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杨虹:商界小说的权力欲望叙事

   近20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逐步开放和现代性思潮的日益扩展,欲望作为纠葛缠绕着理性与感性、本能与精神等多重张力的敏感地带,开始承载日益多元的话语权力,而形形色色的欲望形态则借助这些话语或压抑隐微或欲盖弥彰地在社会文化历史舞台上开始了纵横恣肆的“呈现”,其中,权力作为“实现某种结果的能力”、作为实现个体“自由或解放”的“手段”而非“障碍”[1],在欲望家族的话语实践中所占的戏份日益举足轻重,权力欲望叙事也无可避免地成为文学叙事中的重要景观。这,为近20年来的商界小说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叙事热情与表达空间,不少作品热情描摹与商场物欲角逐交织在一起的官场权谋和权术运作,有的甚至情有独钟地将它当作小说诉求的主体,浓墨重彩地书写商人在钱权缠绕下的荣耀与辛酸、尊严与耻辱、希冀与失落、热情与幻灭等人生情态,在揭示“官商合谋”的权力腐败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滋生这种现象的文化土壤,警示真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构建的艰巨性,凸显出较强的文化批判的力量。

   (一)

   近20年来商界小说“官商合谋”的权力叙事受多重话语权力制约,但它更多地体现了政治权力话语的意志。市场经济开始建构以来,政治权力从经济运行的主宰地位逐步淡出,但政治文化依然规约了社会群体的政治心态和价值取向。中国是一个崇尚“官本位”的国度,在传统文化里,“学而优则仕”是民众普遍认同并追求的目标,而士子的“达则兼善天下”,显然是因其拥有权力权力意志与兼善天下是相伴相随的。由此一来,对更多的不能入朝做官兼善天下者来说,权力崇拜或权力畏惧就成为一种不被言说的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并未因历史的冲刷而改变,直到今天,国人对于创造财富的商人依然往往只“羡”不“敬”,人们最崇拜的依然是官位,是政治权力。故此,这一持续而亘古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已然在民族文化体系中建构起了一种非常强势、难以变更的符号话语权力,亦即一种依托于政治权力的文化符号资本。此外,“即便市场经济下商业化运作的影响日渐扩大,中国社会的统治力量依旧归属于政治权力阶层。”[2]按照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判断,这即指时下的政治权力依然在社会权力场域中占有强势的掌控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市场经济为运行环境的商业活动中,经济资本在商界这样一场域里尽管已显示出强悍的力量,但政治权力巨大的“晕轮效应”及其实际的操控能力并没被实质性削弱,它在将“计划”改为“调控”后依然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于是,在力量的博弈与角力中,经济资本依然脱离不了对政治权力资本的依赖,而政治资本也需借助经济资本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实力,政治权力阶层的话语权力便由此获得了多样化的施展空间。而此时,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人应接不暇,亟待健全的法律和来不及规范的制度为官员的权力寻租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存在着大量的私下交易、官商勾结这种非法的寻租行为。正是这种寻租过程使非常多的官员捞到好处”;[3]也就在此时,“民营企业家连连出事正显示出他们的脆弱性,其脆弱性是他们自身因素与制度缺陷双重原因造成的。而制度缺陷带来的问题远远大于他们自身的问题。”由此可见,无论是权力崇拜,还是权力寻租,都是政治权力话语在起制导作用,当它与以权谋利的经济意图交融互渗时,既会对社会商业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可能作为一种现实镜像,被摄入近20年商界小说“官商合谋”的权力叙事中。当然,在商业化的现实语境中,人性欲望往往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性因素,官场生活中的权力,也往往直接表现为一种当下的具体欲望。因此,商界小说中的“官商合谋”一方面包蕴了多重权力话语对其叙事的建构力量,另一方面,这一叙事模式中的“权力”已异化为“欲望”。换言之,此处“权力”的意义不再指纯粹的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与决策,也不再是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政治理想与道义立场,它已在悄无声息中蜕化为欲望本身和实现世俗欲望的手段。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商界小说的“官商合谋”权力叙事就是欲望叙事。

