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10亿人民币买二个披萨
什么是“比特币”?什么是“区块链”?这些概念已被社会广泛关注。从2009年中本聪提出比特币概念至今,短短不到10年,比特币竞然已成为全球通用的“货币”,而且它的价格还在向上攀升,截止到昨天,每一个比特币价值近乎16000美元(约合10万人民币)。如果拉斯罗.汗耶茨(Laszlo Hanyecz)听到这个消息,估计要跳楼,他可以说是比特币历史上最悲催的主人公。在比特币产生初期(2010年5月),他曾拥有过1万比特币,当时比特币还不被人们看好,他就用这1万比特币买了两个披萨,当时1万比特币市值约30美元,时至今日价值约10亿人民币。
一直以来我有一直有一个疑问:“区块链”技术到底好在哪?为什么“比特币”——这样一个非官方发行的货币竟然会火得一塌糊涂?直至HOW实验室真正布局区块链技术,本人也亲自实验了“区块链”技术(包括布局智能合约),才真正发现它具有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信用优势”!我尽可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它与传统技术的区别:传统互联网主张实名制,试图通过实名认证构建信用体系;然而“区块链”恰好相反,它完全是匿名的,例如在比特币的交易,买家根本不知道卖家是谁,但每个人都会遵守信用,真正完成了一个“匿名”社会下的信用构建,它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稍后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结果揭晓这一秘密。
“信用”是法律的基础,任何法律无一不是构建“信用”基础上的。“诚实信用”是私法体系的帝王法则,“罪刑法定”体现的是公法领域的国家信用。没有的了信用,也就没有了法律的信仰。区块链技术带给我们的全新的信用体系,可以大胆想像,它所撼动的不仅仅是传统货币,甚至是传统信用体系的的社会制度。洞察区块链技术背后的法律本质,预测它对社会制度的冲击和影响,将成为这里的重点。
二、区块链:匿名社会的信用
(一)区块链不等于AI:前者是“信用”,后者是“智能”
很多人将区块链和AI(人工智能)混在一起,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错误。我在实验中同时用到人工智能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可以说这完全是二门不同的技术。人工智能的技术点在于“智能化”,以神经网络布局为例,它能够计算出人脑无法想像的结果,这是人工智能的特点。然而,区块链技术缺乏智能化的特点。恰好相反,区块链的运行速度甚至还不及普通程序快,以付款为例,通过区块链完成付款往往要几分钟后才能付款成功,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需要制作和同步帐本,需要大多数结点都收到这个帐本后才视为付款成功。
因此,区块链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信用”,并且是匿名信用!传统的编程思想是“中心主义”的,比如一个网站或者一个App是架设在一个中心服务器上,这个服务器就是绝对的中心,任何人使用网站或者App,本质上就是在访问这个中心服务器,这依然是当下主流的编程思想,我在HOW实验室做的绝大多数实验也都是采用是中心主义思想。然而,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就在于“去中心化”,以当下流行的比特币为例,完全没有一个中心服务器,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帐本”(电子化的)来记录自区块链产生开始至今所有的交易记录。
我在试验中还发现,当一个新的结点加入到区块链之后(如用geth语言连接),首要的第一件事便是同步区块,程序会自动将所有帐本上传到本机。
区块链有二个关键词“区块”(block)和“链”(chain),所谓区块,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帐本,用计算机命令打开区块后就会发现,它记录了近10分钟的所有交易,所以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小帐本。而所有区块按时间接点连接在一起就是“区块链”,一个总帐本。“区块链”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有一个总的帐本。那么,这个帐本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要归功于矿工的功劳。(以下详述,此不赘述)
这里还要澄清一个“分步式”的概念。“区块链”实现了分步式数据存储,简单地说就是将账本同步给每一个结点。很多人将这里的“分步式”概念与大数据中的“分步式”概念混淆。这些技术我在实验室中亲自操作过,比如在大数据处理方面,我用到了“hadoop”和“spark”(大数据处理是人工智能的底层),这里的“分步式”运算的机理是将海量数据打成一个个小的碎片,然而交给多台服务器(如成百上千台服务器)并行计算,从而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运算。然而,“区块链”中的“分步式”几乎与大数据没有任何关系,它的“分步式”,实质上是将每一个帐本同步到网络的每一个结点,以比特币为例,整个帐本才不到70G(在大数据领域分步式计算领域,70G简直不值一提),乙太币帐本的帐本更小,也就是说你的电脑硬盘如果大于70G,你就可以申请成为区块链的一个结点。
(三)“挖矿”挖的到底是什么?
