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换一个角度看历史——韩国人写的韩战史

  

  1950年6月25日凌晨,北韩人民军非法越过南北军事分界线3?8线,向南韩全面进攻,韩国战争爆发,到1953年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展开了3年多的战争。

  韩国战争是在史达林和毛泽东的支持下,北韩的金日成非法侵略南韩的战争,韩国军和联军联合阻止共产势力的扩张,是一场既是守护世界自由的战争,也是代表自由民主主义国家的战争。

  1943年12月的《开罗宣言》保障朝鲜的独立,1945年7月的《波茨坦宣言》也再次确认了朝鲜的独立。 但这里所说的独立是以"在适当的时候"为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的殖民地朝鲜半岛,按照军事上的便利,以38线为界,分为南和北,由美苏两国分治占领。

  在分割的情况下,美英苏3国外长,于同年12月在莫斯科举行会晤,商定对朝鲜半岛实施5年的信托统治。

  对此,我国展开猛烈的反托(反对信托统治)运动,但左派势力受苏联的指令,改变主义转为赞托,导致政治上的混乱。

  

  韩国问题因反托运动而面临艰难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46年和1947年分别举行了美苏共同委员会,但未能取得任何解决办法,宣告破裂。

  1947年9月,美国不顾苏联的反对,单方面把韩国问题列入联合国议程。 南北韩在美苏两国的对立下,掉入意识形态的纠纷,朝鲜半岛问题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组成联合国韩国临时委员团,在委员团的监督下实施南北韩总选。 但,占领北韩的苏联军司令部拒绝该委员团进入北韩

    

  韩国问题因反托运动而面临艰难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46年和1947年分别举行了美苏共同委员会,但未能取得任何解决办法,宣告破裂。

  3?8线当初只是按照美苏的必要而设定的暂时性军事分界线,但随着南北韩分别建立不同的政府后,成为实际上的国境线。

  在分割独立的过程中,北韩在苏联的支持下,加快了增强军备的步伐,1948年10月苏联军撤出后,北韩具备了完全武装的步兵4个师,以及编制了具备苏联制T-34型中型坦克的第105机械化部队。

  1949年3月17日,北韩与苏联签订"朝苏军事秘密协定",3月18日与中共签订"相互防卫公约",接管中国共产党属下的25,000朝鲜军后,在3?8线部置总10个师13万军人,编制以10万预备军组成的后方组织。金日成具备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再加上国内外局势的变化有利于北韩后,金日成用武力统一南韩的想法逐渐加深。

  

  国外因素有,1949年6月美军从南韩全面撤出;1949年10月中国大陆共产化;1950年1月美国务卿艾奇逊(Acheson, D.G.)发表声明,表示把韩国和台湾排除在远东防线外;1949年末期金日成访问莫斯科,就武力侵略南韩的计划,获得史达林(Stalin, I.V)的承认等。国内因素有,南朝鲜劳动党(简称"南劳党")瓦解,在南韩发生"人民革命"的可能性减少;南韩仍处于政治、经济上的混乱;南韩的兵力和装备极为恶劣等。

  

  1950年4月初,金日成在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上,通过了武力统一方案,但,为了隐蔽这种侵略计划,北韩共产党主张,要在汉城召开南北统一最高立法会议,通过南北国会建立统一政府等,展开了一连串的和平攻势。

  

  1950年6月25日凌晨4点,从熊津半岛开始的战争沿着3?8线,扩大到东部地区。 战争一开始,北韩人民军就势如破竹,击退韩国军,迅速占有优势。

  战争初期,北韩只投入1/2的兵力,有限制地展开进攻,给南韩军带来了重大的打击,北韩军迅速往南挺进,战争开始的第3天,攻占了汉城。

    

  1950年6月25日凌晨,北韩共产军穿越3?8线,向南韩发起全面进攻。

  美国得知战争爆发后,当日立即召开联合国安理会,并通过决议,宣布北韩的武力攻击是破坏和平的"侵略行为",要求北韩中止战斗行为,向3?8线以北撤出。

  同时,向联合国成员国请求援助联军,中止向北韩提供所有援助。 但联合国的要求被北韩拒绝,持续进行战争。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美军的海、空军参战,支持南韩。