   “官商合谋”的权力欲望叙事,着力描摹了“权力崇拜”世相。在健康的经济运行体制中,政府或者说官员的正当权利是一种强制性力量,它既可以从宏观上有效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可以从微观上缓和并化解社会各类矛盾和利益冲突。但基于“权力崇拜”的文化心理,对拥有政治权力的官员,国人心中至今存有“包青天”期待意识,即期盼清官解民于倒悬。这类“包青天”型的权力崇拜在近20年来的商界小说中偶有闪现。譬如在付遥的《输赢》中,主人公周锐与对手争夺价值数亿元的银行超级订单,眼看对手将靠行贿取胜,投诉无门的周锐作为一个跨国公司普通的营销经理,意外得见共和国总理,一场绝无胜算的商场格斗,就在“高官”运用权杖的稍加点拨中,化险为夷,稳操胜券。《圈子圈套》(王强著)的主人公洪钧作为外企高管,也是在事业的天空遭遇一片阴霾,自己备受排挤、压制之时,因刻意营造了陪伴企业董事长得见中国第三号领导人物的良机而拨云见日,重整旗鼓。在这类叙事中,“神助”色彩过浓,权力本身也并未异化为欲望,但它抒发了一种权力崇拜意识,或者说表达了对正当政治权力的热切期盼,这也许应视为别样的欲望诉求。“权力崇拜”进入“官商合谋”的叙事实践,更多地是以权力的偏离正当性为主要话语,这种偏离往往直接表现为商业活动中盛行的行贿受贿、以利谋权。还是在《输赢》里,如果说周锐们是按正当的商业竞争法则展开营销攻势,他的竞争对手——他从前的女友骆伽则是按商业“潜规则”行事。为了笃定赢得超级大单,年轻貌美、商战经验丰富的骆伽崇尚权力的力量,使出行贿的“撒手锏”。她想方设法、巧施计谋接近握有项目予夺大权的刘行长,摸清其需求后,她为行长儿子办好出国留学的一切手续,代缴了一切费用,毫不显山露水中,她已成功在望。虽然受贿的行长终究受到正义的制裁,骆伽也功亏一篑,但如若不是坚信并成功利用过官场权力,骆伽何至出此下策并赔上自己的性命!与骆伽用金钱行贿不同,涂大光(周畅:《险招》)走的是女色之路。为了晋升企业的董事长,他不惜将对自己忠心耿耿、情意绵绵的情人送进市长的怀抱。当然,众多出身低微的商人之所以对权力顶礼膜拜,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红顶商人”的实惠,利益驱使他们对真正意义上的“官僚资本家”充满向往。唯其如此,出身贫寒的肖寒(李良:《欲望之门》)在经商路上的最得意之作,是刻意营造了与省委书记的女儿谈恋爱的机会,从而攀附权贵,开启了欲望之门。“一个人只有不停地往上爬,去争取出人头地,才能拥有俯视的感觉啊!”这自白,是何等精确地传递了一个臣服于权力、欲壑难填者的内心渴求与人生欲望!