在区块链技术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叫“矿工”,他们通过挖矿获得“比特币”。事实上,所谓“挖矿”只是一个形像的描述,在计算机的世界中除了“0”和“1”的代码之外,别再无其他,更无所谓“金矿”一说。
这里的“挖矿”,在本质上是为区块链网络提供计算资源。前文所提及区块链中会同步帐本给所有的结点,这就需要记帐,谁来记帐并且负责发布帐本呢?这个人就“矿工”,由于他们为区块链网络做出了贡献,所以会赢得比特币(在以太坊中是以太币)。所谓“挖矿”实质上就是向个整个区块链网络提供“算力”,负责制造和发布区块(block,即帐本),它对电脑cpu和电量的消耗是很大的,我有一个直观的印像,每一次启动“挖矿”命令后,电脑cup的占用率都会超过300%,电脑会热的像冬天里的烤火炉一样。
矿工们做出的贡献是需要肯定的,他们会基于挖矿而获得奖励(比特币或乙太币),区块链的技术设计是比较科学的,矿工们完成制作“区块”(账本),但却无法修改帐本中的交易记录(通过加密技术这些交易记录无法篡改)。区块还将发给每一个结点,这样又进一步保证交易记录的真实可靠,完全无法篡改的。这比中心服务器的信用要可靠得多!如果帐本存在一个中心服务器中,无论是服务器管理者修改帐本亦或是被黑客攻击,都意谓着帐本会被完全篡改。而在区块链中,几乎没有人可以篡改账本。如果是黑客想篡改这个帐本,原来是黑进一台服务器即可,而现在是要黑掉所有结点上超过51%以上的电脑才可以,这几乎是无法完成的。
矿工的工作是制作帐本,并将帐本同步给每一个结点,从而保证交易记录的真实可靠。如果没有矿工挖矿,交易(Transaction)便无法进行,在构建联盟链的过程中我曾用计算机命令停止挖矿动作,此时,任何付款都将失效,道理很简单,在区块链中付款生效的条件,是这一笔交易被记录在区块中,并且这个区块发布给了区块链中绝大多数的人,而这一切又是由“挖矿”来完成的,如果没有了挖矿,这一切当然就无法生效。
三、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的魅力?
(一)智能合约的二个关键词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有二个关键词,一个是“合约”(contract),一个是“智能”(smart)。对于“合约”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合约”即“合同”(也称协议),从传统的押字画押,演变到今天的电子契约,其本质就是合同。“智能合约”中的另一个较为重要的关键词即为“智能”(smart)。首先要澄清这里的“智能”与人工智能中的“智能”并非同一概念。这可以在二者的英文表述中得到区分,智能合同中用的“smart”,而人工智能用的是“intelligence”。因此,如何理解这里的“智能”概念,也成为理解智能合约的关键所在!
(二)尼克·萨博(Nick Szabo)与智能合约
或许你没有听说过尼克·萨博(Nick Szabo),但一定听说过中本聪明,他是比特币的发明者,他也是一位很神秘的人物,几乎全世界都在猜测他是谁?2010年12月5日,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里发了一个贴子后便神秘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但有猜测他就是尼克·萨博。尼克·萨博何许人也?他便是“智能合约”概念的提出者,他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加密大师,他在1993年左右提出“智能合约”的概念,就于1994年他写成了《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论文,是智能合约的开山之作。
近几年来,“智能合约”作为关键词,不断刷新人们的眼球。有很多朋友都曾向我提及过这个问题:啥叫智能合约?比特币之后又兴起的以太币,它所依赖的平台(以太坊),即允许用户自由布置智能合约。当然,在以太坊上布署一个智能合约是需要花费以太币的,因为它需要“矿工们”把智能合约的代码记录在区块里,并且发送给每一个结点,因此智能合约同样是不可修改的。
(三)理解智能合约,从“滴滴打车”开始
时下盛行的“滴滴”或“Uber”,可以理解为“智能合约”的雏形。乘客发出请求,司机作出承诺。在智能合约下,几乎不存在违约的情况,例如乘客打车后拒绝付款会被剥夺再次打车的权利。那么,在“滴滴打车”的样态中,司机与乘客的权利义务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进了计算机代码,所有人的行为及后果均是由代码决定的,这便是“智能合约”的雏形。
