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以下几点原因需要深入思考这个题目深刻意义,一是就前段时间与郑老师探讨气场问题延伸,二是近段时间以来,与金融投资教父级人物探讨相关内容,得到了开创性的启示。
下面进入正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就探讨,一是如何界定方法的概念,二是方法有什么具体作用,三是方法在金融投资学中到底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一、如何界定方法的概念。
方法的字面意思好像不应该来解释了,我主要讲我自己的理解,“方法”二个字应该是二个独立的字,“方”指方向,是战略层面的东西,“法”是具体的战术,这与其他人所说的“道”与“术”的关系应该是一致。方向错了就很难会有什么成就,牛顿晚年迷失于“宇宙神学”而不能自拨,爱因斯坦晚年也留恋于“统一场论”却也不能成正果,伟大如此之人,如果方向错了都只能给后人留下笑柄,终将晚节不保,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呢?
法的问题研究从基本概念而言,法不过有二种,一种是归纳,一种是演绎,归纳法的最终结果就是所谓的“规律”,演绎法的最终结果就是所谓的“定理”,求法的思维是符合效率原则的,“规律”和“定理”的确有助于人们更有效率地处理同类事务、可以对出现的事务进行类似条件反射式的处理。在投资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人痴迷于形形色色的“规律”或“模式”,我们也会经常看到有人利用某种他自认为的“规律”或“模式”在进行着成功或者失败的投资。
正如科学的发展会大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一样,对“法”的追求也会大大提高投资人的投资水准,但世事总无绝对,事物总是相对的,在市场中如果一味依赖某种“规律”或“模式”,迟早会出大问题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任何市场不可能出现一劳永逸的“永动机”,如果有这种模式的话,市场就不可能存在,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真理,牛顿的理论在地球上是适用的,但在更大的范围内,他就不是真理了。其次,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无论是归纳还是演绎法都有自身的样本局限和前提局限,任何总结出来的市场“规律”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都存在一个对交易环境的识别问题。金刚经有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玄学也说“法无定法”,还是高僧大德们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的棒喝!
二、法有什么具体作用
上一部分主要厘清了“法”概念,也说明了“法”局限,但“法”肯定是有用的,要不然,社会就不会存在“法”了,下面来谈一下法的具体作用。
首先,“规律”或“模式”都是对过去的经验的总结,这是过去已经发生的经验的升华,不管是归纳也好,演绎也罢,这都是基于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说人积极探索和寻求市场的运行“规律”或“模式”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同时,也说明了“法”本身对未来只有参考价值,而不具有对于未来确定性价值,因为未来谁也不知道,如果大家都知道了未来,那也就不是未来了吧!
其次,“规律”或“模式”的追求反映人性弱点,虚荣心和赌性是人的本能反应,对“法”的追求容易放大人的成就感,使人能够完成由人到神的转变,一二次的成功,往往人就会总结出什么规律来,这就是为什么偶尔成功的人最后会输得更惨的原因,当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掌握了规律,而后又传播自己掌握的规律,最后,可能自己就是完成了一个由人到神的转变,看看那些曾经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人,又有几个人得到了善终呀?曾经德隆、曾经的托普,这些中国企业界的标杆,最后的掌门人要么身陷囹圄,要么远走他乡,你就知道这种人性的弱点有多可怕了,至于赌性,那就是自认为找到了规律,一旦发现市场本身与规律相冲突,赌性告诉自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的,但结果并没有出现奇迹,而人本身却出现了大起大落。
再次,“规律”或“模式”的追求反映出人对投机取巧的普遍心理认同。人的内在心理是讲究“机巧”的,由于人过于讲究“机巧”的心理,很多投资人就慢慢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忘记了他们来到市场的根本目的---赚钱,他们的投资交易行为已经或多或少地异化成为在市场中寻找“比较聪明”心理慰藉工具,他们已经把追求对市场的预测视为比市场多数人“聪明”或“专业”的证据,并最终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一个他们自己自得其乐却迷失于其中的心理迷宫。
