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曙光:平衡发展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在这一新时代和新阶段,经济增长追求的不是规模和速度,而是质量和效率,这就涉及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的转换,意味着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我们树立新的系统动态平衡发展观,我们要实现绿色发展,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在发展中保持人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不要再以过大的生态代价来发展经济,这是我们在高速发展几十年后所获得的感悟。旧的发展观引发的环境危机、农业安全危机(化学农业所造成的农产品和食品危机)等已经危及民生,从长远来看更危及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增长。人和自然不平衡了,人过多地剥夺了自然,过早了耗费了自然资源,现在人需要退一退,使人和自然的不平衡重新走向平衡。这就要求我们的增长模式实现变革,包括工业发展模式、农业发展模式、环境保护政策、资源利用机制等都要发生深刻的变革,才能把人和自然的关系重新搞得和谐一些、平衡一些。当然这个平衡,要动态地获得,不要走极端,不要追求绝对化,还要兼顾一下其他变量,要照顾系统的整体稳定,要在动态发展中解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城市和农村都极为必要。就农村和农业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提升农业的效率,实现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和规模化农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行,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离不开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刻变革,离不开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培育,离不开农村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对于城市供给侧改革而言,核心是加快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和制度建设,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要进一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和创新环境,要继续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资本市场的变革,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金融体系变革和发展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深远意义,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体系有责任以金融手段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从机制和体制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这就要求银行业本身实现深刻的转型。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在这个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转型,银行发展模式也需要转型,要由过去的粗放型发展转到集约型发展,由原来的单纯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经济下行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时期倒逼银行进行创新和变革,要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要通过技术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要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产业链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需求,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实现银行自身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型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要在体制层面和顶层设计层面鼓励中小银行发展,尤其是要给中小银行更多的牌照,给民营银行更多牌照,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从而推动银行支持经济转型。十九大后民营银行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将进一步整合目前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继续引进私营资本,改善现有银行业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要大力促进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型商业银行也要将继续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为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居民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减少金融排斥现象。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总的趋势是,未来要以金融机构的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和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也就是说,要根本变革金融机构的赢利模式,创新运行模式,促进银行业的业务转型和升级,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文发表于《中国城乡金融报》

   (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王曙光  王曙光词条  结构性  结构性词条  发展观  发展观词条  供给  供给词条  平衡  平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