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柏拉图主义产生于公元3世纪,是用古希腊思想构建宗教哲学的代表学派,带有一种折衷主义倾向,构建超自然的世界模型,明确地设定了人的位置,将人与神的关系问题作为核心,强化了宗教和哲学的统一。
新柏拉图主义产生于雅典,阿摩尼阿斯·萨卡斯是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生普罗提诺发展了这一学派的理论。
普罗提诺融合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基督教神学和东方神秘主义,为基督教文论的发展做了铺垫。由于这一学派的基本观点与柏拉图特类似,都认为彼岸世界才是美的源头,因此被称为“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两个极端构成的,一个极端是“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个极端则是完全的黑暗。世界上唯一的存在是上帝,是普照大地的神圣之光,灵魂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而物质则处在光照不到的黑暗世界。新柏拉图主义强调,世间一切事物都有神圣之光,但最接近上帝光芒的是人类的灵魂,只有灵魂才能与神秘、伟大合而为一。
新柏拉图主义认为彼岸世界的美不是生活中的世俗艺术,美是纯洁的,是普通人不能接触的。这就激起西方人通过追求艺术的手段来实现超越的动力,它的出现标志着古希腊理性思辨精神的衰落,对后来的基督教神学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