   综观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的权力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形成的一种管理公共事务的最终决断权,但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形成、阶级的出现,权力逐渐蜕化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力量的“异己性”渗透于商业社会实践、又经失范的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性释义后,充分搅动并释放了沉浸于人们心灵深处的原始欲求。于是,对于权力的崇拜与追逐就像西美尔说金钱可以以低俗为标准,“夷平”低俗与高贵一样,同样成为一场“夷平”个人理想、情操与精神家园的“战争”,一场“众神狂欢”的游戏。近20年来的商界小说表现了这种“夷平性”。小说中那些大权在握的人物,往往都是些曾经有过崇高理想和飞扬激情的人,是受过高等教育、鄙视流俗、不乏清高品格的知识分子。然而,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巨大的社会变迁,他们不仅丧失了思考和批判的锋芒,而且趋同于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把权力的角逐以及“有效使用”(或日寻租)化为了新的理想诉求。当然,如果说在权力与金钱面前,连这群曾经真诚地坚守过精神家园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念,更不用说那些从来就不曾想过要坚守什么的庸常大众了。宋押司的《地产战争》从特定的视角诉说了这一现象。位于长三角地带的海杭市发生“天行大厦”写字楼坍塌事件,这个“豆腐渣工程案”关涉市长吴之荣在内的诸多官员以及开发商胡保义与属下翁亚斯等商人。吴市长本是个志向远大又热情务实的好官,对于海杭市“以房地产业为中心、以海洋旅游业和水产品加工业为支柱”的战略发展规划雄心勃勃,这个从海杭农村来的孩子,还“深深地热爱着”他脚下的这块土地,一心期盼任期内“既能发展房地产业,又能保护耕地,既能发展经济又能避免贫富分化过于严重”。但崇高的“理想”终被那不可言说的欲望所毁弃。为了任期内的“政绩”,为爬上更高的位置以赢得更多的权力,加上那挡不住的金钱诱惑,他急功近利、盲目冒进、收受贿赂、滥用权力官商合谋中,他那事业的大厦终于与工程大厦一并坍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吴市长被判刑12年入监后,他震惊万分地得知,他一直敬仰的工作搭档、他的上司慕书记居然携款成功出逃国外。很显然,吴市长之类官员的溃败“受益”于以利谋权、奸诈机巧的商人胡保义及其属下,两者就这样“以低俗为标准”被夷平了人格、情操甚至日常的生活方式。就像西美尔说的那样,“这就是任何一种夷平过程的悲剧:这一过程直接导向了最低因素的位置。”[4]官员如此“运用”权力,那么庸常大众又如何看待权力?看看《红袖》(浮石著)里的描述,鉴于李启明作为省报新闻中心主任,“级别也就是个正处,但在别人眼里,却是一个可以接近至上权力、熟人更是遍及省市各厅局、人脉资源丰富得没法想象的角色,官不大,能耐不小。副主任医生表面上态度并没有明显地好转,但对李明启的身体状况却明显地重视起来。”“重视”的前提是医治对象可能拥有的权力,这是一位医生的作为!这就像黄光国在《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里说的那样,“在像中国这种关系取向的社会里,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权力。资源支配者在考虑是否要做‘人情’给对方时,除了考虑自己付出的代价和对方可能的回报之外,往往还会考虑,对方的关系网内到底有哪些人物?”[5]还是在《红袖》里,关于如何处理跟领导的关系,冯老师是这样开导自己的老公的:“那是抬轿子和坐轿子的关系。要想坐轿子,必须先学会抬轿子。”这是一个中学教政治的老师的高见!作者的敏锐与犀利令人击节,小说的权力崇拜书写的确力透纸背!不仅如此,人们甚至能从作品的字里行间获得“权力缘何产生夷平效应”之类本应由政治学家、哲学家来回答的深奥问题的答案。作者借冯老师的“论道”侃侃而谈:“为什么人人都想当官?因为权力是个好东西,谁拥有了它,谁就可以指使他人,调配资源为自己所使用。在咱们这个社会,有权即有势,便能最大程度的控制局面,便能轻而易举地占据主导地位,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总之,财富是最能控制他人的硬通货,权力则是最能控制他人的软鞭子。”还有什么样的“理论话语”,能如此鞭辟入里而又直白如话地阐释一个关于中国社会现实语境中权力的本质的命题?也许,正是因为对现象的生动描摹、对滋生现象的文化根源的深刻剖析,商界小说的这类权力欲望叙事才受到了批评家们自觉与不自觉的赞赏和肯定。

   (二)