  当天联合国召开安理会,并通过了决议,决定为了打退北韩的武力攻击,恢复国际和平和朝鲜半岛的安全,向韩国提供必要的援助,并事后承认了美国的军事措施。

  6月28日驻东京的美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MacArthur, D.S)前往南韩视察战线,并要求美国国务省派出地面部队。

  7月7日,为有效进行在朝鲜半岛的联军军事活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最高指挥权交给美国,并决定美国的麦克阿瑟为首任联军总师,派遣联军参战。

    

  从此,美国的麦克阿瑟掌握了朝鲜半岛的军事指挥权,16个国家派遣的陆、海、空军和地面部队等军队归属联军总师的指挥之下。

  当时,李承晚总统签署"对战照会",决定把韩国军的作战指挥权交给联军总师麦克阿瑟,7月14日交给联合国。

    

  战争爆发后不久的7月15日,为了给北韩致命的打击,拟出登陆仁川作战的方案。

  7月15日,联军总师麦克阿瑟,向合同参谋本部提出登陆仁川作战的方案,但以军事力量的分散和仁川的地貌不适合登陆作战为由被拒绝,反而要求增强釜山桥头堡的军事力量。

  但麦克阿瑟坚决主张仁川的潮水涨落差只不过9米,6个小时对进行登陆作战绰绰有余,还主张北韩军为了攻占釜山,在那里集中了一切兵力,忽略了防御仁川,而且夺回韩国的首都汉城,对军人和老百姓带来重大的心理上的影响。

  9月8日,他的主张终于得到总统的许可。

  韩国军在洛东江战线全面反攻的同时,以美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7师组成的第10军以及达5,000人的韩国陆战队于9月15日凌晨,登陆仁川月尾岛,第2天攻占了仁川。

  美军陆战队和韩国军,以夺回汉城为目标,往东挺进,美步兵第7师往南挺进,在乌山与北进的联军配合,截断整个朝鲜半岛的战线,北韩军逃到朝鲜半岛的中部和东部山岳地带。

  登陆仁川的联军于9月26日进入汉城,并于完全夺回汉城的9月29日,举行了收复汉城的纪念仪式。 夺回首都汉城的联军沿着东海岸和西海岸,往3?8线挺进。

  仁川登陆作战成功后,战局有了很大的变化。 北韩军俘虏高达12,500人。

  收复汉城和战势好转对韩国政府来说,是实现统一的最佳机会,但,这是否与联军的参战目标一致,就另当别论了。

    

  按照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决议,联军的参战目标是打退北韩的武力攻击,恢复国际和平和朝鲜半岛的安全,这些内容与韩国的统一目标是否一致,完全取决于美方的解释。

  李承晚总统为实现统一的愿望,主张往北挺进,这无疑是把战争的最终目标放在统一,总师麦克阿瑟对此给予肯定。

  9月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讲话,表示韩国人具有自由独立和统一的权利,对韩国的统一问题采取肯定的态度。

  9月11日美国政府以合同参谋本部的名义,向麦克阿瑟发出指令,在没有苏联和中共介入战争的危险的条件下,越过3?8线展开军事作战。

  登陆仁川作战成功后,战势好转,9月27日美国许可越过3?8线展开军事作战。 但为了防止强大国间的全面战争,严格禁止地面部队或空军越过苏联和中国的国境。

  联军总师麦克阿瑟劝告北韩的金日成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北韩对此置之不理,与中共进行参战计划。

    

  同年8月20日,周恩来向联合国事务总长发出电报,表示中国对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十分关注,9月30日中国表示, 对联军突破38线的行为, 不会袖手傍观。

  10月30日,中国政府通过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只有韩国军越过38线,中国不会出兵参战,但只要联军越过3?8线北进,中国就出兵参战。

  但美国忽视中国的发言,并认为这只是为了阻止联合国的新决议而施加的威胁。

    

  10月1日,韩国军穿越3?8线,往北挺进,而联合国内对北进问题存在着意见分岐。

  1950年10月7日,联合国大会关于朝鲜半岛的统一和复兴,以压倒性的多数(赞成47票,反对7票,弃权7票)通过了新的决议。

  联合国通过这一决意,再次确认支持韩国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韩国建立统一、独立、民主韩国,并基于6月25日和6月27日分别通过的安理会决议,确认联军所采取的一切活动和成员国向韩国提供援助的重要性。

