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藕初不仅是近代声名卓著的“棉纱大王”,还被誉为我国近代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的第一人,被毛泽东赞为“新兴的商人派代表”。他引进实学、兴办实业、培植人才、复兴绝学,勤敏好思,识见高远,堪称近代中国难得的知识型企业家。
西学中用
穆家是植棉世家,其父开办有一家花行,但店小人少,养家糊口而已。l9世纪80年代,印棉、洋纱倾销,上海棉纺业遭受重击,穆家小花行也难逃破产噩运。生计艰难,穆藕初13岁时被迫弃学从商,到另一家花行当学徒。穆藕初禀性坚强,学徒生活虽然辛苦,但他不以为意,并借机学习棉花贸易知识,期待重振家业。
甲午一战中国大败,穆藕初萌发了求西学以“与他国竞争的意愿”。1900年,他考入江海关,并结识了马相伯、朱志尧等知名人士,树立了实业救国的理想。
1909年,在朱志尧等人的资助下,他以自费特科生资格进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农科。他刻苦攻读,一年之后获得了江苏省官费生的待遇。他又先后就读于伊利诺斯大学和得克萨斯农工专修学校,兼修制皂、纺织专业。他深佩“西人研究之精深”,于是不仅致力于声、光、化、电各科的学习,还到农村、工厂实地考察。他认识了各种农业机械,还了解了农户经济合作的情况;在纺织厂参加维修各种机械,熟悉其性能。
穆藕初对西方的企业管理兴趣浓厚。因为中国的近代企业虽已建立,但在组织体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盛行封建式管理,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普遍。“无管理之术”已成为“中国生产力低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1911年、1912年,“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法原理》和科学管理两部著作。泰罗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重要手段是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穆藕初不但细细研读,还登门与泰罗研讨,深受启发。
为了获得具体的认识,他在得克萨斯州某大农场就企业管理体制专题调查,撰写了《游美国塔虎脱农场记》。他认为美国在企业管理上具有七大优点:严密的计划、力求投资、建设“无虚耗”;用人讲求科学,“各场、厂主任、部长皆系专门人才”;事权专而不侵越,各部门、各层次,各司其事,各专其责;奖勤罚懒,赏罚分明;企业内部注重经济核算,各部门之间的往来均以市价为核算标准;簿记清晰,便于查考、统计、核算;设施完备。他又列举了我国企业管理的三大弊端:经理人员选拔不凭学识,只凭模糊的声望;企业衙门化,讲排场,图虚荣,安私人,工厂企业“冠冕堂皇与衙署相伯仲”;工头制盛行,劳资矛盾突出,工人“惰心生、出货迟而成本遂加重”。
1914年夏,他获农学和企业管理学硕士学位归国。时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企业回撤,穆藕初认为这是创办企业的良机。他和胞兄开办了德大纱厂,拥有纱锭一万余枚。穆藕初深知,这样一家小厂要想立足,必须革新管理。
他把在美国学习到的企业管理知识付诸实施。在工厂中弃用工头制,改用工程师治厂。他以工程师的身份亲自指挥生产,同时大胆启用一些学有专长、有实际经验的人负责生产管理。他编制了一套各车间生产统计报表,技术设备运行、维修状况报表,各部门原料消耗、成品及成本统计表等,并设计了适合于纱厂内部的簿记格式,使企业运作情况一目了然。他还高度重视市场信息,及时开发新产品。他把市面上所有的棉纱都搜集起来,逐一检验测试,集合众长。他对工人进行培训,使工人能够熟练操作新式机器,提高了工作效率。
新式管理为德大纱厂带来了独特活力,其“出品之佳”不仅超过了华商纱厂,也胜过英、日产品。1916年在北京商品陈列所举办的产品质量比赛会上,德大纱厂的宝塔牌棉纱“得列第一”。
穆藕初从此“名誉大著”,邀请他另组纱厂的人络绎不绝。穆藕初也认为,“欧美日本诸先进国事业之能发皇者,赖有大组织耳。”于是联合薛宝润、贝润生等人于1918年开办了厚生纱厂。厚生开办之际有纱锭3万余枚(后发展到5万),机器也是从国外进口的最新款,其管理体制也“益见完善”,一时间“国人欲办新纱厂者皆自参观先生之厚生纱厂为入手,且多派员至厂实习,无形中厚生不啻为在华美国纺织机器之成绩展览会及实习工厂。”
1919年,他因郑州交通灵便、原料充沛、与北方及西北市场紧密相依,而且煤斤、劳力与上海相比“色色较廉”,又订购3万纱锭,创办了豫丰纱厂。豫丰纱厂是上海民族资产阶级大规模地向内地投资的先驱,显示了穆藕初发展实业的雄心和魄力。
实践真知