“权钱交易”也是近20年来商界小说权力欲望叙事表现的主要内容。从某种角度来说,商业活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个人活动,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之上,而生产关系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统中国是伦理本位的国度,“伦理本位者,关系本位也”[6],人们“彼此之相与”,“相与之间,关系随生”[7];传统文化是一种恪守“君臣”关系的整体主义文化,它恒久地制约着民族文化心理;传统中国社会则是一个“官本位”社会,以官场为根基构筑的权力关系制导了社会诸关系的运行。当市场经济以张扬个体主义价值观的伦理取向向整体主义挑战,它既促使了人的权利感的萌生与生长,也促进了以经济满足为标志的个人利益至上观念的漫延,而此时的权力关系在历经社会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后呈现出多维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以往为官场所漠视的官商关系进入了官场权力关系的主页,“官”与“商”的纠结日益繁多起来。受这样的“传统”与“现实”影响,商界小说官商合谋的“权钱交易”叙事彰显了一种特性,即传统的“关系本位”意识在褪去“忠君”色彩后绝对性地臣服于个体欲望,而官商之间对于权力关系所指向的利益需求则变得空前一致。

浮石在《青瓷》中凭借他独特的从商经验和文化想象,精心绘制了一副21世纪初中国商界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小说主人公张仲平乃一家拍卖公司老总,为了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满足个人的物质欲望,他不惜因循苟且、用尽手段,结交权贵,贿赂法官,通过权钱交易建立自己的商业关系网,通过旁门左道去发财。就内心的本真想法而言,张仲平是想独善其身、不与权势产生依附关系的,但现实中意在“寻租”的官场权力让他俯首称臣,形形色色的“关系”推他下水,是非成败,的确不在他的槌起槌落之间。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当代中国商人对权力网的顶礼膜拜和娴熟利用,呈现了不见硝烟的“权钱交易”战中的剑拔弩张与血肉横飞,它让人们看到,权力与经济利益结合扩张了人的无限欲望,而道德伦理和理性伦理的同时失范则导致权力对欲望的妥协、顺从直至异化为欲望本身。曹建伟的《灰商》是通过描述主人公孔天引的成长经历和财富集聚过程,揭示“为商、为人、为事”之道,同时它也营造了一个关系错综复杂、内蕴繁复沉重的“灰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仅官场的权力寻租大行其道,商道对“正道”的腐蚀也同样疯狂,欲望肆虐的官商之间“钱、权、色”交融,构筑出的是一个新形势下的“上海的早晨”。胡月伟的《财富时代》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亦官亦商、依仗权力编织出庞大的关系网、继而想方设法捞足体制内外所有好处的“银行行长”,让人领略权钱交易在社会各领域泛化的严峻。此外,《皮夹子》(王亚腾著)几乎倾其全部笔墨用以描写栗敏杰如何利用手中的行贿手册建立权力关系网,整部小说更像一部传授经商“关系学”的教科书;《暴富年代》(语龙著)中的主人公于世杰以自己经营的酒店为根据地,也在鹿港市编织了一张严严实实的关系大网,这张网使得他在以后的经商活动中所向披靡,无往不胜。这,就是“权钱交易”的巨大“效用”,其成功秘诀很简单,《红袖》(浮石著)的主人公柳絮的经验具有普适性——“找到契合点就好办。做生意其实很简单,第一是找对人,第二是看你要他办的事他能不能办,以及他办完之后能得到什么利益。如果你和他能在利益上达成共同体,就等于上了一条船。”由此来看,姑且不论这些作品所揭示的问题是否能产生“警世钟”效用,仅就其描摹的经济与政治联姻进而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现实而言,已足以让人掩卷深思、扼腕长叹了!

