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赵昌会:旋转欧洲之风──地缘政治学家眼中欧债危机的影响、嬗变和启示

  

  欧洲迎来了沉闷的一年。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负面消息,继续占据着印刷、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最显眼的版面。

  欧元和欧盟2012年都将面临考验。欧元区17国计划走向财政联盟,但雪上加霜的是,实体经济面临具体的威胁,德国经济已经停滞,困扰欧洲的衰退看来也将降临到德国头上。种种迹象显示,货币一体化计划凶多吉少,欧元必须以两种速度加以重建。

  欧盟27国作为经济联盟,正在心灰意冷地面临多项挑战:拯救欧元、整顿银行、应对第二次经济衰退和波及超过2300万人的大规模失业。可预见的主要任务和困难,至少包括危机四伏的机构改革,签订两项新的国际条约,制定救助银行的重组计划,推动前途未卜的经济增长,而压缩开支和削减福利成为主导议程。

  

  一 新年伊始的当头一击

  

  2012年1月13日,星期五,欧洲领导人所遭遇的是一个惨淡的黑色星期五。这一天,债券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大规模下调9个欧元区国家的评级,保留了7个欧元区国家的现有评级,但除斯洛文尼亚的展望为“稳定”之外,其余所有国家的展望均为“负面”。[①]

  

  1.谁是输家?

  

  遭到调降的欧元区9国,包括法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其中,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塞浦路斯4国被下调两级,葡萄牙、塞浦路斯被降级为垃圾级别;奥地利、法国、马耳他、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5国的评级降低一个等级,但引人瞩目之处在于,法国、奥地利失去了最高的AAA评级,并且面临进一步降级的危险。

  未被降级的欧元区7国,包括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芬兰、爱尔兰和爱沙尼亚。这样一来,德国成为欧元区内部惟一拥有AAA评级的主要经济体。

  希腊未被置评,因为早在2010年4月27日,它已经位列垃圾级了。[②] “垃圾”级的意思是,某种债券因具有高违约风险被评为BB或以下,通称“高收入债券”或“投机债券”,处于非投资级别。当一个国家或公司被视为“垃圾”级的时候,事实上就无法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了。

  法奥评级遭降之后,欧元区主权债务评级为AAA的国家,还剩下德国、荷兰、卢森堡和芬兰。

  这里的最大新闻有两点,一是,欧元区的发动机之一、欧元区和欧盟第二大经济体法国(连同第九大经济体奥地利)被剥夺了荣誉的标志──它所珍视的顶级评级AAA。二是,葡萄牙这个欧盟第十五大、欧元区第十二大经济体(连同深陷与土耳其领土争端僵局的、南北分裂的亚洲岛国、但经济社会已经完全被纳入欧元区的塞浦路斯)的信用评级已经被降为垃圾级。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2011年11月24日,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公司已经将葡萄牙列为垃圾级。同一天,三大评级机构的另一家穆迪公司,将非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匈牙利降级为垃圾级。而2012年1月6日,惠誉也将匈牙利下调为垃圾级。

  其实,这是一个严重滞后的举动。标准普尔公司的评判,对于欧元而言,或许是一个极不合适的时刻。它们早该被降级,本来是一件无比显而易见的事情,令欧元区国家以外的人十分好奇的是,它们为何能够荒谬地保持着高评级?

  

  2.降级十诫

  

  降低评级的举动,必将引发下行螺旋,使欧元区陷入新危机。[③]

  首先,欧元区得来不易的虚假平静突然终结了,此举再次引发了市场关于希腊债务违约和单一货币可能瓦解的担忧。

  其次,降级将动摇许多债券投资交易计划,因为这些计划都是根据AAA评级而定的。投资者关注的目光不得不重新放到欧元区的债务危机问题上。

  再者,降级支持了欧元进一步走低的趋势。政府和市场都相继遭受了挫折,对于欧元短期和长期的前景都是不祥之兆。

  第四,已陷入低潮的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将又一次遭到打击。欧元区已经走上了二次衰退的道路,这一下行趋势如今很可能已经不可逆转,并将更加深远。经济衰退是否会进一步恶化,关键取决于政界能否合理地控制住债务危机。

  第五,欧洲出现贷款紧缩的风险。2011年夏天以来,欧洲的债券市场已成惊弓之鸟,欧盟或欧元区每召开一次峰会,股市就大跌一次。在那些被债务危机折磨的国家里,贷款紧缩几乎不可避免。

