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邓文初:雅克萨,一场奇怪的围城战

雅克萨,一场奇怪的围城战

   雅克萨据黑龙江上游左岸,地当水陆要冲,此地原来是达斡尔人首领阿尔巴西的驻地,附近一条支流就叫阿尔巴西河(现名额穆尔河)。在女真语中,雅克萨意思是“刷坍了的河湾子”。哥萨克人哈巴罗夫侵占后,以阿尔巴西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堡,取名阿尔巴津(城池多次被毁并重建)。17世纪八十年代,雅克萨成为中俄势力接触与冲突的前沿,1685-1686年间,一场大战降临这座小城,俄罗斯与大清帝国的武力对决终于爆发。

  

康熙的战前准备

  

   1681年(康熙二十年),平定了西南“三藩之乱”的康熙帝,得以腾出手来强化东北边防,满洲进入备战状况。

   1682年5月12日,康熙借盛京谒陵之际出巡东北,视察盛京和吉林乌喇等地防务。9月,派副都统郎坦和一等公彭春率官兵往达呼尔索伦,以捕鹿为名,探察雅克萨、尼布楚周边情形,并调查自宁古塔到乌苏里江、黑龙江的水陆交通情况。康熙还特意提醒他们,如果俄人出战,不要与他们交锋。来年初,郎坦回报,说要攻取雅克萨诸城,非红衣大炮不可,建议先调用存放在奉天的二十尊大炮运至吉林江口备用,趁地面结冰时送到湖勒还河口(今牡丹江);从瑷珲到雅克萨马行需要二个半月,舟行逆水需要三个月,因此,粮草筹备运输最为关键,兵力则不需要太多,三千足够。

   听取郎坦的报告后,康熙调整了基本方略,鉴于此前海色、明安达里出兵失利的教训,康熙主张暂不进攻,先在瑷珲等地建城,囤积粮草,做好充分准备。在郎坦回后不久,宁古塔将军巴海建议先修理战船,康熙下旨,说“宁古塔地方与罗刹甚近,战船关系紧要”,命户部尚书伊桑阿赴宁古塔督修;并命令巴海砍伐修建一百只战船的木料晒干备用(在此之前的1676年,康熙已经下令将宁古塔将军治所移到乌喇(吉林),“建木为城,倚江而立”。治所统满兵二千名,迁移数千户流人居住。修造战舰四十余艘,日习水战。1680年,康熙派遣二百五十艘运输船到辽河、伊通河和松花江,为当地军队运输粮食;还派了一百三十艘运输船到黑龙江)。

   为确保水路运粮,康熙令内务府营造司以瀛台与通州之间的运米船先行实验,再命令盛京刑部侍郎噶尔图等人,自巨流河至等色屯分段测量辽河深浅、流量,看可以运行多大的船只。为加速粮食运输,同时开通联接辽河与松花江之间的运河,在辽河上游设立粮仓四处。

   1683年,哥萨克兵出掠,被清军截获,俘虏三十多人,其余逃散,清军趁机溯结雅河而上,生擒新结雅斯克堡俄军,并平毁德隆斯克堡和昔林斯克堡。到年底,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俄军势力基本肃清,仅剩雅克萨这一据点。

   同年,筑瑷珲城以为后路大本营,调黑龙江将军至瑷珲,任命萨布素为将军。确定瑷珲为大本营之后,需要打通瑷珲和吉林之间的交通线,户部提出来年雪消之后派人勘探路线,准备设立十个驿站。1684年3月29日,勘探人员出发,康熙亲自召见并详加指示。经反复测量,瑷珲至吉林之间路程一千三百四十里,需要设立十九个驿站,康熙指示,每个驿站设壮丁并拨给什库三十名,马二十匹,牛三十头。这样,水旱两条交通线就建立起来了。1684年,在瑷珲实行军屯制度,并禁止满洲粮食外运。