   众所周知,与公权力相伴而生的“官”的存在,是自人类诞生以来便存在的一个久远的社会历史现象,它并非天然丑恶,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是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的。同理,商人的从事商业活动也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而言,适度有序的官商交往不仅正常且属必要,因为“官”的核心是“为民”,“商”的核心乃“求利”,两者并行,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然二者也只应是不相交的“平行线”,这是官场操守,也是商界底线。但是,由于官员掌握了稀缺的公权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资源分配,以逐利为本的商人必然趋之若鹜;而权力,正如英国思想家罗素所指出,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掺杂着私欲的成分,当制度存在漏洞、信念步入歧途时,权力失范就不可避免了。所以自古以来,官商交往屡屡越轨,他们往往以交际为道具,以人情为幌子,撕破尊严与底线,相互渗透,纠缠不清,一方面“官”肆意寻租谋求权力变现,另一方面“商”趋权逐势妄图非法获利,两者缠绞成一张官商纠结、利益交织的复杂大网。当市场经济以前所未有的运行模式和价值导向冲击古老中国的经济运行体系与社会价值观念时,来不及完善的制度设计和观念变革中必然伴生的社会负面价值取向不仅会导致官商交往的越界出轨,甚至会衍生更为严重的贪官奸商“结盟”分肥,因为此时期的中国就像邱华栋在《白昼的躁动》里所说的那样,“社会制度已允许每一个充满欲望的人释放他们所有的欲望,因此每一个人都在干着他们想干的事”。的确,利用权力的魔力及监管不到位的滥权空间,资本向权力靠拢,权力向资本寻租,这似乎成为市场经济构建以来的官商之间流行的“新型伦理”,权钱交易则成为支撑这种伦理张扬与渗透的基本路径。庹政的《大哥》表述了这样的现实。张涛坐上了市公安局副局长的位置,为了得到他的“照顾”,“无数的人通过各种渠道向他表示亲近,希望跟他建立某种亲密的关系”,同时,“金钱像铁磁一样向他这块磁石猛扑过来”,这让一度想做个正直的警察、最终还是借助大哥的势力用金钱获取了官位的张涛庆幸,他庆幸自己选择了臣服于做黑道的亲大哥。随后,仅仅为了取得他的模糊支持,一家公司向他的哥哥贿赂了两个利润丰厚的工程,另一家公司毫不落后,直接就是成捆的现金,张涛对此完全了解,却装作毫不知情;为了无所顾忌地攻打商业竞争对手和城市商业圈,农民镇长何庆丰希望张涛帮他调开他不喜欢的当地派出所所长,回报是“一块好地,靠公路边的,你来开个砖厂”,张涛对此犹豫再三是立刻答应还是继续刁难,抬高价码?是接受利润丰厚财源滚滚的砖厂还是一次性地索取现金以图“清爽”?此处支撑张涛的信念是,“他完全可以把自己对他们的照顾和放纵当作一种投资,算作他在他们公司的股份,所以他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收取分红,仅此而已。他在人生快要过去一半时才总算明白过来,这世界,每个人都应该自己照顾自己。”为追逐欲望,行贿者如此明目张胆;为一己私利,受贿者竟这样肆无忌惮!小说的叙事或许可以启示人们:权钱本无原罪,可权钱之间具有超强的“亲和力”,一旦纠结无度,必将是人类社会的噩梦,因此,伴随市场经济的日益推向纵深,致力于在“官”、“商”的权力与金钱之间打造一道用制度构筑的“防火墙”,势在必行!