  第六,货币联盟的致命之处是政治软弱。许多欧洲政府试图对评级结果轻描淡写的做法事与愿违。欧元区2012年的三项基本任务,即减轻来自金融市场的压力、降低在债务市场上的借款成本、更加坚定地推进财政联合和结构改革,变得特别困难。

  第七,评级已经深深影响了金融规则和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评级为金融机构允许承担风险的范围设定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尽管有各种缺点,但评级使金融机构能够以相对易懂的方式向监管者和投资者解释这些风险。放弃评级参考会带来“经理人风险”,也就是筹资者或其代理人在使用客户资金时拥有更大自由度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第八,政府很难忽视在现有规则体系下降级所带来的问题。在许多法规、金融合同和投资委托中,信用评级都占有重要地位。一旦政府被降级,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其他机构就会迫于行业惯例或政府规章等压力而出售债务。降级会使已经处于困境中的政府或机构面临更多融资压力。

  第九,降级将迫使欧洲提出新的主权概念和新的欧洲组织框架。一方面,在现行框架下,所有决定都是相关国家独自作出的。鉴于欧元区国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欧元区管理机构需要在各国财政政策的制订方面“扮演更加专制和深入的角色”(前欧洲央行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语)。另一方面,未来的欧洲需要出现一种新的制度架构,比如设立欧盟财政部。很自然地,主权的几个要素将实现合并,欧元区国家的权力将被缩小。

  第十,促发世界政治生态变故。冲击波的首轮目标,体现为全球范围内经济力量的重新规划,比如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内部投票权和份额改革的零和战争,以及能源、粮食和直接投资等领域控制权的冲突。如果久病不愈,那么,欧洲会整体沉沦,奥巴马会出人意料地输掉连任,伊朗会更加桀骜不驯,中国大体上可以有惊无险。

  

  二 为何如此复杂?

  

  欧洲事务之所以错综复杂,是因为它拥有太多的共同法律和规章制度,叠床架屋,不胜其烦。另外,不同国家置身于不同的法律环境,面对共同法律却有可能各取所需。更为不堪的是,对其中一个或数个国家研究再透也无济于事,需要掌握所有国家的情况并且熟谙相关法律义务,方能洞悉其中隐秘。其繁杂程度,相当于为了喝一口水,却要打一口井。简言之,为了回答一个问题,必须明辨经纬,通览全局。

  

  3.初识欧盟

  

  欧盟(European Union, EU)是一个由27个成员国、23种官方语言组成的主权国家联盟,其盟训为“多样性的统一”(Motto: United in diversity)。

  欧盟原本是世界舞台上屈指可数的一支优势力量。让我们看一组数字:截至2011年底,欧盟27国面积421.5万平方公里,[④] 人口5.02亿,以市场价格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12.945万亿欧元,约合17.865万亿美元,人均3.25万美元。换言之,欧盟以世界7.3%的人口,生产了20%的全球产值。

  欧盟27国(EU27),按照英文顺序,名单为:奥地利、保加利亚、比利时、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拉托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英国。

  习惯上,还有一个欧盟15国(EU15,也叫旧欧盟15国),特指2004年5月1日扩盟之前已经加入的老欧洲国家。它们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

  所谓新成员国(New members,也叫新欧盟12国),是指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托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2011年12月9日,克罗地亚签署欧盟准入条约(EU accession treaty)。入盟公决定于2012年1月22日举行,若票决的结果为“是”,那么,它将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

  

  4.欧元区

  

  欧元正式诞生于1999年1月1日。欧元集团(Euro Group)不同于欧元区。欧元集团由欧元区国家财长组成,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由其各自的国家领导人组成。欧元集团是就欧元区和欧元作出政治决定的机构。

  欧元区(eurozone,或euro zone,正式称呼为euro area, EA)作为欧盟的货币联盟,即欧元区,于1999年创立,是采用以欧元为共同货币和惟一法币的17个欧盟成员国组成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名单如下: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

  按照1993年11月1日通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1992年签署)和2009年12月1日通过的《里斯本条约》(Lisbon Treaty)规定,另外10个欧盟国家,一旦达到标准,则有必要加入欧元区。到目前为止,没有国家离开欧元区,也没有拟定离开或被驱逐的条件。