  决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为了保障朝鲜半岛的稳定,采取必要的所有措施;为了在韩国建立统一、独立、民主政府,通过南北韩代表团体的合作,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进行选举;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必要的时候,朝鲜半岛联军的行动不受到任何限制;为继承联合国韩国委员团(1949年10月20日组成)的任务,组织和运作以7国组成的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UNCURK)。

  

  至此,联合国许可联军穿越3?8线进攻,联军加快了北进的步伐。 但从政策上的考虑出发,

  除了韩国军以外,联军只能在离苏联和中国的国境240公里处外进行军事活动。

  麦克阿瑟再次劝告北韩投降,使北韩协助联合国,并宣布北韩若不答应,则将履行联合国的命令,采取必要的所有军事行动。

  这时,韩国军第1团沿着东海岸,往北进攻,10月10日攻占元山,10月26日,美军第10军登陆元山支持韩国。

  另一方面,西线美军第8军10月20日攻占平壤。 但美军第8军与东线美军第10军的分离运作,导致了众多的混乱。 这是麦克阿瑟固执分离运作的结果。

  美国合同参谋本部建议第8军和第10军的整合运作,但被麦克阿瑟拒绝。 10月24日,麦克阿瑟未经合同参谋本部的许可,下令美军第8军司令官(Walker, W.H)将军和第10军长(Almond, E.M)将军,动员所有兵力,向北韩发起大举进攻。

  对此,麦克阿瑟表示,这是按照军事上的必要作出的决定,且以美国新任国务卿马歇尔(Marsall, G.C)向麦克阿瑟发出的通知文当作其根据。

  通知文的内容为,"联军穿越38线,往北进攻,从战术和战略的角度来看,不成问题。"

    

  联军全面进攻北韩和攻占北韩领土,使韩国政府的统一政策更加具体。

  10月1日,李承晚总统在有关"北韩解放地区"的问题上,向联合国事务总长提出"实现韩国统一的4项条件"。

  其内容包括,(1)在单一政府下,实现南北韩的统一;(2)北韩军立刻放弃武器投降;(3)到保障朝鲜半岛的和平为止,联军驻札朝鲜半岛;(4)联合国向韩国提供财政援助等。

  对此,联合国韩国中间委员会10月13日通过决议,明确指出不把北韩地区放在韩国政府的统治下,在进行总选和建立统一政府之前,由联军总师管辖北韩地区。

  该委员会向麦克阿瑟总师下令,把韩国政府的权限局限在3?8线以南,并在北韩地区成立新的民间行政机构。

  因此,韩国政府所追求的统一政策与联合国产生了摩擦。首先,韩国政府拒绝联合国把韩国的统治权局限于3?8线以南的决议,自行任命北韩5个道的道知事,让他门与军队一起进入收复的北韩地区。

  10月17日,李承晚总统向联合国通知,希望联合国不要插手北韩的总选,只希望联合国监督和援助北韩。10月21日,他向联合国各成员国明确表示,韩国政府将不受外国的干涉,在北韩树立民政。但这无疑是违背联合国政策的举动。

  

  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韩国政府撤回这种态度,并解释说5位道知事,是以个人资格进入北韩。 10月21日,联合国分别在平壤和元山成立美军政府,管辖市政。

  10月29日李承晚总统访问平壤,明确表示要解放北韩,实现统一的意志。

  10月30日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反对联合国韩国中间委员会通过的南北韩总选的决议,并主张韩国国会要弥补为北韩保留的100个空席,将只在北韩进行选举。

  韩国依靠联军的力量收复北韩,反而使韩国的统一政策无法得到实现,韩国政府的统一政策因联合国的战争目标受阻,而且,潜在的威胁势力―中共军宣布全面介入韩战后,战局急转直下,韩国政府对统一的愿望化成泡影

  

  美国务省和中央情报局担优中共军介入韩战,这使联军的军事作战受阻。

  1950年10月21日合同参谋本部向麦克阿瑟下令,禁止向供应电力给北韩和中国东北部地区的水力发电厂和咸镜北道工业城“罗津”轰击。

  