   商业大潮在呼啸前行,在其侵袭之下,人们有权利在人文精神被撕裂而重新拼合的揪心裂肺的痛楚中焦虑、怀疑、痛苦,但是不能掉头而去,这是许多躁动起言说冲动的商海沉浮者的选择。这些人大多有从商经历,有名利场上打滚的切肤之痛,更重要的是他们深知,“随着对幸福的接近,对幸福的渴望也不断增长。点燃我们最大的渴望和激情的并非遥不可及和禁止我们涉足的东西,而是我们暂时没有拥有的东西。”[8]故而,商战中的人们对于“并非遥不可及”但“暂时没有拥有的”权力的渴望,以及运用权钱交易手段来攫取权力的疯狂,成为他们深刻感受并决心倾力讲述的故事。郭潜力和乔萨就是这么作的。郭潜力的《城市狩猎》和乔萨的《原罪》,都以房地产业为题材,两部小说的时代背景也都取自中国市场经济刚刚实施、房地产行业方兴未艾的1990年代初。这一时代的中国,是非理性的商业中国;这个时代的商业,必然有着野蛮的丛林特征;而这一时代的商人,更多地遵循的是一种原始的丛林法则。《城市狩猎》这个书名很特别,它指向了一个基本语义,即利益的角逐以及这种角逐所特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人们狩猎的,当然是物,是金钱,是如何利用权钱交易的手段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市场化带来的个体竞争自由和维护个体利益理念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金钱和权力的渴望,“狩猎”于是在人与物、人与人或人与自我之间竞相展开--这不是在荒山野林,而是发生在现代化大都市里“狩猎”:那片在房地产开发狂潮中应运而生的高楼大厦,成了官商合谋、利益角逐的猎场,金钱成了猎枪子弹,人们使出了对付野兽的一切手段,设陷阱,下绊子,施诱饵,放暗箭,穷追猛打,围困堵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猎场上不仅仅有“狩猎”者的正面交锋,更有纨绔子弟的助纣为虐,不法外商的图谋不轨,流氓无产者的无法无天,当然也包括党政要员、公司主管、部门领导的欲望膨胀、害人害己。作者以“一种透底的、毫不矫饰的坦率,一种撕皮裂肉般的坚决,一种淋漓尽致的诉说快感”[9],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竞逐金钱的城市狩猎图。乔萨的小说《原罪》也是此类叙事的典型代表。小说中两个房地产集团的较量,实际上成了两张官商勾结的关系网、两大阵营之间的较量,而以权钱交易为基调的出卖、背信弃义、阴险构陷、残忍谋杀等卑劣行径围绕各色楼盘的开发次第展开,被利欲和权欲宰制了的人们为了一己私利在进行生死角逐,人性的倾轧、恶势力的争斗、官商勾结暗箱操纵楼盘的黑幕,构成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当代名利场的百丑图。这正如李哲在小说《替身》中所说:“钱,这个人见人爱的东西,正悄悄地以它独有的强大的力量重新界定每个人所处的阶层,如今这个社会,有几个人能真正抵挡得住金钱的诱惑?包括那些高官……只要我们这个社会没有铁的制度把当官人的手真正地管住,这些幸运儿就会毫不客气地、面带微笑地、道貌岸然地、贪得无厌地把财富聚敛到个人或是小团体的名下,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普通百姓深恶痛绝但又无能为力的现象。”权力万能导致利益占有,利益占有又刺激着权力追逐。与其说作者笔下的权力欲望叙事旨在批判由权钱交易、权力角逐带来的人性扭曲和异化,不如说是在警示权力腐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戕害。

   近20年来,市场经济以其特有的魔力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意识和竞争精神,个体主义价值观也开始了全方位的社会渗透。由于相应的法律机制和道德规范的来不及健全,加之欲望无节制的泛滥,这种渗透带来的往往是权力掠夺下的伦理缺失与文化断裂,是权钱交易的重重黑幕和欲望肆虐的浑浊空间。对此,商界小说的权力欲望叙事予以了较为真实而多元的刻画,体现了欲望叙事的别样风格。尽管其中不少作品还只是止于现象描述,少有社会性、历史性反思,且没能深入刻画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从而充分展现文学特有的艺术功能,但就其以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真实有时甚至是犀利地揭露黑幕和批判现实、体现出一种较为自觉的社会担当意识而言,它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价值均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参考文献】

  

   [1][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李康,等译.三联书店,1998: 377.

   [2]吴畅畅,赵瑜.场域、资本与商业化——解读湖南卫视现象.彭焕萍.媒介与商人.华夏出版社,2008: 130.

   [3]李帆.现状:中国富豪带着镣铐起舞.彭焕萍.媒介与商人.华夏出版社,2008: 166.

   [4][德]西美尔.现代文化中的金钱.见刘小枫编.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顾明仁译.学林出版社,2000: 8.

   [5]杜建.权力关系的多重变奏——官场小说的类型学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20.

   [6]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93.

   [7]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79.

   [8][德]西美尔.现代文化中的金钱.刘小枫.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顾明仁译.学林出版社,2000: 12.

   [9]雷达,郭潜力.城市狩猎.小说评论,2000(1).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杨虹:商界小说的权力欲望叙事  杨虹  杨虹词条  叙事  叙事词条  商界  商界词条  权力  权力词条  欲望  欲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