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杨国荣:意义追寻:虚无主义与权威主义的双重扬弃

  

  就现代思想的演进而言,在反本质主义、解构逻各斯中心、告别理性等旗帜下,对理性的贬抑以及对意义追求的质疑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与之相随的是意义的消解和失落,在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那里,这一趋向取得了较为典型的形式。解构主义以不确定性为关注目标:拆解现存结构,放弃逻辑整合,拒绝任何确定解释,简言之,不断地超越给定的视域(horizon),否定已达到的意义,但又永远不承诺新的意义世界。解构强调理解过程的不确定性,同时亦封闭了走向意义世界的道路。

  对意义的消解在虚无主义那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关于虚无主义的内在意蕴,尼采曾以自设问答的方式,作过简要的界说:“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高价值自行贬值。没有目的。没有对目的的回答。”以目的缺失、价值贬值为具体内涵,虚无主义首先表现为意义的失落。

  从消解意义的层面看,虚无主义的倾向不仅体现于尼采的哲学立场,而且具有更为多样的表现形式。在反叛理性的旗帜下,非理性的情意表达往往压倒了理性的意义理解;在对确定性的否定中,意义的追求一再被推向边缘;在反形而上学的口号中,经验证实与逻辑形式(重言式等)之外的意义,都受到了无情的拒斥;在科学主义的视野下,人在被物化的同时,也失去了其内在的存在意义;在悬置存在、走向纯粹意识的现象学进路中,人的现实存在及其意义也在相当程度上被“悬置”,如此等等。此外尚有对文明演进、历史发展、文化延续的内在意义,以及民族、社会、政治共同体的存在价值等的怀疑。同时,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变革,既成的价值系统与变迁的社会之间的张力,也总是以不同的形式突显出来,与之相联系的则往往是价值的迷惘和意义的失落。

  以意义的消解为特点的虚无主义更多地侧重于否定,与之相对的另一种趋向,则表现为对意义的外在强化或意义的强制。在传统的社会中,意义的外在强化或强制往往以权威主义为其存在形态。这一进路表现为意义的强制赋予:它在实质上是以外在强加的方式,把某种意义系统安置于人。意义的这种强制或强加,意味着限制乃至剥夺人们自主地创造、选择、接受不同的意义系统。20世纪的法西斯主义通过各种方式,向人们强行灌输纳粹思想,亦表现了类似的倾向。如果说虚无主义表现为意义的消解,那么,权威主义则以意义的异化为深层内涵。

  意义生成并呈现于人的知、行活动。以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变革世界与成就自我的历史展开为前提,世界与人自身的存在呈现为意义的形态。作为意义生成的前提,人的知、行活动本质上表现为一个创造的过程。虚无主义意义的消解,其根本问题就在于否定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在价值,无视意义追寻与自由走向之间的历史联系。意义的生成、呈现和追寻,同时具有开放的性质。以价值创造为历史内容,成己与成物的过程展开为多样的形态,生成于这一过程的意义,也同样呈现多重性,后者为价值的多样化、自主选择提供了前提。意义的以上生成和呈现方式,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成己与成物过程的创造内涵:知、行过程与意义生成的开放性,同时也表现了成就世界与成就自我过程的自由创造向度。相对于此,权威主义试图以独断的方式,将某种意义系统强加于人,这不仅否定了意义生成的开放性,而且也终结了人的创造过程。可以看到,以意义消解为内涵的虚无主义和以意义强制为趋向的权威主义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在悖离人的自由创造上,又具有相通之处。对虚无主义和权威主义的克服与扬弃,则意味着赋予意义生成过程以自由创造的价值内涵。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3年4月15日 版次:A05 作者:杨国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词条  扬弃  扬弃词条  双重  双重词条  追寻  追寻词条  意义  意义词条  
哲学总论

 孙红霞:什么是超自然?

   内容摘要:自然界和超自然界是矛盾世界的两个矛盾方面,它们始终是对立统一在一起的。只是因为人类认识方面的局限性,它们才被人为的分解开了,并分别被唯物观和唯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