  这是战略上的考虑,亦即防止因轰击邻近中国国境地区而刺激中共。 但这些措施并未能阻止中共军的参战。

  向北韩西北部地区进攻的韩国军第6师,抵达鸭绿江的国境楚山,沿着东海岸向北挺进的韩国军首都师收复清津后,进攻长津湖和赴战湖。

  10月24日韩国军第6师在位于清川江上游的云山,被中共军包围,美军骑兵第1师为支持韩国军抵达云山,但美军第1师也被包围,展开了一场苦战。

  在尚未正式确认中共军参战的情况下,联军也难以得到补给,因此下令美军撤退到清川江以南。 但韩国军继续往北挺进,11月21日抵达鸭绿江沿岸的惠山。

  联军总师麦克阿瑟一边担优中共军的介入,一边采取大胆的北进政策,着重于保障地区的安全。

    

  麦克阿瑟认为,以美军优越的空军力量足能牵制中共军。

  11月4日麦克阿瑟总师向美国合同参谋本部报告,中共军有可能全面介入韩战,但没有充分的证据,然而11月5日他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特别报告书,指出联军正在与中共军交战。

  11月6日他发表特别声明,谴责中共已犯国际法,并向美空军司令官StrateMeyer将军下令,作好准备以90架B-29型战斗轰炸机轰炸鸭绿江的桥梁。

  美国政府则以联合国紧急安理会已在美国的要求下召开,而且攻击中国东北部需先经过联合国的协议为由,向麦克阿瑟下令中止攻击。 对此,麦克阿瑟强烈抵抗华盛顿的命令。

  随后,在国境禁止空军活动的命令解除,美国还准许轰炸新义州鸭绿江的桥梁。 麦克阿瑟进而要求进入中国领土追击敌军,这一要求遭到联合国同盟国的反对。

    

  11月4日,中国通过各民族党派会晤,正式宣布中国的全面参战,其标语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使参战的中共军宣誓两个主题,第一,学习美帝国主义的罪恶,第二,高度评价朝鲜人在中国革命的作用。 并特别强调了尊重朝鲜政府和爱护朝鲜人民的6项援朝事项。

  因中共军的介入,联军一时受到很大的打击,但11月24日联军再度向鸭绿江全面进攻。 当天麦克阿瑟发表特别声明,表示战争达到尽头。

  美国合同参谋本部建议,由韩国军向沿岸进攻,联军则不到边境,在东北部地区的清津停止进攻,但麦克阿瑟并未接受这一建议。

  联军重新开始进攻后的11月25日和11月26日,中共军用高达18个师的庞大兵力向西线发动总攻势,联军的防线被突破。

  麦克阿瑟通过与当地司令官的作战会议,向联合国发表公报,表示11月28日联军面临了新的战争,有超过20万人的中共军已向联军发起攻击,这也是麦克阿瑟首次承认,他对中共军的判断错误。

  

  联军虽发动总攻势,但4天后,宣布全面撤退(韩国称"12月撤退")。 美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进行讨论,是否要给麦克阿瑟满洲轰击权。

  但他门认为这将会导致苏联的介入,扩大战争,进而威胁到驻欧美军的安危,因此予以否决。 同时,他门也拒绝了麦克阿瑟提出的,动用驻台湾的局部军5-6万兵力的建议。

  联军一再被中共军败退,12月,平壤再次落入共产军的手中,东线美军第10军撤到元山和兴南,西线美军第8师撤到3?8线附近。

  至此,如何向鸭绿江进攻已不是问题,而是如何安全撤退变成最重要的问题,谴责麦克阿瑟的声浪也日趋高涨。 麦克阿瑟不顾美国合同参谋本部的劝告,

  一意孤行地分离东西两条战线, 运作不同的野战司令部, 更引起人们的谴责。

    

  因中共军的介入,战局逆转,战争趋于长期化。 北韩军在中共军的支持下,12月26日越过38线,往南挺进。

  麦克阿瑟向美国要求,增强地面部队的兵力,并提出新的战略计划。

  在败退的过程中,麦克阿瑟一方面表示,若中共同意的话,有意以3?8线为界停战,另一方面主张,向中共发动全面攻势。

  他主张用美国的海空军力量,封锁中国的海岸,轰击满洲,投入驻台湾的局部军,以及登陆中国的南部地区,展开第2战线。

  然而,一直担忧战争趋于全面化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未接受麦克阿瑟的主张,只关心联军从朝鲜半岛的撤出。

  在讨论中共军介入的可能性时,11月3日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表明美国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考虑向朝鲜半岛投掷原子弹,英国对此表示深刻的担优。

  12月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英国首相艾德理(Atlee, C.R)发表公报,表示联合国在朝鲜半岛,为以和平办法实现联合国的目的, 竭尽一切的努力。