  特别指出,自1999年1月1日欧元发行之日起,摩纳哥、圣马力诺、梵蒂冈三国虽然不属于欧元区国家,但是被授权发行欧元。同理,安道尔、科索沃、黑山也被准许使用欧元。此前,黑山和科索沃采用的货币是德国马克,而非南斯拉夫第纳尔;而直至今日,科索沃仍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虽然得到86个联合国成员国的承认,但没有被塞尔维亚承认,也没有达到被联大接纳为成员国的2 / 3多数。

  现有欧盟27国当中,保加利亚、捷克、丹麦、匈牙利、拉托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瑞典、英国10国没有加入欧元区。[⑤]

  

  5.欧盟和欧元区的改革及重合

  

  欧洲的事情之所以难以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它独特的机构设置有关。欧盟的运行机制十分复杂,是通过一系列超国家独立机构和由成员国协商、但政府间作出决定所混合而成的官僚体系。

  严格说来,今天的欧盟是根据马斯特赫里特条约建立起来的。欧盟有三个支柱: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阿姆斯特丹条约(Amsterdam Treaty,1997年签署、1999年实施)和尼斯条约(Nice Treaty,2001年签署、2003年实施)。

  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条约》生效,改革了欧盟许多方面,尤其是修改了欧盟的法律框架,将欧盟三个支柱的一套体系合并为具有法人特征的单一法律实体,并创设了常任的欧洲理事会主席(首任主席即现在的范龙佩,Herman Van Rompuy),以及一个地位得到加强的高级代表(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通称“欧盟外交部”,负责人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

  目前欧盟共有4个领导机构,即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由欧盟成员国首脑组成)、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欧盟的行政机构)、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也称部长理事会,Council of Ministers)。

  欧盟职能机构,主要包括欧盟法院(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和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前者负责裁决和审理欧盟的法律事务,设于卢森堡;后者负责欧元发行和欧元区货币政策,设于法兰克福。欧洲央行的作用今后将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恢复欧元信心方面,其态度将十分关键。

  在职能机构中,还必须了解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即EFSF)和即将登场的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即ESM)。[⑥] “机制”的法律地位优于“工具”,初始资金额度为5000亿欧元。

  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成立于2010年5月9日,是由欧元区成员国融资、用于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一种特殊目的工具,属于临时性机构,总部设在卢森堡。设立“工具”的初衷是,拥有最高信用评级的国家可以低息借债,然后再借给陷入困境的国家。

  初始资金4400亿欧元,在救助葡萄牙和爱尔兰后仅剩下2500亿欧元。但是,这一基金的权力十分宽泛,主要用于应付意外情况,很容易受市场压力的影响,而且一败再败。更何况,2012年1月13日星期五9个欧元区国家遭到降级之后,仅仅事隔一个周末,1月16日星期一,“工具”的信用评级被标准普尔公司从AAA级降至AA+级。对于在危机旋涡中苦苦挣扎的欧元区国家来说,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欧洲稳定机制是欧盟最新的常设机构,成立于2011年12月9日的欧盟峰会,定于2012年6月生效,正式取代欧洲金融稳定工具。

  现实的欧洲一分为二,即欧盟国家和非欧盟国家;欧盟将成为两个圈子的欧洲,即欧元区国家和其他欧盟国家。

  欧洲现有45个国家,[⑦] 非欧盟欧洲国家共计18个,包括南欧巴尔干6国:阿尔巴尼亚、马其顿、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南欧4个微型国家:安道尔、梵蒂冈、圣马力诺、摩纳哥(狭义上属于西欧);中欧2国:瑞士、列支敦士登;北欧2国:冰岛、挪威;东欧4国:摩尔多瓦、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⑧]

  

  三、全球动荡时代的欧洲启示

  

  6.2012年,开局即危局

  

  如果说,2011年世界战略局势的主题词是阿拉伯之春和美欧债务危机,那么,2012年,事件的推动因素可能将围绕中东战争和欧洲崩溃展开,而亚洲将是依然紧张的一年。

  位居风险清单之首的是日趋加剧的伊朗危局,其次是尚未解决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接下来才是美国试图以战略、军事、外交和经济“包围中国”的所谓重返亚洲。这三大问题,是当今全球层面国际安全领域的一级挑战。三大问题,都是妄图逼中国摊牌,都对中国构成切肤之痛。