怎样才能把传统协议变成智以合约呢?我抵押协议来例,在抵押协议中客户向银行作出承诺,如果届期不还钱,车辆归就归银行所有。如果要把它变成智能合约,就需要把这个承诺写进计算机代码,这在智能架驶时代是可以实现,比如通过计算机代码的设置,客户届期未按时还钱,车辆将会拒绝客户使用,反倒是将架驶权限(如新的使用密码)发送给银行,银行转而拥有车辆的使用权。因此,智能合约的本质在于将合约的履行或者违反合约的后果都写进计算机代码,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执行。在智能合约下,任何任性的行为,计算机代码都会赋予其相应的代价。
与传统合约相比,智能合约的特质是清晰的:合约定立和履行是一体的,这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传统合约的定立和履行是分离的,合同定立了但未必就能履行,法院在合约执行中依然发挥主导作用。然而,智能合约的定立和履行却是一体的,完全由计算机代码完成。在区块链中编辑“智能合约”的语言叫“solidity”(事实上,除了设置“智能合约”外,编程中很少用到“solidity”)。智能合约中的"smart"有“便捷”的意思,事实上,协议的自动履行倒是更符合智能合约的本质。
(四)区块链语境下的“智能合约”
为了进一步说明“区块链”语境下的智能合约,这里我引用Lessig在他的《代码:网络空间的法律》一书中的观点。为了解释代码在赛博空间(syberspace,
可以理解为计算机程序所架构的空间)中的作用,lessig引入了“架构”的概念。根据物理空间的形状,你的身体可以穿梭其中,这一切是由它的架构决定的,例如建筑环境(建筑物、街道等)。按此道理,虚拟空间的形状则是由代码决定的,所有应用和协议就建立在代码上面。因此,代码便是虚拟空间的架构。法律和架构在管理参与者方面是皆然不同的。法律依赖于个人将规则内化为自觉进而规范人的行为,个人行为一旦超越了法律的界线还需要法院强制执行。然而,架构通过塑造空间本身管理行为,它既不依靠个人对规则的信仰,更不依靠法院执行。因此架构在效率上明显优于法律。依据架构执行合约时,不需要任何个人或者组织来决定如何执行合约,你可以称架构执行为自我执行(self-enforcing),在这种情况下,违约甚至不可能发生。
“区块链”语境下的“智能合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去中心化的,或者说它是不可修改的。“区块链”背景下的智能合约,则是分布在每一个结点(可以理解为一个服务器)上,它的内容是不可调整的。以借钱的合约为例,合约一旦定立,它就发布给每一个结点,合约内容不可更改;而且一旦届期,合约会自动从借款人帐户中扣掉比特币或乙太币给借款人。
四、区块链背后的法律变革
(一)安全、公平、信用:传统法律价值的危机
现有财产制度大都围绕“资产”这一概念展开的。所有被称为“资产”的东西,都需要法律的保护,比如钱、股票、债券、音乐、知识产权等等。法律制度所要解决的恰恰是这些“资产”的所有、使用、管理、保护等等一系列问题,物权法、合同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等均为如此。现代资产的管理是以政府或者金融中介为核心完成的,比如房屋交易需要到房管部门办理登记,证券交易需要到证券管理部门交易结算,银行转帐同样需要由银行来最终确认。因此,当下的金融管理体系奉行的是中心管理模式,政府或者少数几家垄断金融机构便是财产管理的核心,他们拥有财产管理的一套帐本,这套帐本便是公民权利的最终评证。
如果黑客黑掉这套唯一的账本,公民的权利将会遭受巨大影响,很多银行、政府机构都曾遭受过黑客的攻击,就连摩根大通、美国联邦政府也难以幸免于难。中心帐本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却实存在。比安全隐患更为严重的还是信用问题,中心帐本,一家独大,如何保障账本的真实可靠一直都是民众关心的问题,就像手机收费,总有民众对于移动、联通这些大服务商们出现的错误计费愤愤不平。民众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这种诉求也会与中心管理模式发生了急剧的冲突,以跨国银行转帐为例,一般要收取10%-20%的手续费,而且周期很长。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中心管理模式所爆发出来的安全、信用、公平等价值危机,愈演愈烈。或许可以从现代法律价值的危机中去寻找区块链技术盛行的动因,区块链技术旨在实现完全的“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账本,它所迎合的是去中心化的民主思潮!
中心记帐所导致的系列危机,让人们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建立一个全世界统一的大帐本,甚至每个公民都拥有这样一套帐本,任何资产都可以通过它实现存储、转移、交易、管理等。区块链技术恰恰就是由这一伟大思想催生的产物。比特币的成功应用,恰恰反映这“去中心化”思想的成功。在这一基础上Vitalik Buterin 又创建了乙太坊,不仅可以发行电子货币,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合约”。毫无疑问,这一切对现在法律制度都将造成巨大冲击!