  这意味着美国的对韩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2月12日印度得到亚洲和非洲13个国家的支持,向联合国大会提出,组织"停战3人委员会",调查韩国停战条件的决议案,美国积极支持这一决议案,由此可见美国的意图。

  "停战3人委员会"以当时的大会议长伊朗代表Entezam、加拿大代表Pearson和印度代表Rau组成。但联合国"停战3人委员会"与中共政府的会谈失败,并向大会的政治委员会报告其结果。

  当时的战局有利于中国,中国对韩国的停战采取消极态度,他门继续追击联军,往南挺进。

    

  1951年1月4日,共产军再次攻占首都汉城,韩国政府和广大民众往南避难,这就是"1?4撤退"。

  1950年12月16日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但并没有对战况起到任何影响,只展开了逐步撤退的作战。

  麦克阿瑟积极主张,要轰击中国工业区等4项全面作战的方案,但只加深了与本国政府间的紧张关系,他的主张并未被采纳。

  中共军介入韩战后,共产军继续往南挺进,供应路得到扩张,但随后被联军的空中轰击阻止。 1951年1月25日联军发动总反攻向北前进。

  2月10日联军夺回仁川和金浦,3月14日再次夺回汉城,3月24日突破3?8线。

    

  误断中共军介入问题的麦克阿瑟,坚决主张轰击中国满洲,使正在谋求停战的美国政府处于为难的立场。

  "停战3人委员会"按照195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意所作的努力化为乌有,1951年1月13日,政治委员会决定的韩国停战5项原则被中国拒绝,2月1日,联合国按照美国的建议,以赞成44票、反对7票、弃权9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把中共军规定为侵略者的决议案。

  5月18日,联合国通过决意,对中国和北韩地区实施禁运措施,全面禁止向这一地区搬运军需物资和武器。

  联军的作战取得成功,突破3?8线,掌握空军主动权,虽在韩国停战谈判上占据了优势,但杜鲁门政府却一直犹预不决。

  另外,美国议会从1950年11月以来,就外交政策进行了长期讨论,共和党众议院领袖马丁支持麦克阿瑟,导致美国行政府和议会间的紧张关系。

    

  1951年2月21日,美国合同参谋本部决定,禁止轰击罗津,3月1日下达指令给麦克阿瑟,禁止向鸭绿江沿岸地区的中国发电厂轰击,强迫麦克阿瑟进行"限制战争"。

  杜鲁门作出以3?8线为界而停战的决定,并计划在占有优势的状态下进行停战谈判。

  在这一过程中,一味追求战胜的麦克阿瑟的军事作战与追求协商的杜鲁门的外交战略,发生了冲突。

    

  在战势有利于联军的情况下,美国国务省、国防省和合同参谋本部进行协商,拟出以朝鲜半岛实现停战为主要内容的总统外交声明草案,3月19日征求同盟国的同意,隔天向麦克阿瑟传达。

  对此,麦克阿瑟于3月24日发表声明,表示若联军放弃"限制战争"的目的,把战争扩大到中国沿岸地区或内陆地区,会使中国面临军事瓦解的危险,他将为了实现联合国的政治目的,千方百计地谋求所有的军事手段而努力。

  这一声明不但未经与本国的事前协商,而且还有向本国发出最后通牒的一味,这不但使华盛顿惊惶,而且也引起了同盟国的强烈反响。

  美国国务省立即发表声明,谴责麦克阿瑟的越权行为,合同参谋本部下达命令,称麦克阿瑟应按照1950年12月6日的命令,在发表有关军事外交政策的声明前,必须事先取得国务省或国防省的许可。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失去在韩国发表有关建议停战的外交声明的时机,4月5日,马丁议员在众议院宣读麦克阿瑟寄给他的函件,杜鲁门政府和麦克阿瑟的关系由此破裂。

    

  4月11日杜鲁门破例进行深夜记者招待会,发表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由第8师司令官李奇微接任。

  威克岛会谈(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在太平洋的威克岛举行的会谈)以后,拥有军统帅权的杜鲁门总统和麦克阿瑟(联军总师而且也是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英雄)间发生摩擦,但由人民控制军队的美国政治秩序传统,在解任麦克阿瑟的过程中再次获得证实。

