一定对华尔街,经济危机耳熟能详。然而不客气的说雷曼、贝尔斯登、高盛······正是08年金融危机的元凶。关于经济危机的成因,及金融巨鳄的前世今生在这里我就不展开了,因为要写的实在太多。不过在本文中也会有所提及,我也会在以后的文章中持续更新。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探究雷曼兄弟成因及其造成的结果。
2008年月日,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华尔街上那个鼎鼎大名的19命老猫倒下了。然而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雷曼兄弟的破产呢?高盛在其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雷曼的倒闭是否催化了经济危机?我会在下文中,用文字为大家展现那段波诡云涌故事。
本文词云展示
1.雷曼兄弟的历史
2.次贷危机
3.雷曼兄弟最后的挣扎
4.雷曼兄弟倒闭的后果
5.高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1.雷曼兄弟的历史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一家国际性金融机构及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债券、市场研究、证券交易业务、投资管理、私募基金及私人银行服务,亦是美国国库债券的主要承销商,环球总部设于美国纽约市(曾在911事件中被摧毁),地区总部则位于英国伦敦及日本东京,在世界各地亦设有办事处。2008年,雷曼兄弟曾被美国《财富杂志》选为财富500强公司之一,为当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
亨利·雷曼(Henry Lehman)为卖牛商人之子,1844年23岁的亨利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林帕尔市移民到美国,定居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在那里开了一家名为“H. Lehman”的干货商店。1847年,因伊曼纽尔·雷曼(Emanuel Lehman)到来,商号更名为“H. Lehman and Bro”。当1850年家中最小的弟弟迈尔·雷曼(Mayer Lehman)也到此地后,商号再次变更,定名为“Lehman Brothers”。在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南部地区,棉花是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利用棉花的高市场价值,三兄弟开始定期接受由客户付款的原棉贸易,最终开始棉花的二次商业贸易。
雷曼曾被戏称为公牛
几年之间因为丰厚的利润及业务的增长这成为他们经营的主力项目。在1855年,亨利因罹患黄热病而过世后,另外两兄弟继续从事农产品期货生意和经纪商业务。可是好景不长,1858年因众多因素,棉花贸易中心由美国南方转移到纽约。雷曼在纽约市曼哈顿区自由大街119号开设第一家分支机构的办事处,当年32岁的伊曼纽尔负责办事处业务。1862年遭逢美国内战,因此公司和一个名为约翰·杜尔的棉商合并,组建了雷曼杜尔公司(Lehman, Durr & Co.)。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内战的泥潭之中,在内战结束后,公司为阿拉巴马州提供财务支持以协助重建。公司总部最终也搬到1870年创建纽约棉花交易所的纽约市并于1884年伊曼纽尔设置了公司理事会,公司还在新兴市场从事铁路债券业务并进军金融咨询业务。
早在1883年,雷曼已成为咖啡交易所成员之一,到了1887年公司还加入纽约证券交易所。1899年,则开始首笔公开招股生意,为国际蒸汽泵公司招募优先股和普通股。尽管提供国际蒸汽,但一直到1906年,公司才从一个贸易商真正转变成为证券发行公司。同一年在菲利普·雷曼的掌管下,雷曼公司与高盛公司合作,将西尔斯·罗巴克公司与通用雪茄公司上市。随后的二十年间,差不多有上百家新公司的上市都由雷曼兄弟协助完成的,其中多次都和高盛公司有过合作。这些公司中有:F.W. Woolworth Company、May Department Stores Company、Gimbel Brothers, Inc.、R.H. Macy & Company、The Studebaker Corporation、百路驰(B.F. Goodrich)以及Endicott Johnson Corporation等。
