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路透社:分析师看中国2014年GDP数据

   路透北京1月20日 -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中国2014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1.5%;全年则同比增7.4%,增速为24年来最低。

   路透调查对四季度GDP同比增速的预估中值为7.2%;而政府去年初设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左右。

   统计局新闻稿指出,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下一阶段,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数据并显示,中国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略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5.8%;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9%,分别高于路透调查中值7.4%和11.7%。

   主要数据:

   --中国四季度GDP同比增7.3%(路透调查中值为7.2%),环比增长1.5%

   --中国2014年全年GDP同比增7.4%

   --中国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15.8%)

   --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路透调查中值为7.4%)

   --中国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9%(路透调查中值为11.7%)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海通国际分析师 胡一帆、李慧琪:

   中国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至7.3%,因投资及销售持续疲软;预计新常态时期下2015年将进一步放缓至7%。

   受房地产拖累而令投资放缓,因反腐运动令零售销售乏力,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疲弱令出口疲软。四季度流动性充沛,但并未真正流入实体经济,这导致制造业活动疲弱同时融资成本高企。

   12月工业产值依然疲弱,表明制造业困难持续。12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7.9%,11月为同比增长7.2%。尽管较12月略有改善,但制造业生产各子项目依然疲软,同时PPI连续录得负值因油价大跌。布伦特原油现价已经由6月超100美元每桶跌至12月不到60美元每桶。电力、供热及供气业产出增长疲弱,产能过剩的压力依然存在。

   展望:受投资及零售持续疲软影响,2014年GDP增速进一步下滑。我们预测2015年GDP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同比增长7%,因为中国进入新常态时期将进一步深化结构性改革以寻找新的可持续增长动力,减少对于投资及信贷的依赖,同时重新平衡贸易。这一选择表明中国经济增速将不可避免地放缓,将继续远离低附加值而在高附加值阶梯不断攀升,更加关注环境和资源,推动服务业发展和鼓励消费。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 黄文涛:

   1、GDP增速7.4%,15年来首次未完成年初目标,2015年稳增长压力加大。

   2、当前实际利率居高不下是制约投资和消费的主要障碍。稳增长需要降低名义利率,引导资金合理流入实体经济。经济下行压力和通缩压力加大、股市规范、全球外汇市场阶段企稳加大了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概率。

   3、2015年的两条主线是稳增长和控风险,缓慢加杠杆也是风险缓释的必经途径。对债市而言,无风险和中低风险收益率仍将经历下降的过程。

   4、全球经济金融市场波动抬升风险,避险情绪助国际和中国国债收益率走低;12月中长期贷款和社融与资金囤积有关,经济提振作用有限。目前市场仅反映资金宽松,但稳增长需要降息降准的放松预期并未体现。

   5、预计1月CPI同比增长1.1%;加之一季度供需关系良好,继续看好一季度交易机会。10年期国债第一低点看到3.2%,国开债表现更好。

   --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 张涛:

   四季度同比增速稳定在7.3%,显示经济有了一些好的迹象。

   但从GDP环比来看,四季度进一步下滑至1.5%,相应折年率已经低于7%,表明经济后劲还是弱。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中求进的基调来看,我觉得2015年经济增速未必悲观。理由如下:

   1.信贷融资规模和财政赤字的扩大,在政策上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

   2.投资还是中流砥柱,地产政策的松动预示房地产投资已经触底,基建投资开始发力;

   3.“十二五”要收好官,经济效益的提高始终离不开速度;

   需要关注的风险点:资本市场是否能够平稳,直接影响市场信心;人民币汇率能够实现有波动的稳定。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高玉伟:

   1. 四季度同比增长7.3%,还算不错。但是,看季调环比,则比较差,年化只有6.1%,近四年来只有2012年一季度比这低。

   2. 四季度经济形势实际上在变差,下行压力增大。这与各月投资、消费、工业数据相吻合、相印证。

   3.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这可解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定基调,稳增长是今年的首要任务。

   4. 观察近期各省市、各部委的工作会议,对扩大投资、搞大项目都有着重强调,说明稳投资仍是稳增长的主要方向。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宏观分析师 曹阳:

   1、我们理解“稳增长”成功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其一,上年基数较高;其二,中国衰退性顺差扩大,在出口稳定、进口大幅放缓情况下,净出口对GDP贡献在1%以上。但是内需放缓的趋势没有改变,因从投资、社会零售销售来看全年下滑趋势依然。