  1951年4月,共产军动员达70万人的大规模兵力,发动了全面攻势,对此,联军发动总反攻,战争日趋恶化。 美国政府把战争的目标放在"限制战争",战况陷入僵局。

    

  断断续续被讨论的停战问题,按照交战双方的必要, 再度浮出水面。 6月23日,苏联联合国代表Malik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提出停战的建议。

  当时,联军同盟国之间充满着"限制战争"带来的停战气氛,而且,共产阵营随着联军掌握空军的主动权,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认识到没有战胜的机会,而且也无法继续承担经济上的负担。

  在这种氛围之下,Malik提出交战当事国为实现停战进行讨论的建议。

  一个星期后,联军总师李奇微向北韩的金日成和中国军司令官彭德怀提出,进行停战会谈的建议,共产阵营同意他的建议,并于7月10日在开城开始了停战会谈。

  一开始,会谈得到顺利进行,7月26日谈判双方对议题达成了协议。 然而第一个难关出在设定两军界线的问题上。

    

  已穿越3?8线往北前进的美军主张,以两军的"交战线"为界线,共产阵营则坚持以原来的3?8线为界线,双方各持己见,会谈陷入僵局。

  8月22日,共产阵营单方面发表声明停止会谈,会谈宣告破裂。 会谈破裂后,战斗更为激烈,当时联军虽然展开限制战争,但夺回"断肠之棱线"等,取得了可观的战果。

  在会谈停止2个月后,按照李奇微的建议,10月25日在板门店重新开始了停战会谈。

  共产阵营作出让步,同意以交战线作为军事分界线,并于11月27日同意设立中立国监督委员会。

  但另外一个有关"送还俘虏"问题却接踵而至。 双方就强制送还俘虏,还是自由送还俘虏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岐见。

  联军主张自由送还俘虏,联军认为,众多北韩俘虏在战争期间,被强迫征集后投降于联军,众多韩国军俘虏则被强制编在共产军,中共军俘虏中也有一些人拒绝返回中国,因此,送还俘虏应按照个人的自由意志,选择韩国、北韩、中国、台湾中的一个国家。

  而共产阵营则主张,所有俘虏必需返回他门自己的国家。 有关俘虏交换问题的小委员会因双方的意见分岐,从1952年2月27日起几乎停摆了2个月。

  这时,北韩蔓延着传染病,北韩谴责联军,是联军展开细菌战的结果,但拒绝国际红十字会调查委员会进入北韩调查。

  4月9日,俘虏问题委员会进行秘密会谈,共产阵营同意不会处罚归还的俘虏,并通过私人访谈去了解他门的意愿。

  联军向共产阵营通报希望归国的人达83,000人(北韩76,600人,中共6,400人)的结果后,共产阵营改变主意,再次主张强制送还,小委员会宣告破裂。

    

  停战会谈因俘虏交换问题陷入僵局,1952年5月7日,在巨济岛俘虏收容所发生的叛乱和收容所司令官Dodd将军被监禁的事件,使情况更加恶化。

  收容所的共产军俘虏组成秘密控制组织,威胁拒绝送还的反共俘虏,进行恐怖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艾森豪(Eisenhower)为了参加美国总统选举,辞去北约司令官职务,由联军总师李奇微接任北约司令官,联军总师由Clark接任。

  Clark将军接任总师一职后,以重开会谈的战略一环,开始攻击,6月22日采取强硬措施,爆炸一直被当作圣域的水丰坝。

  联军空军和共产军新型米格15型展开空中战,战斗日益激烈。

  在朝鲜半岛一进一退的战争持续的情况下,1952年11月,美国进行总统选举,由共和党的艾森豪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在参选时承诺,当选后要访问韩国。

  美国人不能理解韩国战争的政治性质,对长期战感到不满和厌恶,因此,把选票投给承诺停战的共和党候选人,由此共和党在20年以来首次执政。

    

  按照选举公约,艾森豪在当选后访问了韩国,并在回国记者招待会上表明不再扩大战争,

  这使正向共产阵营施加军事压力,迫使他门参加停战会谈的Clark大为失望。

  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英雄艾森豪当选为总统,强硬派领袖杜勒斯(Dulles)就任国务长官,这无疑加重了共产阵营的心理压力。

  在停战会谈处于僵局和双方持续展开战斗的情况下,发生了两件重大事件。 其一,1952年12月3日,第7次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印度提出的有关俘虏送还的决议案。