菲利普·雷曼于1925年退休,由他儿子罗伯特·雷曼(昵称“波比”)接手担任公司领导。波比领导期间,公司在股票市场复苏时由侧重于风险资本而渡过了资本危机大萧条。1928年,公司搬到现在鼎鼎有名的威廉一街雷曼兄弟公司是传统的家族生意。但在1924年,约翰·M·汉考克以首位非家庭成员身份加入雷曼兄弟公司,接着在1927年门罗·C·古特曼和保罗·马祖尔也相继加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雷曼兄弟签署了第一电视制造商杜蒙的首次公开招股,并为美国广播公司(RCA)提供资金协助。它也为快速增长的石油工业提供金融协助,其中包括了哈利伯顿公司(Halliburton)和科麦奇公司(Kerr-McGee)。二十年之后雷曼兄弟签署了数字设备公司的首次公开上市(IPO)。此后,它又协助了康柏公司上市。罗伯特·雷曼于1969年去世,当时已经没有雷曼家族任何一位成员在公司任职。罗伯特死后,公司呈现领导真空,加之当时经济不景气,把公司带进困难期。1973年,贝尔豪威尔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皮特·彼得森受聘挽救公司。
1984被美国运通公司以3.6亿美元收购,并与Shearson公司合并为Shearson Lehman/American Express。正式成为美国政府的皇商,时值美国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雷曼通过与美国政府合作积累了大量财富
运通卡
直到1994年美国运通公司与投资银行业务切割,首次公开募股成立了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理查德·福尔德为CEO直至2008年公司倒闭。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中,该公司在纽约世贸中心占据3层办公楼,有1名雇员遇难。公司全球总部所在的美国运通大厦受到倒塌的世贸中心双子楼瓦砾的严重损毁,因此重新安置了6500名雇员
911事件中的世贸中心
2008年因为次贷危机,竞争对手竞争,一系列决策失误等与2008年9月15日破产,享年158岁的老猫倒下了。
2008年9月22日,日资的野村证券宣布收购雷曼兄弟在欧洲、中东、亚洲区包括日本、澳洲和香港的业务,但没有公布收购价,市场传闻指收购价为2.25亿美元。巴克莱银行则收购雷曼兄弟在美洲的业务。
2.次贷危机
在危机之前的数年,低利率和大量美国国外资金的流入创造宽松的信贷条件,为房市暴涨加油添火,并鼓励负债融资性消费。美国家庭拥房的比例从1994年的64%(自1980年以来就大约如此)到2004年的史上最高水平69.2%。次级抵押贷款对家庭拥房率和整体住房需求量的增加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97年到2006年间,一般的美国住房价格增加了124%。在2001年结束往前算的20年间,全国房价中值是2.9到3.1倍的中产家庭收入。这个比例在2004年上升至4.0,而2006年则昇至4.6。这房地产泡沫 导致了不少业主对其住屋以较低利率再融资,或透过免除由房价上涨保证的二次贷款为消费者开销提供融资。时至2007年底,美国家庭债务对年度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为127%,而在1990年为77%。
在房价不断增加同时,消费者较少储蓄,借贷和开支更多。消费主义文化是在“植基于立即满足需求的经济”中的一种要素。从2005年开始,美国家庭已经将超过99.5%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投入消费或支付利息。如果把大多数涉及业主自用住房的估计自这些计算里除去,自1999年开始,每年美国家庭开销超过其个人可支配收入。家庭债务增长于1974年年终,从7千50亿,60%个人可支配收入,到2000年年底的7万4千亿,并最后于2008年中期达到14万5千亿,合134%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在2008年期间,一般美国家庭拥有13张信用卡,40%的家庭在信用卡上仍有未付账款,较1970年时的6%更多。
这信贷和房价的爆炸导致了建房荣景,以及后来未能售出的房屋。这造成美国房价在2006年中期升至顶点并开始下跌。在信贷的宽松,且相信房价将继续升值的前提下,鼓励了许多次级贷款借款人去取得浮动利率抵押贷款。这些抵押贷款以在预先确定的期限间低于市场利率引诱借款人,期限过后剩下的则是以是市场利率计算。一旦初期的宽限期结束前无法支付较高月付款的借款人大概会试着再融资其抵押贷款。一旦房地产价格在美国许多地区开始下降,再融资变得更加困难。发现自己无法透过再融资以摆脱较高的月付款之借款人开始违约。
随着越来越多的借款人停止支付他们的抵押贷款还款,法拍和待售房屋库存增加。这使得住房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从而进一步降低业主的抵押资产的净值。抵押贷款还款的下降也降低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价值,这削弱了银行的净资产和财务状况。这种恶性循环是危机的核心。
