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全球最活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拥有的人民币存款在3月底已经将近9,500亿元,占到本地银行存款总额的约13%。然而,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的迅猛增长,并未真正带来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繁荣发展。
目前,香港银行体系中的人民币存款和借贷的比例约为7:1,这意味着大量人民币存款用途非常有限。在资本市场上,人民币业务也主要集中在债券市场,点心债也多为短期债券,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其它证券产品更是非常少。市场曾希望发展离岸人民币的衍生产品,但除货币互换外,定息和浮息掉期交易中的离岸人民币利率互换也非常少。可以说,香港的人民币流动性深度远远不及其存款规模,离岸人民币市场在香港仍处于萌芽阶段。
那么,如何让人民币离岸市场真正繁荣发展呢?我们有如下七项政策建议:
1) 鼓励中国国有企业在贸易结算中使用并接受人民币支付。在香港,相当一部分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在出口商与内地企业的香港附属机构之间进行的。不过,我们对于澳大利亚客户的调查发现,尽管澳大利亚出口商有兴趣接受人民币支付,但他们的中国买方(香港附属机构)却拒绝用人民币支付。中国政府应该鼓励国有企业以及其境外的附属机构使用并接受人民币支付。如果因为金融或商业利益导致国内机构并不愿配合,有关部门应该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2) 应取消个人人民币兑换和结算的额度的限制,并让香港的银行从事个人的人民币借贷业务。从2004年香港的个人人民币业务开展以来,每日个人可兑换的人民币不能超过20,000元。这限制了人民币收益增值产品的发展。此外,个人的人民币贷款在香港还不允许,这也限制了香港银行的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3) 在香港发行长期和短期的人民币债券,并建立基准利率曲线。中国政府应在点心债市场更频繁和更有规律的发行债券,也可以鼓励国有企业来发点心债。这不仅可以帮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建立基准利率曲线,也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让收益曲线反映市场的最新波动。点心债市场还需要增加10年期或以上的长期债券的发行,来满足保险公司,MPF和主权基金等的投资需要。在货币市场上,除了存款凭证,香港的金融机构应该考虑提供银行间回购和逆向回购的交易,中国政府也应该让香港的银行参与到内地的银行间市场。
4) 授予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进行对外投资的额度。中国应该开放机构和个人的对外投资,授予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额度,授予个人投资者QDII2(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2)额度。最近公布的股票“沪港通”为开放投资迈出了一步。政府还应该鼓励保险公司,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其它长线投资者在离岸市场投资,让它们不仅能直接投资人民币资产,还可以将人民币兑换成其它货币来投资非人民币资产。与此同时,政府应提升个人投资者50,000美元的海外投资上限,人民币流出的上限设定,也可以高于其它货币。
5) 在香港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全球性的商品和指数产品。在收购了伦敦金属交易所之后,港交所计划发行一些基本金属的期货。我们认为,其它的工业金属和能源(铁矿石和热煤)和农业商品(奶类产品)都可以包括在其中。香港也应该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大宗商品进出口国密切合作。
6) 在香港建立以人民币资产为投资目的的主权基金。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在香港设立一个以投资离岸人民币资产为目的的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投资基金。例如,中投公司或者国家社保基金可以将其部分资金用于支持这一方案。香港财政司司长提出的“未来基金”也可以考虑以此为方向。如此一来,金融市场上人民币产品的供应也将因此增加。
7) 香港金管局可与其它货币当局签订双边互换协议。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央行采取了与其它国家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定的策略。这使得外国央行获得了人民币流动性,得以建立本国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也随之增加。抛除政治上的考虑,香港金管局也可以与其它央行或国际金融机构签订协定,以离岸人民币汇率进行货币互换。此外,金管局还可以考虑与其它货币当局签订利率互换和交叉货币互换协定等。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香港扮演着帮助人民币“走出去”的角色,而不仅仅促使其在中港间“跨境”使用。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最终目的,是在实体经济活动中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 这包括促进人民币在海外市场对多种货币自由兑换,促进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的发展等。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也将在自由市场的规则中定价和交易,不论是在汇率上还是利率上,最终境内外人民币价格将趋于一致,并反映人民币的内在价值。
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版图的全球扩展,香港应与其它金融中心合作,包括悉尼、新加坡和伦敦,来获得更多的人民币业务,并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变竞争者为商业伙伴,也应是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策略。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刘利刚 澳新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杨宇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