  其内容为组织由捷克、波兰、瑞典、瑞士等4个国家组成的送还委员会,委员会在120日期间说服俘虏,让他门返回他门所希望的国家。 但遭到苏联和中国的反对。

  其二,1953年3月5日,史达林死亡,联合国面临了新的转机。

  3月28日共产阵营提出重新召开停战会谈,中国的周恩来与苏联新领袖协商后,提出"把不希望被送还的俘虏,交由中立国合理处理他门的回国问题"的建议。

  4月11日,双方签订俘虏交换协定,并从20日开始交换俘虏。

  4月26日停战会谈重新开始,就成立中立国监督委员团问题,双方同意印度所提出的建议,由中立国印度,管理不希望被立即送还的俘虏问题。

    

  1953年3月以来,停战会谈得到迅速进展,在这一过程中,韩国的抵抗成为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韩国因北韩的侵略战争,受到巨大的人命和财产的损失,而现在却要以祖国分裂结束这场战争,这将使韩国的统一政策大大受挫。

  尤其是,在共产军统治下,强迫征集为义勇军后被捕的,或作为国军俘虏被北韩强迫编制于共产军后再次被捕的这些反共俘虏,被共产军接管,是李承晚总统决不会接受的一个事实。

  李承晚总统明确表示,停战是一种自杀行为,并宣布在必要的时候,韩国军也要独自战斗下去。

  不顾Clark将军和美国驻韩大使的劝说,李承晚总统在停战会谈重新召开的两天前的4月24日,向艾森豪通知,只要在中共军驻札在北韩的情况下达成停战协议,他就把韩国排除在联军总师的指挥之外。

  韩国国民支持韩国政府的统一政策,进行反对停战的示威活动,并于5月12日,拒绝管理俘虏的印度军进入韩国。

    

  因此,美国派Clark去说服共产阵营,若谈不成,就让他决定扩大战争与否,另外还请印度政府去说服中国。 对美国而言,使韩国政府同意停战是最大的难题。

  美国还特别向李承晚传达艾森豪的亲书,其内容有, 只要韩国同意停战,就答应向韩国提供经济军事援助,但李承晚坚持强硬态度,还向韩国代表下达拒绝停战协商的命令

    

  5月30日,李承晚向艾森豪提出,缔结韩美相互防卫公约和外国军队从朝鲜半岛的全面撤出的建议。

  6月4日,共产阵营原则上同意联合国的最终停战方案,6月6日,艾森豪向李承晚承诺美国有意在实现停战后,就韩美防卫公约进行协商,并向韩国提供军事、经济援助。

  6月8日,在韩国代表不参加的情况下,双方签署了俘虏送还协定。 有关反共俘虏送还问题,韩国政府的态度成为至关重要的变数。

  美国为消除韩国政府的不满,邀请李承晚访问美国,但李承晚拒绝美国的邀请,6月18日未向美国事前通告,命韩国俘虏监督员释放27,000人反共俘虏。

  李承晚明显表示这是他的命令,并命令军警保护被释放的反共俘虏。 在这种紧急状态之下,共产阵营猛烈抨击美国是李承晚的共犯。

  美国为了说服李承晚,不得不展开更具体的对韩协商,1953年6月25日,派遣总统特使―国务次官助理Lobertson赴韩。

    

  在为期16天的拜访中,总统特使天天为征求李承晚的同意而进行协商,但李承晚的抵抗非常顽强。 此间,战争仍然进行,敌军尤其向韩国军的防线发动了集中攻势。

  在要确定分界线的情况下,战势逐渐对韩国不利,7月11日李承晚终于同意停战。

  当时美国提出4项条件,其主要内容包括:为缔结韩美防卫公约进行协商;向韩国提供长期经济援助;在签订停战协定后,将召开的有关韩国政治统一的会议,在90日内没有取得任何具体成果时,美国就退出会议;为增强韩国军队,美国提供军事援助等。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终于签署停战协定,持续3年10个月,没有胜利的战争,就拉下帏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战史  战史词条  韩国  韩国词条  角度  角度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  
世界史

 陈兼:苏联的失败能否避免?

    几年前,当我读到《失败的帝国》英文原著时便感到,这是一部恢弘大作。读书时产生的,是一种心灵震撼。在我读过的关于苏联及其解体历史的著作 中,还没有哪一本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