   从三大产业来看,得益于政府简政放权、税费改革,第三产业在四季度增长有所加快,这为稳定经济、保障就业提供了较大帮助。第二产业在四季度增速小幅滑落,有一定APEC停产的扰动影响,但从12月来看,工业增加值已有所反弹,尽管力度较为有限。

   2、从12月数据来看,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主要得益于政府在七大领域基建投资加码,也有APEC停产扰动消失的影响。

   从工业增加值来看,铁路等设备制造业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均处于较快水平。但企业自发投资的下行压力依然,比如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仅为8.5%和3.8%,均处于延续回落的态势。

   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仍依赖于基建投资,但受到实际利率高、需求疲弱和产能过剩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仅为16.8%。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受到信贷条件放松、大部分城市限购解除影响销售市场回暖明显,至12月的累计增长回到-4.1%,相比11月的11.1%的负增长大幅收窄。我们预计地产销售增速在15年4月后有望转正,但投资回升仍会受到融资受限、开放商预期谨慎等制约。

   3、社会零售销售增速开始企稳,销售增长的亮点来自手机之类的通讯器材,此外地产销售改善对于家具、家电音像等行业有所拉动。受到成品油价格影响,油制品销售上涨仅为1%。

   4、2015年经济仍有一定下行风险,预计增长7.1%,因制造业、房地产业的下行压力不变,对于基建类投资的可持续性,需要观察地方融资平坦清理后的影响,各类项目资金能否较快落实。

   我们预计货币政策将以宽信贷为主,如国开行承担更多政策性银行职能,央行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来为基建投资提供资金。此外定向PSL可能扩大到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用以扶持中小、新兴产业融资。降准的次数需要关注海外流动性变化影响,考虑定向信贷规模增加,我们维持降准次数两次以内,甚至不降准的看法;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市场预期来看,我们维持一次降息,40个基点回购利率下调的判断。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刘东亮:

   1、四季度GDP符合“新常态”的定调,也符合此前“7.5%左右”的提法,算是一个不悲不喜的表现,考虑到此前多项宏观数据的连续下滑,7.4%的增速实际上略偏正面;

   2、包括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等多个工业指标均有改善,但尚不能据此认定经济已经见底;

   3、消费部门的稳定器作用已经体现出来,尽管受到房地产转冷和反腐的冲击,但得益于强劲的就业需求,消费总体回落较为温和,对GDP的贡献率近年来首次超过50%,只要不爆发系统性危机,那么在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环境下,2015年就业市场仍有望保持稳定,消费对GDP仍将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不过过低的通胀可能是个问题,一般低通胀都会伴随失业率的上行压力;

   4、投资增速下滑的势头仍在持续,这一压力仍将是今年的最大负面因素,虽然12月中央项目增速明显反弹,但地方增速仍在下滑,考虑到今年对地方债务融资的严格限制,过去那种中央带动地方的规律能否重现尚不得而知,依靠中央投资对冲地方投资下滑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房地产投资尚未企稳,销售端的回暖尚未传导至投资端,对家电等零售部门的带动也不明显,地产投资下滑的压力至少在上半年仍会持续;总体而言,投资下滑将进一步拉低上半年GDP增速

   5、结合此前12月金融数据的大幅反弹,央行短期全面宽松的紧迫性有所下降,而1月多个宏观数据处于真空期,市场与央行都缺乏决策依据,若等到1、2月数据公布后再做决定,时间点可能太过延后,经济下行压力可能释放,因此政策进一步宽松仍是非常有必要的;若短期政策持稳,可考虑加大PSL规模,或针对县域涉农金融机构降准等定向宽松手段;在数据真空期,信用风险上升的势头料继续,这将对市场带来扰动。

   --中金宏观团队:

   GDP同比增速略好于预期。2014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7.3%,与三季度持平,略好于我们和市场预期的7.2%。

   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位反弹。季调后环比增速回升也较明显。背后原因部分是2014年11月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临时冲击的低基数。分行业看,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显着回升0.8个百分点,这与12月出口交货值增速大幅回升3.4个百分点吻合,显示主要受出口回升带动。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位趋稳。制造业投资止跌是带动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稳的主要因素。在PPI通缩加剧,利率仍高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趋稳超出预期。基建投资仍然是投资增速的重要稳定器,2014全年增速继续保持20%以上。