  我们评估认为,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困境难以摆脱,其演变引发的冲突与动荡,持续时间之长、冲击程度之深、回归正常之难,有可能需要整整一代人即10至15年的跨度。但连绵不断的欧洲旋涡给中国的宝贵启示,就是国内稳定,强基务本,才能免遭围攻。

  中国国力早就今非昔比,手中有一大把好牌,关键是怎么出牌。中国社会有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政治文化,有兼容天下的历史传统,有处于长期上升轨道中的国势,有可以稳定预期的经济增长,有一支一往无前的人民军队,更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3万多亿可以撼动世界格局的国际储备。

  中国这3万多亿美元,是一种能够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战略力量,怎么花,花在哪,会产生极其重大的现实影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单纯“在商言商”,等同于战略自杀。

  然而尤其重要的是,在地缘战略上,中国的投资需要漠视欧洲,远离美国。

  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把自己的储蓄(主要是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交给美国无偿使用,在美欧金融危机以来3年左右的时间里,这种做法导致美国财政部债券需求剧增,而收益降至几乎为零。美国没有任何感恩的表示,反而在过去两年在南海问题山采取攻击性政策,危及亚太战略平衡。奥巴马主义的计划是,在美国主导的新地区架构下对亚洲进行重组,并将中国排除在外。奥巴马主义清楚地意味着,如果中国拒绝俯首称臣,就会受到骚扰;如果中国隐忍不发,美国的诡计就会大行其道。自从杜鲁门令美国投身遏制苏联政策以来,奥巴马的政策是美国最具野心的新战略理论。遗憾的是,中国考虑不周和自缚手脚的外汇投资政策,实际上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是在为美国的反华军事扩张进行错误融资。

  所有领导人都必须铭记,这个世界是一个不稳定且难以预料的地方。未知的未来要求在国家安全资源方面怀有深谋远虑。中国如何取态,关乎国运和人类未来。

  

  7.双翼战略

  

  中国需要以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推行“中心开花,提携两翼”战略。

  双翼战略的核心要点是:拿出一半外汇储备,用5到7年时间,5000亿投向非洲,5000亿投向拉美,5000亿投向中国周边。

  中国下一步继续崛起和可持续发展,一刻也离不开非洲和拉美,这两个大洲级地区,就是中国成长为主导性世界大国的两翼。非洲和拉美构成两个巨大的新兴市场,拥有各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各项增长指标表现良好。政治意志最终将带来经济好处。中国决策者应抱定非洲—拉美构成的双翼战略,充分理解非洲和拉美各国具体背景,与其建立超越经济合作的军事和安全关系。

  中国的未来在非洲。非洲未来经济增速将与亚洲大致相同,其他有利因素包括有利的人口结构,对技术的巨大兴趣,以及非洲国家逐渐开始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而中国的到来改善了非洲的基础设施,推动了其经济增长和制造业部门的发展。就在不久前,非洲的生死还取决于西方对原材料需求的多寡;如今,需求方从西方变成东方,中国理当提携非洲。中国坚定而连贯地扩大在非洲的优势存在,就剥夺了欧洲两百年来依靠残酷剥削非洲而暴发的寄生虫生活,截断了欧洲的南下退路,并有效隔离了美国战略上重返亚洲、欧洲安全上再度染指亚洲的能力。

  中国向西半球挺进同样是当务之急。这相当于“到美国的后方去”,在向来被美国视为自身特殊利益区的拉美“大闹天宫”。统一拉美国家曾是19世纪独立英雄西蒙·玻利瓦尔的梦想,而打造拉美国家联盟的努力努力一直与建立一个抵御美国的堡垒的意图紧密相连。2011年12月2日,由33个国家组成、人口总数超过5.8亿人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诞生。它的最大优势在于,独立于美国,而且强调了团结和主权,以及享有共同的目标。现在拉美拥有世界需要的一切,比如占总面积30%的森林、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水资源、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和能源。“秉持新理念诞生的CELAC将是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的武器,将构成一个巨大的权力极”(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语)。世界局势正在告诉我们,下一个十年或者世纪也将属于拉美。

