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中国梦是延续马克思哲学的一贯传统,坚持了精神与物质领域的一般规律,希望以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来唤起四海同心,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因为有梦想,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会实现。
建构中国梦的价值伦理观,先要认清中国国情,要明白此中的梦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梦,骨子里流着中国的血液,这个血液有传统的重负,有今天的变动,未来的坎坷,要看到希望,更要正视困难。
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愿景,中国梦从属于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不能脱离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所以中国梦应该有一个阶段性步骤。在强调个体的梦最终要汇聚于民族复兴的大义之中,更要看到梦想的阶梯性,不存在一步到位的梦,不存在你种树即可结果的立竿见影效果,而是要讲究梦想的代际传递,奋斗的代际接力。
当下的宣传重心,深入到每一个行业,但许多流于对幸福生活的展望,过于具化而失去了抽象的上升。这固然有助于民众对中国梦的理解,加强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但是,中国梦实现的过程,还是不能忽视,导致全民欢腾的以为梦就要实现了的精神亢奋,这是不负责任的信息传递,也是对中国梦价值构建上的歪曲,好经不能念歪,宏大理想目标不能庸俗化理解。引导大家认清认识梦想的构成与实现,无不发自于现有的基础,才能迸出切实的前进动力。
中国梦有别于美国梦或其他任何国度的梦想,她的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她的支撑是现有的制度设计,虽然不排除制度的固本开新,但一定是延续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制度创新。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才能得到发展,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任何其他国家的文明与发展所不能取代的地方,也是要明确的基本国情,认清中国梦中的中国气派中国元素的意义所在。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共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与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两个阶段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都有很大差别,但两者不是彼此割裂,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前一阶段否认后一阶段,也不能用后一阶段否定前一阶段。这就非常明确地肯定了历史的延续性,也表明我们的中国梦,是扎根于历史、深植于现实,展望未来的中国梦,中国元素中国历史深刻地体现于中国梦中。
建构,正如有学者提出,作为一种价值观建构,要注意路径的选择。一要注意顶层设计与底层需求之间的结合。当前社会建设需要顶层设计,这已成共识,关键是如何设计而已,国家建设及改革开放这样的全局性问题需要顶层设计,同时要倾听民间呼声,实现上下声气相通,信息有效的流动。比如说中国梦,有造梦蓝图,有行动方略,有细节安排,从而形成上下合力,并构建出主流的舆论与价值导向,而不是官方口径,媒体宣传,民众却是一副冷眼旁观的样子。价值伦理的建构要落地,要成为隐形的社会规范,这需要落实到文化心理上,发挥无形的引导作用。
这就从另一个层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中国梦的价值伦理如何与实践相结合。是发动起所有的街道、单位参与演讲及抒梦,还是精心清理党政机关的破坏中国梦的行径,从而树立言行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梦行动纲要?当前问题非常突出的是,部分党政官员说归说,做归做,说要以民生为本,却对进城谋生的农民百般刁难,说要保障人们的居住权,却依然是强拆不断,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梦形成文化心理及伦理制约机制的最大障碍。
中国梦是一种伦理建构,那就要并入世界文明体系,是文明的继承与开新,因此,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自然是顺理成章。不过,姓社姓资的争论虽然已过去了几十年,但争论所反映的两元思维却依然根深蒂固,另外,部分人依然在思想上自我设限,只看到争议,没看到文明的本质,这就要突破思想的偏执,主动研究问题,吸收一切文明成果。
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有一个物质的过程,也有一个精神的过程,物质的复兴不用提,而这个精神过程,其实质就是社会文明的开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根植于马列主义的理论硕果,丰富了马列主义理论大树,也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当前已然取得的成就来源于历史文明的积淀也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中国梦中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