   这一切准备妥当后,开始从科尔沁、锡伯、乌拉等官屯调运“可支三年”的军粮一万二千石;从各地征调军队:宁古塔征发3000人、北京调去旗兵170人,山东等省调去官105人、兵395人,此外还有福建的藤牌军300多,索伦兵约500名,总兵力在3000-5000人。为保证后路安全,清廷还联络了喀尔喀的车臣汗,敕令其断绝与俄罗斯人的贸易往来。

   大清君主康熙亲自筹谋战略,运筹帷幄,点兵派将,谋而后动,这场战争对于大清来说,看来是意义非同小可。

  

雅克萨第一战

  

   1684年,战前筹备基本停当,原计划于春季冰消之后乘船往雅克萨,先割取俄国人沿黑龙江岸种植的庄稼,迫使俄国人自行退却。但萨布素报告,军粮要直到六月十日才能启行,属于上水行船,加上正值雨季,江水泛滥,道路泥泞,即使急行军,也得一个月之久。如此,就算赶到雅克萨,俄国人的庄稼也已经收割,徒然劳师动众,不如推迟到来年。

   康熙虽痛斥萨布素“坐失机宜”,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派都统瓦山等前往黑龙江会同萨布素商议第二年出师事宜(康熙为此撤了萨布素将军之职,由瓦山代替,但瓦山不幸去世,由彭春出任统辖黑龙江军务大臣)。

   第二年,康熙下达作战命令,四月,清军自瑷珲出发,于六月二十三日抵达雅克萨。分水陆两军列营布阵,布置火炮,驻扎在雅克萨下游。

   当时据守雅克萨的是俄军将领阿列克赛·托尔布津(6月份出任督军之职),所辖哥萨克士兵连同商人、猎人、农民及哥萨克部民总数三百五十人,拥有三百支滑膛枪和三门小炮。得到清军进攻的消息后,托尔布津下令从附近各个村子撤出(当时哥萨克人在雅克萨城周边已经垦植了2700英亩土地),并把寨堡外的四十所房屋烧掉。清军屯兵城下时,托尔布津派人向尼布楚求援,尼布楚自身力量不够,故向叶尼塞斯克督军紧急报告军情且请求支援。7月5日,尼布楚派出一百人的增援部队前往雅克萨,留守尼布楚的只有二百二十一人,其中军役人员一百一十八人,分散驻扎在尼布楚所属各堡寨。

   正式进攻前,彭春派人送达最后通牒。声言俄罗斯人不听劝阻,深入内地,掠侵民间子女,构乱不休,且盘踞雅克萨,因派遣大军进剿。敦劝俄军退回雅库,各自守护各自界限,不相侵夺,界上贸易也可以继续,彼此安居,兵戈不兴云云。托尔布津对通牒置若罔闻,并申明要誓死保卫雅克萨,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6月25日黎明,一队四十多人的俄军增援部队乘筏下行,被林兴珠率领的藤牌军拦截,藤牌军都赤身裸体入水,将藤牌举在头顶之上,俄军枪矢不能入。藤牌军各抄长刀,从水中横扫俄军脚胫,俄军纷纷落水,“格杀三十余人,掠其子女十五人,牵筏而还”(《八旗通志·郎谈传》)。当晚,清军开始列阵,于城南进兵,施放弓箭;于城北设红衣大炮轰击,两翼则以神威将军炮夹攻。城东南的江面上也密布战舰,以防俄国从水路逃走。26日黎明,清军集中火力发炮,炮火持续到“次日日落”,城不下。

   鉴于久攻不下,郎坦决定采用火攻,于是下令在城下三面堆积柴草,准备焚城。据清方报告,俄国一看到清军准备焚城,就出城投降。郎坦等鉴于皇上有好生之心,欲以德服人,遂受降,《八旗通志·郎谈传》描述:“愿归者六百余人,并其器物悉与遣归”,罗刹等“稽首而去”。