(二)区块链技术对“物权登记”的挑战
世界各国大多奉行“物权登记制度”。据统计世界上有70%的人对于土地拥有所有权,然而基于物权登记制度,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拥有的十分脆弱的所有权,比如你在洪都拉斯拥有一套房屋,如果哪一天有一个独裁者上台了,只需要将政府账单上的名字改成别人,那么你将彻底失去这间房屋,这种事情在洪都拉斯时有发生。这种财产登记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在很多地方都会存在,人们总是担心政局不稳或者政权交替而让自己的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财富付诸东流。
区块链技术则可以有效解除人们的顾虑,它所实现的是分布式账本,试想如果将房产登记在区块链上,这样就相当于每个公民都有一个房产登记的帐本(匿名设置还可以有效保障人公民隐私),这样公民的财产就变得异常牢靠,传统的多数人记帐信用也就转化为多数人信用,人们再也不用担心由于政权更替而导致房屋产权的变化。事实上,不仅不动产登记可以应用到区块链中,其他任何需要登记确权的财产制度,诸如知识产权登记制度等都可以和区块链技术相接合。
(三)区块链技术对“国际汇款”的挑战
据统计,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金流动便是汇款,那些背景离乡的人们总是不忘给老家人汇款,然而人们却需要支付高达10-20%的手续费,时间一般要4-7天才能完成。这一切所彰显恰是中心记帐的不足,货币移转、结算需要耗费较长时间,管理者需要收取巨额管理费用。
Abra是一款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如果通过它来完成国际汇款一般只需要几分钟,手续费也只有2%,它是如何完成的呢?比如,甲在A国向B国的乙汇款,甲在手机上完成汇款手续后,几分钟后在B国的乙就会通过手机查询到已收到该笔汇款。这时乙就会联系自己最近的“出纳员”,这位出纳员会将现金直接拿给乙。事实上之所以会这样快,并且手续费如此低廉,是因为整个交易是以比特币为媒介完成的,而没有通过跨国银行的转帐系统。
可以想像,像比特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更愿意通过它来完成交易,而并非是传统的银行。以银行为核心的传统金融体系也正面临着来自区块链技术的挑战。
(四)区块链技术对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挑战
当下的艺术创造市场还是完全掌握在一些大的平台手上,这让很多音乐人、艺术家很费解:努力创作却为他人做嫁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源创艺术创作的积极性。然而,区块链技术却给了音乐人和艺术家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获得格来美奖的音乐人伊莫金·希普就利用区块链技术设置了自己的应用“菌丝”,这让伊莫金·希普可以自由地管理自己的音乐,“我的地盘我作主”。根据智能合约,任何人要收听伊莫金·希普的歌曲,或者需要把它放到自己的影片中亦或是作为手机铃声,只需要支付不同的价格即可。更为重要的是,所有的交易记录以及评价记录都是绝对真实不可更改的,这也为其他人选择提供了最真实的参考。
五、结语
技术革新必将产生法律变革。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在怀念互联网时代所带给全社会的制度变革,甚至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 小偷们也哭了 ……无现金的生活,让他无从下手,现在几乎人人都不带现金出门,一切都靠手机小偷——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职业就这么被毁了。事实证明,最终干掉小偷的不是警察,而是互联网 ……
比特币,一个不需要任何政府组织出来站台的货币,竟然成为全球通用货币,区块链技术所彰显的生命力令人吃惊!当然,区块链还仅仅是一个新生事务,它带给社会的到底是什么?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我们继续探所的话题!所有人的在激动、兴奋后还带有一丝恐惧和迷茫!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还存在诸多缺点,诸如一旦发布智能合约就难以再次修改(这与中心服务器模式不同),这也给人们的应用带来了诸多困难;另一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发行的货币的合法性问题也是倍受争议,2017年9月4日,央行等7部委叫停了各类代币发行(ICO)融资活动,当天还导致比特币、以太币的从格都大幅跳水。新生事务就是这样,它要历经质疑、论证、甚至恐惧和迷茫!
然而,全球化格局下民主思想的源动力不可小视!这可以从近期比特币价格又大幅反弹效果再一次得到印证。大禹治水的方法再次教导我们,对于像区块链这些新兴技术,不能简单划归洪水猛兽,努力洞察、善加利用或许是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