时至2008年9月,美国住房价格自2006年中期峰值以来平均下降了20%以上。这种房价大幅并出人意料地下降意味着许多借款人的住房净值为零或者为负资产。换句话说,这意味着他们的住房价值低于其抵押贷款。截至2008年3月为止,估计880万借款人(所有业主的10.8%)的住房已是负资产,据臆测该数目至2008年11月为止已上升至1200万。借款人在这种情况下,有着自他们的抵押贷款“脱离”并放弃住房的诱因,即使这样做会在接下来的若干年损害其信用评级。
法拍率的增加助长了待售的房屋库存。在2007年新屋销售率为26.4%,低于前一年。时至2008年1月,未售出新屋库存为2007年12月销售量的9.8倍,这是自1981年以来这一比例的最高值。更进一步,近400万户现存房屋待售,其中近290万是无人居住的空房。这种过剩的待售屋降低了房价。随着价格下跌,更多的业主处于违约或法拍危机边缘。房屋价格预计将继续下降,直到未售出房屋库存(一种经济学供应过剩的实例)下降到正常水平。
CDS
次级贷款违约引发更广泛的环球信贷危机,但只是多个债务泡沫崩溃的一种症状:“这不只单单是美国房市泡沫破灭或者美国次级贷款区域的崩溃。造成这次灾难的信贷过度是全球性的。有许多的泡沫,其触角延伸不仅仅许多国家的住房,还包括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信用卡、汽车贷款、以及学生贷款。有些气泡是为了许多转换这些抵押贷款到复杂、有毒、以及破坏性金融工具的证券化产品。而且还有更多的泡沫是为了向地方政府借款、杠杆收购、对冲基金、商业和工业贷款、企业债券、物资和信贷违约掉期...”正是因为如此多的泡沫的破碎,才使得金融危机扩散到全球且造成成倍数破坏的原因。
用人话说就是,很大一部分人没有足够资金购置房产及其他物品而且他们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按照现在的情况银行根本就不会借钱给他们。但是突然有一天银行说没关系我可以借钱给你不需要资质审查,且不考虑你是否能还得起钱。所以通过贷款这些人有钱了,于是人们开始买房消费,大量资金涌入房市,然后房价上涨,然后有一些聪明人发现:我可以贷款,等房价上涨的时候我再卖掉还贷款,除去还的利息其他的都是我的收益。(听着好像有点耳熟啊)之后就是 借钱 买房 房价上涨 卖房 还钱 再借钱 买房 房价上涨 卖房 还钱之后就是无限循环。
只要能够收回的钱的总的利息大于坏账的金额总量,银行就不会亏钱,而只要炒房者的收益大于付给银行的利息,那么炒房者也是可以获利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营造一种房产供不应求的氛围,房价就会持续上涨,房地产商看到房价上涨为了获取足够的利益,也开始大量修建房屋,但是钱不够啊,银行说:“没事我有钱,今天双十一借钱打五折超低利率要不要”。于是大家都赚到了钱,所有人的美国梦都有机会实现了,这不就是双赢吗?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聪明人也许注意到了,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房价会一直上涨,而且上涨的幅度一定要大于利率,但是会真的一直上涨吗?······终于有一天有人发现房子太多了,就算一人一套也还有好多剩余,没有刚需了,然后房价下跌,下跌引发恐慌,然后有有专家预测”房价药丸,赶紧跑啊“然后民众纷纷抛售房产,房价下跌。于是房价下跌引发更大的恐慌,更多的人抛售房产·······房价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这时候有人发现自己根本就还不起银行的钱了(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于是银行出现大量坏账,银行开始出现流动性风险,民众害怕银行倒闭纷纷到银行取钱,然后银行就真的没流动性了,然后银行破产。(这里就和雷曼兄弟有点不同了,雷曼兄弟是投资银行,不是储蓄银行,是卖股票的,它要考虑投资者信心。)
这时候就有朋友敏锐地指出这好像和某东方大国很像啊,不过不用担心,早在零几年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开始经济改革,明确提出房地产不再是拉动窝火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出台各种政策,明确表示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所以我国的房市并不会出现和美日一样的情况。
3.雷曼兄弟最后的挣扎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以美股两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摩根士丹利,美国财政部(保尔森)果断行动提供了300亿美元解决贝尔斯登的房地产不良资产,保尔森才长发表言论说”局面已受控制,我们对市场充满信心,市场有反弹和适应能力“但是事情真的就这么过去了吗?