   俄方的记载是(托尔布津报告):敌军人数约有一万人,攻城时使用了大炮二百门、野战炮一百五十门,攻城炮五十门。清军自6月22日发起攻城,至7月2日,连续十天炮击雅克萨,将城墙、城内建筑物破坏无遗,商铺、粮仓、教堂连同钟楼都被发射的火药箭烧毁。俄军虽奋勇死战,但战死百多人,本来不多的弹药库存也消耗殆尽。当清军焚城时,“城中一片火海,守城官兵的处境变得难以忍受”,修道院主持和教堂神父率全体居民请求献城投降,他不得不答应,派代表到清军驻地议降,并提出议和条件,要求允许雅克萨全体居民携带军器辎重撤出雅克萨,不扣留他们作俘虏。大清军队同意俄人撤出,但却“将卑职及其他人的全部财物劫掠一空,粮食及马匹牛羊也未留下”。大清将领们还将他们招到将军营帐中,试图“以高官厚禄及诸般赏赐”招抚他们为清帝效劳,但“卑职及军役人员和各色人等不忘东正教的信仰,不忘大君主的深恩厚泽,不忘对上帝及二陛下的神圣誓言,并未为其所动,并未为其高官厚禄赏赐所惑,拒绝去效忠博格达皇帝”(《历史文献补编》第12卷)。

   二十五名哥萨克士兵留下投效清廷(清实录记载为四十五人,但依据户部档案,应该为四十人,被归入上三旗),托尔布津则带着其他人撤离,清军收复雅克萨城。

   接到捷报的康熙,喜形于色,对大臣说,“今收复雅克萨,得遂初心。至于抚绥外国,在使之心服,不在震之以威”,“以我兵马精强,器械坚利,罗刹势不能敌,必献地归城”。7月15日,康熙下令大学士等,商议在雅克萨等地驻兵弹压等事宜。

   不过,前方的将领却有自己的处置办法,当俄国人撤出雅克萨时,彭春率部尾随并监视其行踪,直到额尔古纳河。返回雅克萨后,将城内房屋与军事要塞全部烧毁,城外四乡的禾苗却没有割去,就“班师”回瑷珲去了,留下一座雅克萨废墟,即不设防,也没有布置哨所。回到瑷珲后,又把原来在黑龙江左岸(北岸)的瑷珲城迁移到右岸下游三里处的托尔加村,留下两千多驻军和五百名军屯人员,主力撤往松花江,依康熙指示暂驻乌喇(吉林);还准备将黑龙江将军衙门迁往墨尔根(嫩江),在此大兴土木,将领们也回北京了,萨布素则到卜奎(齐齐哈尔)。这样,从雅克萨到瑷珲,沿黑龙江左岸就全部空置,黑龙江上流区域又恢复到战前的无主状态。

  

雅克萨第二战

  

   在撤回尼布楚的路上,托尔布津碰上俄陆军大佐伯伊顿(Afanei Beiton)率领的哥萨克兵先遣队,因雅克萨已失,他们一起折回尼布楚,时间在7月20日。

   7月25日,尼布楚督军弗拉索夫派人前往雅克萨侦探,得到情报说清军在焚烧雅克萨之后,沿黑龙江河匆匆而下,只瑷珲留下500名士兵防守。弗拉索夫十分高兴,立即派伯伊顿带领先遣部队轻装前往。1685年9月6日,哥萨克重新占领雅克萨,托尔布津再次出任督军。

   此时进驻雅克萨的俄方军役、耕农及各色人等共669人,拥有五尊铜炮、三尊铁炮和充足的军备(100支火枪、850支燧石枪)。托尔布津一面下令收割四乡的粮食,一面重修防御工事。这次防御工事接受上次的教训,土墙加高增厚,底座四俄丈高一俄丈半,上面架设大炮;土墙四面修筑了突出的堡垒,墙外掘出壕沟;堡内还修筑了粮仓、火药库、军需库和近十所居民房,城防工事历时半年,于1686年完成。