   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很弱。但前瞻的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2014年四季度以来出现改善,根据投资滞后销售2-3季度,我们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下行空间已不大。

   总体看,12月及四季度经济增速显示出低位趋稳的迹象,但12月工业增加值反弹幅度较大,部分原因是11月的低基数因素,另外经济增长动能仍处低位,实体经济利率水平仍高,货币政策仍须继续宽松。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分析师 王洋:

   去年四季度GDP增长7.3%,表明经济仍不理想,下行压力大,需要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降息,降准,同时伴随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放松房地产等。

未来经济数据展望方面,一季度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如货币政策能及时放松,二季度经济有望见底,三四季度小幅反弹,预计全年GDP增速在7.

1%-7.2%区间。

   --海通证券宏观组 姜超、顾潇啸:

   基建、制造业投资明显回升,源于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四季度发改委共批复项目1.4万亿),但房地产投资连续下滑至5.6%。四季度出口回落,但消费稳定投资回升,内需对经济产生托底效应。

   2014年11月降息以来各类社会融资回升,经济短期有改善迹象,央行货币放松或延后,但从央行核心目标出发,伴随着通缩风险的加剧,放松不会缺席。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 李志强:

   实体经济数据方面,总的来说比较平淡,与此前市场预期相差不大。其中感觉略有些低的是投资,因为之前审批了不少项目,但没有感觉到很明显的效果。

   至于货币政策,我们认为宽松还是大方向,降准降息的出现只是时点问题。毕竟去年11月才降息,到现在也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加上定向调节的工具也一直在使用,市场环境比较稳定,央行可能在继续观察。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 祁京梅:

   从12月的数据看,无论是消费还是工业增加值都优于前月,也让2014年年度数据都精准落在预定的目标区间内,而消费的平稳,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基尼系数略有下降,都显示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也符合宏观调控的意图。整体数据基本符合预期。

   中国正在步入提质减速的新常态,2014年经济平稳收尾也为2015年宏观调控保持此种态势增强的信心,从GDP增长目标看建议调低到7%左右,这也符合十二五规划确定的7%增长目标。

   --交通银行资管中心高级分析师 陈鹄飞: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与融资资金来源增速的比较看,2005年至今中国主要发生了三次融资资金来源增速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情形:第一次是在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第二次是在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全球激辩中国经济“二次探底”期间, 第三次是自2014年2月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融资约束”持续从紧将拖累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趋势性下探,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的精神,近期央行已综合启用的MLF(中期借贷便利)续作、再贷款的定向放松政策,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放松融资条件限制。不过在当前银行贷款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例已下探至10%、而自筹资金占比进一步抬升至 83%左右的形势下,为防止投资增速趋势性惯性下滑,适时下调借、贷基准利率以有效缓解微观主体的投融资约束,激发企业投资创新热情,无疑具有切实而重要的意义。当前形势下,借贷利率亟需下行。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数据符合预期,我们一直坚持的“经济底部徘徊、有限复苏”观点再度得到印证。经济新增长运行的正常区间为6-9%,因此现在的增速相当完美。政策没有理由偏向需求扩张,结构型政策仍是重点,这意味着供给调节将取代过去大家习惯的需求调节。

   --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王剑辉:

   和2013年相比,目前的水平是比较合理。回落的区间比较合理,不像前年呈现的那样的硬着陆,各部门之间的平衡也比较好,从投资方面来看,调控政策起到了显着的作用,投资的增速下降不如此前想象的悲观,投资增速能保持在15%以上,仍是较高水平,比消费增速高出几个百分点。说明把经济增长模式转成消费带动还需要较长的努力,但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而投资保持一定的水平,对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有一定的必要性,在没有新的刺激因素之前还不能轻易地失去作用,还是较好的水平。

   2015年的投资增速可能不会进一步下降,今年投资是一个亮点,其他各个领域没有很明显的提升,增幅不会进一步下降,带动投资的有“一带一路”,城镇化等。

   房地产的贡献率会进一步下降,这是结构调整最重要的成果,不管是资金还是资源不会集中在非生产性的领域,而是向生产性领域集中。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还会延续,从房地产的历史经验看,房价基本上经历过下降后,回升到正常水平会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因此今年二季度之前维持弱势整理的态势。房价没有显着景气度的前提下,行业投资不会明显提升,行业投资增幅可能回到10%以内。