继贝尔斯登倒闭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不利于雷曼言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埃因霍恩。在4月的一次会议上,爱因霍恩(Einhorn)宣布了他在雷曼兄弟的空头头寸此前埃因霍恩就有许多出名的战绩,此前他也曾参与到做空贝尔斯登的队伍中。5月,雷曼兄弟的首席财务官卡林·卡兰与埃因霍恩及其员工举行了一次私人电话会议,然而这并未起到作用,反而坚定了埃因霍恩做空雷曼的信心,并公开评价了卡兰在电话会议上的回应,随即也陷入楼市危机 ,雷曼兄弟的股票大幅下跌。几周后,雷曼兄弟报告第二季度亏损28亿美元,卡兰被解雇了与他一同被解雇的还有雷曼兄弟的市场运营总裁乔·格雷戈里,不过此举好像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股价开始更迅速的下滑,投资者抛售雷曼兄弟股票,股票大幅缩水。
自1984年福尔德执掌雷曼39年来,他的能力首次受到投资者质疑 ,说起福尔德,可以说他也算华尔街上的一个传奇他曾多次带领雷曼度过危机,成就了19命老猫的佳话,同时他也是一个极为傲慢偏执的人,这就为雷曼的彻底倒闭埋下了伏笔。此时他的能力却受到了投资者的质疑,足见雷曼面临的危机之大。此时的福尔德明白,只有他找到新的财源他才能在一次带领雷曼度过危机。一方面他并不想贱卖雷曼,另一方面他也急需大量资金来拯救雷曼。
雷曼兄弟CEO 福尔德
然而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小算盘,既然财政部可以救贝尔斯登,是不是也会救雷曼?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这种先例。不过到最后保尔森都没批准财政部救雷曼兄弟,并且发布消息称雷曼兄弟的资产存在问题,这无疑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将雷曼兄弟推进了更深的深渊。(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美国财长 汉克·保尔森
实际上在破产之前雷曼兄弟有好几个潜在的买家。巴菲特,美国银行,韩国产业银行、日本三友银行、中信集团、巴克莱。然而最后没有一家在雷曼兄弟破产前注入资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来一一分析
巴菲特:首先是当时的世界首富巴菲特,如果巴菲特注资雷曼兄弟,那么光靠股神的名头就不需要再考虑投资者信心了,“股神都买我家的股票,你们还在等什么呢?”,可是巴菲特明确地表示了他对投资银行的担心,在保尔森的协调下最终巴菲特愿意花40美元购买雷曼9%的优先股分红,也就是说雷曼兄弟要每年给巴菲特3.6亿美元的分红。然而福尔德认为这样是在贱卖雷曼兄弟,果断拒绝了。并且认为这和以前的危机一样,坚持一下就会过去。与此同时面对危机的并不止雷曼一家,可以说美国几乎所有的投资银行都面临着巨大危机。在与雷曼谈崩之后,高盛找到了巴菲特,随后巴菲特投资了高盛。
股神巴菲特
美国银行:美国银行与巴克莱、韩国产业银行三家可以说是雷曼兄弟最有可能的三大买家了,一开始美国银行是想买雷曼的股票的只是福尔德嫌出价太低,就一直跟美国银行讨价还价,最后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害怕下一个倒掉的那一个,所以与美国银行进行了交易,而美国银行当时的资金只能救一个,福尔德一直不松口,所以美国银行选择了美林证券。
美国银行
韩国产业银行:韩国的产业银行CEO闵裕圣,曾在雷曼兄弟任职,所以他和雷曼是有一份香火情的,表面上看韩国是极有可能救雷曼兄弟的,可是闵裕圣是在08年6月份前CEO因为贪污辞职后才上台的,可以说他连三把火都没烧完呢,与此同时闵裕圣救助雷曼兄弟的计划受到了以高承德为首的经济学家们的反对,被韩国政府叫停。
闵裕圣
日本三友银行:未找到具体资料,只知道双方有过接触但没达成协议
中信集团: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证券曾是贝尔斯登的签约盟友,是进军美国市场的第一站,但是贝尔斯登的破产让中信证券进军美国国市场的计划泡汤,所以中信证券对雷曼兄弟不抱信心,并不想趟这趟浑水。对美国金融市场持冷眼旁观态度。