  中国在自己周边的亚洲地区毕竟拥有地利之便。中国的以2008年美欧金融危机为标志,世界的中心正在从欧美向亚洲转移。现在的中国是全球增长的主要引擎,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中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相比的相对分量加快提升。在现代史上首次出现了新兴国家的宏观经济基础和前景是乐观的,而发达国家的形势与之形成反差,表明国际经济版图正在发生变化。更长远的预测认为,至少在经济方面,21世纪将是亚洲主导的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大西洋地区相对衰落和亚太地区崛起的多极经济秩序将逐步巩固。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越是在东亚挤压中国,就越有可能发现美国在距离家门口更近的地区处于战略守势。少则10年(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多则15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中国一定会实现“中心开花”战略,“撑破”美国的粗鲁拥抱。

  确定和执行“双翼战略”,中国将立于不败之地,并在全球动荡中逆势而起。

  

  --------------------------------------------------------------------------------

  [①] 24/7 Wall St., “A Complete List Of S&P Eurozone Downgrades And Details”, . Retrieved January 18, 2012, from: http://247wallst.com/2012/01/13/a-complete-list-of-sp-eurozone-downgrades-and-details/.

  [②] Henny Ray Abrams/Associated Press, “S&P downgrades 9 eurozone countries: Greek debt talks on hold”, CBC News, Posted: Jan 13, 2012 11:08 AM ET, Last Updated: Jan 13, 2012 10:24 PM ET. Retrieved January 18, 2012, from: http://www.cbc.ca/news/business/story/2012/01/13/downgrade-report-stocks-currencies.html.

  [③]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深度,展示了三位记者对报道题材非同一般的专业水准,也彰明了彭博社在财经事务报道方面无出其右的世界地位。另外,网友的30余条评论同样精彩纷呈。

  英语全文,请见彭博社:Simon Kennedy, Patrick Donahue and Mark Deen, “Nine Euro Nations’ Ratings Cut, Seven Affirmed”, Bloomberg, Jan 14, 2012 8:32 AM GMT+0800. retrieved January 18, 2012, from: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2-01-13/france-to-lose-aaa-from-s-p-afp-says-citing-state-official.html.

  [④] 这是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EIU)的数字。但据《维基百科》,欧盟成员国的面积为4,423,147平方公里。请见Geography, “European Union”, Wikipedia, retrieved January 11 and 16, 2012, respectively,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European_Union, modified on 8 January 2012 at 16:56 and last modified on 14 January 2012 at 14:30.

  毋庸置疑,这是欧洲事务多线条、多头绪,从而过于复杂的一个生动例证。

  [⑤] 10国之中,英国明言拒绝考虑统一货币,丹麦2000年9月否决了欧元,但丹麦克郎事实上与欧元挂钩;二者都以《马约》创始成员国身份取得特别疏离权(special opt-outs),从法律上免除了加入欧元区的义务,除非再经议会投票或全民公决同意。瑞典是利用法律漏洞取得了事实上的疏离权,但没有排除将来加入的可能性;另外7个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则是伺机而入。

  一个国家在成为欧元区国家之前,必须在“欧洲汇率机制”(Europe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ERM II)完成两年过渡期。但无论如何,加入欧盟是加入欧元区的先决条件。

  [⑥] Wikipedia , “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 last modified on 17 January 2012 at 09:00. Retrieved January 18, 2012,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European_Financial_Stability_Facility.

  [⑦] 欧洲到底有多少国家,远非一目了然。

  这里说45个国家,是欧盟27国和非欧盟欧洲18国的简单相加。

  问题在于,塞浦路斯既是欧盟成员国,也是欧元区成员国,就是说,它算得上是欧洲核心圈子的国家。但是,它在地理上习惯被划归亚洲,而所有的中文文献都支持这一习惯划分法。另外,科索沃被绝大多数欧洲国家视为一个独立国家,但没有被联合国承认。

  本文作者认为,欧洲45国的说法较为符合实际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国相关官方机构对欧洲版图的界定,应当实事求是,并与时俱进。

  [⑧] 欧盟以外的欧洲,参见:Europe OUTSIDE the EUROPEAN UNION, retrieved January 19, 2012, from: http://www.edinphoto.org.uk/5/7__acknowledgements_edinphoto_visitors_-_by_continent_europe_non-eu.ht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昌会  昌会词条  之风  之风词条  政治学家  政治学家词条  嬗变  嬗变词条  地缘  地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