   俄军重占雅克萨半年之后,清廷才得到消息,决定再次征讨。康熙下令王大臣及先前参与战争的彭春、郎坦等人会商对策;3月6日,萨布素传来雅克萨的侦探报告,康熙派人查证确实后,乃决定再次发动雅克萨之战。他下令萨布素“止率所部二千人,攻取雅克萨城”,福建藤牌兵四百人也“令建义侯林兴珠率往”。又令郎坦、班达尔善、马喇等赴前线辅助萨布素。临行,康熙告诫郎坦,此行宜慎,如俄军不降,则尽行诛杀。得雅克萨后,即在那里过冬,“勿毁其城,亦勿损其田禾。俟禾熟,收为我饷”。

   7月17日,萨布素率所辖兵马进逼雅克萨,在其对面设置指挥所,河右岸的制高点上设置炮台,下方河口也构筑了工事,将雅克萨三面包围起来。7月18日,清军攻城,遭俄军猛烈炮火还击,未能成功。城内守军组织反击,杀伤清军多人(此时城内聚集736人,连同周围城寨一共826人,有大炮11门,火药112普特,炮弹和榴弹175发。《历史文献补编》)。


   7月20日,郎坦进军西岸,令水师占据上游;23日,郎坦在城北以红衣大炮轰击城内,班达尔善则从南城组织强攻,多次击退俄国的冲锋,但自夜至旦,城不能下。两军相抗,你进我退,战争呈拉锯胶着状态。8月26日,城内守兵不再出城应战,清军乃水陆合围,又在城南城北两处垒筑高台,上架大炮,直指城内。

   清军攻城期间,俄军死亡110多人,托尔布津在塔楼视察时,一发炮弹击中腿部,将右腿齐膝打断,四天后死去,俄军归伯伊顿指挥。至十月,哥萨克军仅剩一百五十人。时已隆冬,萨布素乃决定长期围困,迫其降服。城内守兵因穴居在冰雪之中,饱患湿气之苦,仍不投降。其时,守城俄军因战死、饿死和病死(坏血病),只剩下残兵六十六人,“已经根本谈不上继续实施抵抗”,城池旦夕可破。他们三次派人向尼布楚求援,但清军已严密封锁雅克萨,尼布楚援军无法接近,“无论用什么办法都难以偷袭”,只好返回尼布楚。在加上尼布楚正遭到蒙古各部落的围攻,自顾不暇,就更不可能增援雅克萨了。

   一场歼灭战看来是指日可待了。此时的雅克萨,处在清军的重重包围中,清军在其东南北三面都筑有壕沟土垒,外设木桩鹿角,西边临小河,清军水师船只在此停泊把守,雅克萨城对面的岛上也筑起了清军的指挥部和过冬营寨,离城六、七里的黑龙江上游港湾成了清军的过冬船坞。清军甚至还把一些羸弱的马匹送回瑷珲和墨尔根,又调来在墨尔根服役的二百名筑城士兵,由副都统博定率来增援。

   不过,清军似乎并不准备一场痛快的歼灭战,而是采用围困战略,想逼迫俄军投降、自动撤退。从秋天延伸到苦寒的冬季,二千多清军就这样无所事事地将数十人的雅克萨团团围住,一围就是五个月(7月至11月),双方似乎不是在进行一场战争,而是在拼意志,在赌国力……

   不过,到十一月底,清军突然自动后撤三俄里,围城解除。哥萨克守军得以自由到城外寻找食物,还与尼布楚取得了联系,得到援助。清军没有干涉,反而彬彬有礼,萨布素甚至还给他们派去医生,但伯伊顿拒绝了。作为回礼,他馈赠萨布素一个重达一普特的大蛋糕(一普特等于16.38公斤),表示城内粮食充足。不过,他们承认,“粮食储备早已吃完了,被包围的人吃松树和草根”,“城堡堆满了尸体,没有人去掩埋他们”。

   第二年,1687年的5月6日,萨布素围城部队再次自动撤退一俄里,至8月30日,双方达成协议,清军正式撤围,全部回到瑷珲和齐齐哈尔,而俄国人可以继续留在雅克萨。清军撤退后,俄国援军与物质则源源到来,至1688年8月,雅克萨城内驻军又增加到300人,周边农庄也恢复起来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雅克  雅克词条  围城  围城词条  奇怪  奇怪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