   宏观经济的各个数字没有预想的悲观,尽管放慢,但都在可控状态,说明前期政策是比较适宜的,整体看没有大幅度调整政策的必要。分别看,财政政策仍是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税收制度改革,减少企业税负;从货币政策看,还是以稳定货币供应的预期为主,即使是GDP在7.4%仍是较快增长水平。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来看,目前是黄金时期,因原材料和物价等成本下降,人力成本比较稳定,周边环境没有明显的恶化,多数经济体都不同程度企稳,美国速度有所放缓,但前景稳定,我们的主动性的转型的机会是非常适宜的。目前的状况是低水平的平衡,不应该轻易打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 唐建伟:

   从GDP数据看,总体来说经济运行平稳,波动很小,7.4%的全年增长也符合政府制定的目标。不过三四季度经济增长力度不足,没有呈现回升态势,这主要还是投资需求不足,全年投资增速较上年明显下降。

   我们判断2015年经济增速仍有下行压力,“三驾马车”一升(出口)一降(投资)一稳(消费),全年可能在7.2%左右。

   尽管经济增速今年可能下行,但也要看到积极因素,政府的工作重心在于促改革,而改革会带来新的变化,“一带一路”将使对外开放呈现新迹象,而盘活土地、金融存量的改革也有利于结构调整质量提升。从这些方面看,2015年可能成为“承前启后的年份”,为十三五规划打好基础。

   在政策方面,今年货币和财政政策均有空间,可能会扩大财政赤字,降息降准也都有可能。就目前情况看,考虑到外汇占款负增长,人民币汇率有贬值,内外环境变化,再维持存款准备金率在20%的高位已没有必要,降准存有一定空间。

   --民生证券宏观团队:

   展望2015,房地产面临人口老龄化和高库存,制造业面临去产能,基建面临资金瓶颈,出口又稳而不强,经济下台阶几成定局。但底线思维之下,稳增长力度将继续加大,货币宽松不会缺席。预计2015年GDP增长7.1-7.2%。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至15.7%。分项看,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10.5%。虽然房地产销售数据转暖,但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高企的存量在建和待售面积意味着房地产投资短期还难见底,最快也得等到今年下半年。经济总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制造业投资在13.5%低位徘徊。经济政策转向稳增长,但基建投资力度虽维持高位(20%以上),但尚不够抵消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回落的合力。

   2015年经济仍有下行压力,预计一季度GDP增速为7.1%,全年为7.1-7.2%。一方面,尽管货币宽松,但货币政策机制传导不畅,实际利率依然高企,经济下行叠加融资难,企业很难有内生的资本开支动力,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增加;另一方面,在认贷不认房、降息等政策支持下的房地产销售似有回暖,但可持续性尚待观察,叠加高企的待售和在建面积,未来房地产还将继续去库存,投资反弹至少在今年上半年还看不到拐点。经济最恶化的时刻远未过去。过去房地产和基建繁荣留存的严重过剩的重工业产能将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只有等待产能逐渐出清、风险释放之后,经济才有可能迎来长周期繁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王军:

   应该说整体数据与市场预期差不多,全年GDP增幅也精准落到预定区间,一方面显示宏观调控水平在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为实现目标,中国政府加大在四季度明显投资力度,各方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从这个角度看,要适应新常态,中国有必要在2015年调低GDP增长目标。

   总体而言,虽然今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来自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等国货币政策的变动对全球金融,资本和大宗商品市场都有影响,也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的难度。中国货币政策应该会维持稳中偏松的基调。

   **相关背景**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其中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首当其冲。会议重申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并称积极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2015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称,保持宏观经济增长不失速且在合理区间运行,是今年的重要政策取向,为此将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稳定投资增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路透社  路透社词条  分析师  分析师词条  看中  看中词条  数据  数据词条  2014  2014词条  
宏观经济学

 萧瀚:皇权与文人

   屈原和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两大隐喻,一个自杀,一个被阉割。  自杀者,肉体自杀或精神自杀;阉割者,肉体阉割或精神阉割。  总括而言,中国历代文人,不是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