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常修泽 刘志彪 刘海云:培育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又该从何处着手培育企业家精神?为此,我们特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企业负责人就此话题展开三方会谈。

   ——编者

  

   1学习时报:2017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强调,“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质是什么?

   常修泽:谈企业家精神首先需要界定企业家。“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原意带有冒险家的意思。在英语中,企业家一词entrepreneur意指创建企业并担任经营管理职责的指挥者。但要注意的是,一般的企业经理并不能称之为企业家,我在1994年出版的《现代企业创新论》一书中说过,“只有那些有创新思想并有创新业绩的企业经理才能称得上企业家”。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的认识有所深化。近年来,我从人的发展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尝试着把熊彼特“创新”标准的基本内核,与包括中华文化价值在内的人类文明的“情操”以及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经济人”的经典理论结合起来,重新界定企业家的特质。在今年发表的《企业家阶层新论》中,我提出了企业家的三条特征。

   一是“创新”。这是最基本的且无争议的特质定位。企业家作为“新的技术力量的产物”,应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创新力量。有创新则有企业家,无创新则无企业家,这是大家公认的。

   二是具备一定的“情操”。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先哲就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一整套道德价值准则,不少商家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经商的信条。当前,某些企业家创办企业,其目标未必是单纯为了获得巨额回报,而是要解决社会的某一具体问题,基于物质而超越物质层面,这就是我们讲的人文关怀与独立自由精神企业家如果不具备人文关怀与独立自由精神,就很难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很难“创新”解决。强调企业家的人文关怀特别是“情操”问题,有助于使企业家群体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诚信观、价值观,协调企业家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

   三是“复合经济人”。“经济人”概念是亚当·斯密提出的。今天在给企业家定义时,我想加上“复合”二字,“复合”是何意?就是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企业家作为经济组织的指挥者,毕竟不完全是慈善家,不能否定其经济利益,但要把“利己”与“利他”两点统一起来,是“复合”型的。

   “创新”“情操”“复合经济人”,将这三者融合起来看,企业家的形象就立体化了,其精神特质也就显现出来了,也更具有新时代的特质。

  

   刘志彪: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征有二:一是能够发现机会;二是能够及时果断地把这些机会商业化地利用。这些特征的外在表现,就是企业家精神具有熊彼特讲的“破坏性”或“毁灭性”创新的特性,它是决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要素。

  

   刘海云:关于企业家精神,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关键词。

   首先是“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节奏明显加快,这个时候,如果固守传统、抱残守缺,就会为市场所抛弃,诺基亚、柯达等辉煌不再即是典型的例子。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企业原有的增长方式才能站稳脚跟,也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其次是“坚持”。做企业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要经受市场激烈的竞争,把企业做大做强,可能要坚持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而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坚守的精神

   再次是“社会责任”。除了“创新”与“坚持”,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激发了企业家的爱国情怀,以为国家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己任,自觉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我认为,这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质。

  

   2学习时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能否请您谈谈当前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常修泽:请注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这句话很重要,但现在宣传不够,社会上很多人不知道。之所以要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及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我认为,是由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中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决定的。具体地说,主要有三点。

   一则,他们担负着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领先者”使命。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在于用市场化来激活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管理五大要素,而管理要素的载体就是千千万万个企业家。如果不能有效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深化改革特别是结构性改革,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则,他们担负着新一波对外开放浪潮中的“开拓者”使命。当前,对外开放不仅是引进来,而且要走出去,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等。走出去的主体主要不是政府,而是企业。因此,我们尤其要强调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以发挥其参与国际合作的引领作用。

   三则,他们担负着中国经济创新的“主力舰”使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创新方面任重而道远。企业家作为从经济内部对包括制度、技术、市场、管理等一整套体系发起攻势并进行创新的“指挥者”,担负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创新的特殊使命。

   从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中所担负的重要使命看,企业家是我们国家稀缺的资源,也是宝贵的资源。

  

   刘志彪:一是从经济理论上讲,企业家的创业创新能力,表明其是直接创造财富的主体,我们国家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就需要创新和财富充分地涌流,这当然要大力培育、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精神;二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看,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这里的“关键少数”其实就是三支队伍的建设,即干部队伍、科技人员队伍、企业家队伍。其中,企业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的主角,是我们这个工商时代的英雄;三是从实践上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关心爱护企业家与侵犯企业家利益、财产甚至个人安全的不良现象,影响了企业家的预期和积极性。这些问题不克服、不解决,就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刘海云:近年来,振兴实体经济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脱“虚”转“实”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国家层面在关键时刻提出发挥企业家作用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我认为是抓到了问题的根本。

   经济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企业家则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人力资本。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发展趋势向好。但也有一个突出问题值得关注,即经济脱“实”向“虚”。为此,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企业发展的“舵手”,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将带动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发展,实体经济的振兴也必然要靠一批优秀企业家的引导。因此,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事关实体经济发展的大局,需从战略的高度来理解。

  

   3学习时报:当前,“企业家是一种特别稀缺的社会资源”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导致这一现状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常修泽:近年来,企业家精神不振的问题开始为多方所关注,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家群体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及信心不足上。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问题也很复杂,但可以理出几条头绪来。一是社会对企业家群体不够尊重。二是产权保护不到位,企业家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一碗水没有端平”,主要表现在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家的保护上。四是政商关系和内部关系尚未理顺。政商关系是企业家群体遇到的最为棘手的关系,既存在“关系不清”的问题,也存在政府对企业家“感情不亲”、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在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选择和配置上,受传统“官本位”体制的影响,“错把经理当官员”,尚未形成企业家市场选择和配置机制。五是缺乏社会容错与自我纠错的机制。一方面,整个社会尚缺乏一种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氛围,尤其是对企业家在先行先试和企业创新中的错误和失败缺乏“容错机制”。另一方面,企业家的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一些企业还存在违规违法的问题。