企业经营的成功使穆藕初获得了“棉纱大王”的美誉,他在传播科学管理理论方面的贡献则有利于整个企业界的发展。穆藕初在创办、经营企业的同时不辍著译。1914~1923年间,他翻译的学术著作有:泰罗著学理的管理法》、美国克拉克著日本之纱布业。他还著有《植棉改良浅说》、《纱厂组织法、日本纺织托赖斯之大计划》等论著。他第一个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译成中文,取名工厂适用的学理的管理学,引起了实业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他自身经营纱厂的成功使他在倡导科学管理方面有着强大的说服力。有识之士都从穆藕初首译的科学管理法及经营有方的纱厂中受到启发和鼓舞。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棉纺织业普遍采用了科学管理理论,掀起了技术改革和管理改革的热潮。
管理创新,首在人才。穆藕初认为,“我国二十年来,累办新业而累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实业人才”。所以他全力资助教育事业。著名的经济学家方显庭先生,原先只是德大纱厂一名青年小职员,穆藕初发现方不仅恪尽职守,且能挤出时间刻苦自学,就鼓励他去上职业学校,后资助他赴美留学。
1925年,穆藕初开始撰写藕初五十自述》,全面回顾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也总结了管理经验。穆藉初的企业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四大方面:
一是重视信息情报的收集与利用。他指出:“组织工厂之要点有九,即人才、资金、原料、机器、佣工、管理、交通、市场、金融”,要办好一个企业,就必须在投资前对上述诸方面“实地考求,了然于胸中,必确有把握而后已”。营销情况也很重要,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市场,“妙应时机,发在机先”。二是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生产管理体系。三是重视技术进步,紧跟市场步伐,及时开发新产品。四是重视管理人才,他认为“管理法即治人之法也”,“人才为事业之灵魂,物色人才与善用人才,实为事业家首务”。穆藕初认为管理工作关系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管理人才所负责任为至重也”。
实业之成就,对文化、教育事业之贡献,使他蜚声中外,也深受官方及工商界所重。1920年,徐世昌聘他为实业部名誉顾问。同年11月,他又被上海公共租界纳税华人会推举为公共租界工部局顾问。1922年秋,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出席“太平洋商务会议”的首席代表。1928年,接受孔祥熙的邀约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常务次长,后改任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筹备主任。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变时,他尽力募款支援抗日。1938年,任行政院农产促进委员会主委,为抗战增产农产品和棉纱而努力。
穆藕初1943年9月因病在重庆逝世。中国共产党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悼念文章指出:“穆先生一生奋斗的历史,正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部活的历史。”
对于今日的企业家来说,他的一句箴言或许更应铭记:“于管理上种种方法,推究入微,凡所有利,无不力图,凡所有病,无不力除”,而利病之标准就在于能否“节省时间、精神、物质”。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永远都不应低估。
穆藕初活动年表:
1876年,出生于上海棉业世家。
1889年,13岁,入花行为学徒。
1900年,24岁,考入江海关,任办事员。
1905年,29岁,以江海关总会董事名义声援抵制美货运动。
1909年,33岁,得朱志尧等资助去美国留学。
1914年,38岁,获得克萨斯农工专修学校农学硕士学位回国,与胞兄创办德大纱厂,任经理,并译《科学管理法》一书。
1919年,43岁,在郑州创办豫丰纱厂,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举办植棉试验场,著有《植棉浅说》。
1920年,44岁,任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理事长。
1922年,46岁,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出席太平洋商务会议的首席代表。
1928年,52岁,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常务次长。后改任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筹备主任。
1938年,62岁,应孔祥熙邀约任行政院农产促进委员会主委。
1943年,67岁,逝世于重庆。
本文刊于《竞争力》2007年第6期,感谢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研究生云嘉南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