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刘小枫:安提戈涅的眼睛

  

  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讲述的俄狄浦斯故事,因弗洛依德借来命名他发现的所谓"恋母情结"而成了文人学士们的常识。"常识"不一定就不是误识。本来具有深刻意涵的生存事件,被翻译成一个肤浅的心理符号后,人们知道的仅是"恋母情结",而非俄狄浦斯不幸的生和幸福的死。

  与弗洛依德相反,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导论》在荷尔德林的"另一只眼睛"引领下,潜心深思了索福克勒斯叙述的俄狄浦斯事件,以便找到承负现代性历史危难的力量。俄狄浦斯知道自己杀父娶母的身世后,弄瞎了自己的双眼。荷尔德林解释说,俄狄浦斯因失去了双眼而"多了一只眼睛"。海德格尔跟着解释说,"这多的一只眼睛乃是一切伟大的问知的基本条件,也是其唯一的形而上学根据。希腊人的知与学就是这种热情"。俄狄浦斯"自行戳瞎双眼,就是让自己走进光明"。

  这"多出来的眼睛"看什么?不看什么,而是思在的真理,因而这只眼睛具有"原始的知"的"形而上学深度"。为了理解这只眼睛的所思,海德格尔选取了《俄狄浦斯王》中"第四合唱歌"起头十行(1186-1196行)中的四行:谁的幸福不是表面现象,一会儿就消失了?(《俄狄浦斯王》,罗念生译本)

  为什么海德格尔偏偏节取其中的这四句,这不是断章取义吗?

  断章取义也可能是理解的切入行动,以便把深隐的含义带出来。被海德格尔断章取义断掉的是神灵借歌队唱的命运之歌。这不是说,"希腊人的知与学的热情"就是对神灵和莫名的命运的体认,又是什么呢?"悲剧的表现首先基于这样一种骇世惊俗之举,神与人如何结为伴侣,自然力量与人的至深情志如何在愤怒中永无止境地相与为一"。(荷尔德林,〈关于《俄狄浦斯》的说明〉)杀父娶母的事情,不过是俄狄浦斯事件中最表面的现象。有什么比杀父娶母之举更令人惊骇呢?然而,如此骇世惊俗,不过要让人的看俗物的眼睛瞎掉,以便多长出一只眼睛

  俄狄浦斯事件没有在《俄狄浦斯王》这出戏中收场,俄狄浦斯想死也不得,他的命运是瞎着双眼流浪天涯。即便有限的生命是苦楚,也无从逃离。这就是所谓悲剧精神:知道自己不会幸福仍然不得不生活。

  索福克勒斯晚年写了《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译见《索福克勒斯悲剧两种》,罗念生译,湖南人民版1983),是诗人一生的压卷之作,长期没有引起重视──甚至没有引起荷尔德林、黑格尔这样的对希腊悲剧有"多一只眼睛"的思想家重视。直到二十世纪,才被一些评论家称为索福克勒斯最艰深难懂、但也"最杰出的作品"。

  一个瞎子如何飘泊?女儿安提戈涅一直陪伴不幸的父亲,俄狄浦斯逢人就说:"这女孩儿的眼睛既为她自己又为我看路"。俄狄浦斯因失去了双眼而"多了一只眼睛",这眼睛就是安提戈涅的眼睛

  为什么安提戈涅要陪伴不幸的罪人,同他一起飘泊?

  安提戈涅深信自己的父亲虽然犯了骇人听闻的过失,却是无辜的,她一路上"用两只还没有失明的眼睛恳求"世人,不要因为关于俄狄浦斯的"过失行为的传说而不宽容他"。安提戈涅的眼睛是天眼,它能看到,虔敬的人在此世总是不幸,无辜负罪是虔敬的人的命运。

  经过二十年的飘泊,俄狄浦斯转变为申辩自己"无辜":"我不该为了这婚姻或那杀父事件而被称为罪人",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命运"落在他父亲、母亲和他自己身上。索福克勒斯区分了两种罪:一种可以称为道德-法律的罪,在这一范围内,俄狄浦斯不认罪;另一种罪,可以称为宗教的罪:人的脆弱天性所导致的人与神的关系的脱节。这样的罪是每一个人与身俱来的,"除了自己担当,别人是不会沾染的"。在安提戈涅的眼睛引领下,俄狄浦斯懂得了生命的欠然与现世的恶的区分。克瑞翁要"拿获"安提戈涅,等于要夺去罪与欠的区分,夺去俄狄浦斯无辜申辩的依据:"我原有的眼睛早已瞎了,你还要强行夺走我这唯一的眼睛!"(第二场)

  在欠然之罪的意义上,人才是不幸的,对这样的不幸只有承受。与神为伴侣,不意味着信神的人的生涯不会有不幸,而是在神灵面前得以申辩无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小枫:安提戈涅的眼睛  刘小枫  刘小枫词条  眼睛  眼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