  

   刘志彪:一是企业家作为一种发展资源,作为创新和创业的具体实践者,本身就是稀缺的。如果这个资源不稀缺,那哪个国家都可以成为高收入富裕国家了。二是现实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鼓励人们通过读书做官、鄙视经商的不良倾向,这会阻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导致中国企业家生存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中国缺少真正企业家的重要因素。三是实践中,一些企业家的特征呈现为“贫困主导型”,即在贫困时追求创业赚钱,赚了钱之后富裕了,就不思进取,从而导致企业家精神退化,这也会影响国家实现长期的、稳定的经济增长。

  

   刘海云:首先,在当前条件下,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发展加快,从而对优秀企业家的需求加大,使企业家在质量和数量上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导致供不应求。

   其次,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发挥的环境条件还不足。企业家成长的环境条件至关重要,环境条件包括体制、股权等等,这是制约企业家成长的重要部分。

   其三,企业家人才的培养方式滞后。当前,企业家在来源上主要靠高等院校培养和企业培养,但一方面,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很多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主要是由于院校培养模式中缺少实践,与实践脱离,得不到企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企业培养的人才缺乏应有的理论知识,过分重经验轻理论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有一部分经理人看不懂企业资产负债表,没有掌握专业知识就盲目进入金融、高科技、互联网等行业,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4学习时报: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非一朝一夕即可达成。

您认为,我们当务之急需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常修泽: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保护企业家的“环境再造”,具体来说,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企业家的有利氛围。我在1994年出版的《现代企业创新论》中提出了9个字:“正其名”“复其位”“厚其薪”。20多年过去,应有新的追求:“正其名”,应肯定企业家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性群体之一。“复其位”,应设立全国性的企业家维权服务平台,以保护其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方面的权利。“厚其薪”,“薪”不单是薪酬,而是指资产和更大范围的财富问题,应建立使企业家专心创造财富、安心享有财富、随心支配财富和放心传承财富的机制。

   第二,切实保护企业家的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产权”要从广义的意义上来理解,不仅包括传统的物权、债权、股权等,还包括与企业家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以及各种“人力资本产权”等。从目前的产权保护实践来看,虽然这一点受到广泛关注,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必须真刀实枪地实行产权保护。此外,还必须清理各类涉企收费、摊派事项和各类达标评比,从源头上治理乱收费、乱摊派、乱评比等现象。

   第三,以“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为核心,为各类企业家创造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完善相关的法制保障。

   第四,塑造新型的政商关系,在强调“亲”“清”的同时政府还应做到“服”“扶”。所谓“服”,主要针对某些政府干涉过多的问题,建议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优化服务并落到实处。所谓“扶”,就是要健全涉企政策制定的企业家参与机制,完善涉企政策和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各级党政机关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联系企业制度。此外,还需采取一套完整的支持企业家创新的政策举措,即从完善对企业家的服务出发,强化实在的、管用的支持政策体系。

   第五,建立社会容错和企业家自我纠错的机制,从内外两个方面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保护。从社会角度讲,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一大要义,在先行先试和企业创新尤其在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出现失误和失败是难免的,对不涉及违规决策、没有不当利益输送、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容错的,应予以宽容,从而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自身角度讲,“社会越容错,自己越应自觉”,企业家应加强自身修炼,特别是仁义、诚信、家国情怀等品质的修养和锻炼。须知,企业家在品质方面出现问题,不仅影响自己形象,而且影响企业和社会。

  

   刘志彪: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良好营商环境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既是企业家精神的形成、释放和发挥作用的历史,也是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和优化的进程,否则中国经济不可能维持30多年的持续稳定增长。现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之所以不尽如人意,主要是营商环境出了问题,在法治机制嵌入市场运行的方面,一些问题还比较严重。为此,必须在改善和优化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上下功夫。

   第一,实现产权保护制度的法治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颁布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提出要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现在讲保护和鼓励企业家精神,其实不如讲稳定其政策预期,稳预期其实就是要稳政策,稳政策更需要稳法律法规,稳市场营商环境。

   第二,要由产业政策管理转向竞争政策或反垄断法,并以此来规范市场秩序和行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面临的发展问题已经不是没有市场竞争,也不是没有市场自由,更不是没有发展竞争,而是缺少“平等竞争”,缺少自由竞争的公平环境和条件。因此,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首先必须推进经济从“发展竞争”,转向“平等竞争”,确立横向的竞争政策在整个政策体系中的优先地位,明确竞争政策或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大法。这是我国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第三,宏观经济政策法治化。宏观政策是政府调控市场的手段,它将形成企业主要的市场营商环境。与市场会存在失误一样,宏观调控政策也会产生失误。为防止宏观调控政策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协调性等问题,需要把政府的宏观调控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主要包括:一是依法划清宏观调控的范围,防止随意扩大调控领域;二是要界定宏观调控职权,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投资清单、财力清单管理,并把其逐步公开化;三是要规范宏观调控行为,明确宏观调控方法,防止随意性、盲目性;四是要强化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性,明确宏观调控责任。如金融宏观调控,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关系到避免出现大规模、系统性金融危机,需加强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这“一行三会”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合性。

  

   刘海云:培育企业家精神,首先必须保障企业家的基本权益。应努力营造尊重和保护优秀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提高其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以新视角看待企业家。同时,要在各级人大、政协中增加企业家代表委员的比重,提供企业向政府建言献策的平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培育  培育词条  企业家  企业家词条  激发  激发词条  活力  活力词条  精神  精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