最后,“规律”或“模式”的追求也是一个求证的过程。人在寻找规律时,必然会伴随着大量的求证工作,需要进行理论与事实的反复对比,需要从各种基础数据中总结出针对样本有效的规律,同时,在搜集样本时,可以对历史进行回放,从而更清楚地理解历史,而在一定的时间段和一定的环境中,历史是可以重复的,这就是寻找规律的正向作用。
三、方法在金融投资学中到底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是价格,而不是价值,市场价格是趋势与形态的排列组合,趋势体现出人的普遍心理,形态体现出时间周期跨度,趋势是主观的,反映出趋势要适应普遍心理的状态下,更要符合个体心理,形态就是反映时间价值,这样排列组合就是形成了一个立体多变的空间。我们平常所追求的相对确定的、明了的、有样本局限的“法”在这种空间内就会显得可笑了。而从“有为的法”到“法无定法”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东西。
(一)法与系统思维的关系。
“法”肯定是金融市场投资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它是一种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其他东西就是没有意义,如果只有这个工具,那么投资将变成一种赌博,所以形成系统思维就是重要的事情,系统思维应该是包括了“方”与“法”,通过“方”来统领“法”,通过“法”来验证“方”。
系统思维是“方”与“法”的结合,但并不是有了系统思维就可以进行市场操作了,市场操作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事情,所以有些人形成了系统思维但缺乏坚持“个人主见”性格,这样造成了言行不一致,这样的系统思维只能造成思维混乱而已。
(二)法与机会识别的关系。
市场总会存在很多机会,“法”也会识别出很多机会,但并不是“法”识别出所有机会都投资人的机会,一是“法”本身是有漏洞的,也会给出投资人很多伪机会,也是陷阱了;二是投资人也会因为个人的一些客观原因无法把握住机会,比如投资人性格不稳固而受到“市场杂波”所诱惑而赌博式下注,或者是投资人过于容易激动,或者盲目固执,或者优柔寡断,或者急于求成,这些都会影响投资人把握“法”所提供的机会.。
属于自己的机会才是有价值的机会,什么是自己的机会,一是有“法”的依据,二是符合自己的个性,当然,明显是自己的个性有问题,那肯定要努力改正才可以的。
现在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如何识别机会的思路,比如说识别市场吧!首先,要识别市场价格是处于趋势还是处于形态中,并采取对应的交易方法,如果市场价格是处于趋势中,对应的交易方法应该是顺势交易,如果市场处于形态中,对应的交易方法应该是逆市交易,其次,是要明确我们的交易时间级别了,因为对一个确定的时间级别来说,价格可能是表现为趋势,但对于另外一个时间级别来说,价格可能就是会表现为形态,这就是时间周期与市场价格不同组合导致看待市场的“法”的不同了。
(三)法与人性的关系
与人打交道时间长了,总会看到很多人,其中也会有很多聪明人,也有很多人在短时间创造了辉煌,但又在瞬间落下,想想就可惜呀,流星也是星呀?
尽管“知识、思维和经验”等有助于我们认知世界和认知市场,但它们还只是较为表象的层面决定着我们的行动,而更加深刻地更细微自觉不自觉支配和主宰我们行动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性。
通过“法”去了解市场,通过人性去实践市场,许多投资人都在认真钻研有关投资的理论,探索各种投资机巧,总结各种投资规律,但从长期来看,要提高自己的市场绩效,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不断修炼自己的心性,因为宝藏并不在市场中间,宝藏就是自己的心里,改变内在的自己,外在的境遇迟早也会随之改变的。
对市场走势特征的观察与感悟是我们进行市场操作的决策依据,在“法”基础上,透过人性去观察与感悟才是最可行的办法,市场永远是一个定向混沌的市场,永远都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但又必须要多数人参与的市场,公正是相对的,不公正是绝对。
透过人性的观察,你才可以克服长期的思维习惯固化,过强的自我意识,你才可以克服“非此即彼”的判断,因为我们甚至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对事物演变结果的判断力想象为“无所不能”,我们并不习惯坦然地自然地承认自己对某些时候的某些事物的判断的“无能为力”。
透过人性的观察,你就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局限”,就可以有效防止我们轻率地对市场作一个“非此即彼”的草率判断,从而可以使我们时刻对市场保持一种“中性的情感”,而不至于让自己的原有观点“异化”成为自己对市场作出进一步判断的“情感障碍”,如此一来,我们才可放松自己的心灵,以一种灵活的心态来面对市场的演变,更加有利于识别自己可以把握的机会。
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内容吧!就“方法”而言,“方”是道,“法”是术,放在更大的范围来看,“心”是道,“方法”皆是术,无“心”之“法”,必将是洪水猛兽,无“法”之“心”,终将一事无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