欧克莱:一开始是有意购买雷曼兄弟的,表示会注入资金,但是事到临头临时反水,拒绝了交易。可以说就是欧克莱坑了雷曼兄弟,使它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最终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告破产。
4.雷曼兄弟倒闭的后果
2008年9月15日,在美国财政部、美国银行及英国巴克莱银行相继放弃收购谈判后,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负债达6130亿美元。雷曼兄弟的破产被认为是2007年–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失控的标志。
雷曼的破产进一步催发了恐慌的情绪,两房(房地利、房地美)股价暴跌,AIG出现现金流短缺,资金链即将断裂等。于是就上演了国会山保尔森国会山下跪,请求批准7000亿美元拯救美国经济。最终国会批准1350亿拯救各大银行,企业(这1350亿我之前剪过视频,感兴趣的可以找找看)。然而这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经济危机还是爆发了并迅速波及全球。其触角延伸不仅仅许多国家的住房,还包括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信用卡、汽车贷款、以及学生贷款。并将许多抵押贷款转化为复杂、有毒、以及破坏性金融工具的证券化产品。这些证券产品包括,地方政府借款、杠杆收购、对冲基金、商业和工业贷款、企业债券、物资和信贷违约掉期...”
虽然全球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这场危机的元凶们却依然逍遥法外。他们依然可以保留他们在危机这场危机中的所得。奥巴马曾言要将这些人送进监狱,然而至今他们依然活得逍遥自在。
5.高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高盛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投资银行之一,也是当年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很多人疑惑高盛到底在雷曼兄弟的破产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这里我不做评价,只是陈述几个事实。
1.高盛曾是雷曼兄弟的合伙伙伴,后因与雷曼兄弟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
2.保尔森曾是高盛的前任CEO,在他当任高盛CEO期间,他与其他银行一样领导并且参与发行了大量的次级贷款,并从中获得极大收益。
3.美国财政部的大部分雇员都是高盛出身,曾被戏称为高盛政府。
4.高盛与AIG签订过CDS协议。什么是CDS这个问题我在写希腊债务危机的时候提到过,这里再强调一下,CDS(信用违约掉期)CDS的卖方将在债务的情况下,赔偿买方默认(债务人)或其他信用事件。也就是说,CDS的卖方向买方保证不会发生参考资产违约。CDS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了一系列付款(CDS的“费用”或“价差”),作为交换,如果资产违约,可能期望获得收益。用人话说就是高盛给自己的交易买了保险,也就是说你还钱了人家赚钱,你不还钱了人家赚保险钱,旱涝双收。
5.AIG出现现金流短缺的问题,有人说是雷曼兄弟捅出来的,有人说是美林证券说的,还有人认为就是高盛想通过AIG拉美国政府下水。
6.AIG(友邦)的业务遍布美国的各行各业交通运输,制造业,金融业········,联邦雇员,老师的退休基金都在里边,可以说如果AIG完了,美国也差不多就废了,是真正属于大而不倒的那一批。
所以说你认为高盛在其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最后我推荐两部纪录片《inside job》《too big to fail》
如果观众老爷们觉得麻烦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根据情况做一些视频。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图片素材源自网络。
觉得还可以的话,就个赞呗。
上一期 希腊债务危机 下一期 盘点有哪些too big to fail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