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0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大举侵占我国东北,迈出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严重一步。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东北各阶层民众和爱国官兵奋起抵抗。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更是在此后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高举抗日旗帜,率先领导东北抗战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旗帜,是党成立后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在抗日战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日本侵占东北后的形势、任务、方针和口号,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揭露日本侵略者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大陆政策”、“满蒙政策”,谴责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号召工农兵劳苦群众“罢工罢课罢市,反对帝国主义占据满洲!”“不投降,不缴械,带枪到农村去实行土地革命!”特别强调“发动游击战争!”10月,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指示信,强调党在满洲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和组织兵变,进行游击战争;派巡视员到各地农村创建游击队,开辟游击区,以武装斗争反抗日本侵略者。
从1931年10月开始,在东北相继兴起了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东北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同时抽调干部领导东北抗战,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中国共产党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爱国志士参加的10余支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并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四川人赵一曼,九一八事变后怀着“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的决心来到东北,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出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治委员。河南人杨靖宇,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浴血奋战在抗日前线,为民族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若不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就将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共产党于7月8日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由红军改编成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配合正面战场开展敌后游击战,广泛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活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地,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高举抗日旗帜,没有对日妥协投降,极大地鼓舞和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大敌当前、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政策,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必须把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把一切支持抗日的政党、阶级、阶层、团体、爱国人士、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联合起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中国共产党把倡导和建立、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不计前嫌,经历了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政策调整,终于实现了国共再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总结和吸取大革命时期建立民主联合战线、推动革命发展的经验教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一方面顾全大局、遇事协商,另一方面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促团结的方针,及时消弭合作中出现的磨擦和危机,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建立友好关系,初步奠定了以后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先后派出中共代表团和驻武汉的长江局、重庆的南方局,在领导南方各省党组织开展抗日斗争的同时,努力争取和团结各界民主人士包括地方实力派。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通过派代表参加国民参政会等各种形式,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交流沟通,加强团结,共同为夺取抗战胜利尽心尽力。中国共产党还团结各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同仇敌忾,共同致力于抗战大业。所有这些,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民族责任感,以及一贯坚持的民族团结精神,从而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人心、提高战斗力的作用,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强支柱。
提出正确的理论和政策,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指明方向
中国抗日战争能否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抗日游击战争有何作用?这些都是抗日战争中人们极为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抗日战争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持久抗战理论,人民战争理论,抗日游击战争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新民主主义理论等,为中国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和政策,深刻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还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正确理论和政策,尤其是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指明了方向。
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形成同正面战场相配合的敌后战场
创建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形成的重要经验。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就开始派出干部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开始主要是配合和策应正面战场作战,随后便深入敌后创建根据地,逐渐开辟了广阔的和正面战场相配合的敌后战场。在华北,八路军主力在山西展开后,东进冀鲁平原,在更广大的地区建立起抗日民主根据地,并粉碎敌人多次“扫荡”。在华中,新四军挺进大江南北,建立和发展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了反“扫荡”、反“清乡”、反“清剿”斗争,扭转了不利局面。在华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等地开展抗日斗争。随着形势的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渐成为抗战的坚固阵地,敌后战场逐步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特别是1940年百团大战后,日军加紧对敌后战场的作战,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中发挥了重大的战略作用,在打击、牵制日军方面作用十分明显。
中国共产党还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亦即局部执政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依据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根据地进行了普遍的民主选举,在政权的人员构成中实行“三三制”。在经济上发展生产,对地主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既改善人民生活,又调动地主阶级参加抗日的积极性;领导开展大生产运动,既解决了抗日军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又为从事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积累了经验。在文化建设中,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要求,为发展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指出了正确方向。根据地的法制建设、社会建设虽然条件有限,但仍取得不小成就。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国际友人称赞、全国人民向往的民主政治的榜样。
实施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使党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遇到的困难不可计数。正如毛泽东所分析:“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觉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不足,大多数民众的无组织,军力的不坚强,经济的落后,政治的不民主,腐败现象和悲观情绪的存在,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团结、不巩固等等,形成了这种困难环境。因此,共产党员不能不自觉地担负起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各种不良现象的重大的责任。”为了担负起抗日战争的领导责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抗日战争的实际,制定正确的理论和政策,指明前进的方向,并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要求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共产党员要努力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政府工作中,共产党员要努力成为“十分廉洁”、“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在和友党友军发生关系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坚持统一战线的纲领,努力成为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诚心诚意地和友党友军商量问题,协同工作,成为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可以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
为了使党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全党的理论和历史学习,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这一“伟大的工程”的具体体现。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更是为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克服党内在学风、党风、文风方面的不正之风。中国共产党还强调从严治党,对违法乱纪者或进行教育或绳之以法。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高超智慧和模范行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