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對范成大進行介紹時,寫有一語:「頭腦保守的批評家總覺得田園詩裡提到官吏榨逼農民,那未免像音樂合奏時來一響手槍聲,有點兒煞風景。」錢公復在註釋裡點出茲喻源於「《紅與黑》第二部二十二章講文藝裡攙入政治的比喻」。
於是翻閱羅新璋所譯是書,內中果然有如此這般的話語:「政治,是掛在文學脖子上的石頭;不出半年,就會把文學拖下水的。政治之於妙趣無窮的想像,猶如音樂會中的一聲槍響。劃然一聲,尖銳刺耳,卻並不厚實,跟哪件樂器的聲色都不協調。」
讀罷這節令人頓生如飲醇醪之感的譯文,意猶未酣,旋電話羅新璋,叩問其當年是否將譯書贈送給了時相往來的錢先生。電話那頭的答覆是未曾。理由是錢鍾書從來以讀原著為主,其法文造詣極深,語音語調純正地道,常常令他這位北大法語專業出身的「少年才俊」(柳鳴九讚羅新璋語)咋舌。逖聞之下,對錢公左右開弓的外語技藝與萬卷羅胸的記憶庫存更為欽佩。
錢鍾書不僅讀過司湯達的《紅與黑》,而且還讀過他的論文和日記。如《管錐編》第三冊九百四十五頁中有這樣的筆墨:司湯達「《愛情論》記一貴婦曰『在平民眼中,公爵夫人年貌無逾三十者』(法語原文略,下同),復記一小家碧玉自言茍男乃大公或親王,則己必覺其風貌可人意……蓋物論無準,色之盛衰,固由於年之盛衰,亦或由於勢有盛衰也。」錢公認為司湯達的這些個理念在中國的古籍中亦時有所見,如經西漢劉向編校整理的「《戰國策.齊策》中鄒忌謂:『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可相發明。」
第四冊一千三百六十四頁亦有如此的引述:司湯達「論畫雲:『畫中遠景能引人入勝,若音樂然,喚起想像以充補跡象之所未具。清晰之前景使人乍見而注視,然流連心目間者乃若之空濛物色。大師哥來傑奧畫前景亦如遠眺蒼茫,筆意不近雕刻而通於音樂』。」錢公同樣認為司氏的這種「以不盡之致比如『音樂』、『餘音』、『遠視而不絕』」,與吾國南朝畫家謝赫、晚唐詩人司空圖等人「稱之為『韻』,真造車合轍,不孤有鄰者。」
第五冊四十八頁中尤作如是説:「司湯達一八○四年七月十四日日記載與人立道旁,觀拿破侖一世盛服緩轡而過,萬眾歡呼,『拿破侖頻頻行軍禮示意,且微笑。劇臺上之笑容耳,齒露而已,目初不笑』。又一八○五年二月二十五日日記睹己所愛之蕩婦『報一狎客以微笑示謝,然目無笑意,喬作笑容耳』。即余所謂笑非口可得而專也。」這是錢公為《管錐編》第二冊屈原「楚辭洪興祖補註」第一七則寫的一條增補。錢公在此則中通過對中國諸多典籍的條分縷析,得出了「且人固有口濃笑而目無笑意者」的結論。司湯達的日記無疑更進一步地印證了這一説法。
眾所週知,錢鍾書治學素以「打通」為特色。打通者,中西打通也,古今打通也,文史打通也,詩畫打通也,詩文打通也,寫譯打通也,真可謂「突破了各種學術界限,打通了全部文藝領域」(鄭朝宗語)。其四十年代著《談藝錄》如此,五十年代編《宋詩選注》如此,七十年代寫《管錐編》,更是將這種方法推到極致。
君不見,錢公手中的一枝生花妙筆,上下飛舞,前後俯仰,縱橫捭闔,不知拈選出了幾多西方墨客與東方文人悄悄對話。這一回的幸運客輪到了司湯達。他可以和宋人范成大熱議小説與政治,和漢人劉向戲説美色與年齡,和南朝人謝赫、唐人司空圖暢述音樂與美術,甚至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屈原笑談眉宇間的喜怒哀樂。
對於錢鍾書營造的這般奇境,一百多年前的司湯達若是九泉有知,猜想他至少會發出這樣三種感嘆。一是佩服,佩服中國出了這麼一位了不起的碩儒。二是遺憾,遺憾自己雖然在虛擬的語境裡徜徉了一回,但畢竟沒有真正學習中國的語言,以至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缺乏了解。三是欣慰,欣慰能有一名遠在東方的後世知音,使自己於小説中、文論中乃至日記中所表露出來的點滴思維得以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流播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