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具有多元并存、关注现实、反思批判、广泛传播、复杂多变、积极作为、相互促进等特点。这些社会思潮及其基本特点具有有利于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的方针、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方式方法等积极作用。同时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强大冲击,干扰人们科学价值观和共同理想信念的确立,破坏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在当今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我国社会处于深刻变革和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内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日趋活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以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认真研究,以便采取切实措施正确加以引领。
一、我国当前的主要社会思潮及基本特点
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社会思潮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存在的特殊意识反映,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社会理想、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对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促进或阻碍破坏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且表现出多元并存、关注现实、积极作为、广泛传播、复杂多变等特点。在我国当今社会思潮中, 既有当代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思潮,也存在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激进主义、新保守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公共知识分子、后现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非主流思潮。从其性质来看,有与历史前进方向相一致的进步思潮,有与历史前进方向无关的中性思潮,又有与历史前进方向相背离的落后思潮或错误思潮;从其思想属性来看,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思潮、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从其思想内容来看,可以划分为经济思潮、政治思潮、文化思潮等;从其在意识形态中的地位来看,又可以划分为主流社会思潮、非主流社会思潮。归纳起来,当今国内社会思潮主要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
1、多元并存。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多种社会主体和社会阶层都有自己特殊的物质利益和精神诉求,进而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人们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念也逐步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多种社会思潮不断产生,正确思潮与错误思潮相互交织,积极思潮与消极思潮相互激荡,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与多种社会思潮共同存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格局。
2、关注现实。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根源。人们思想观点的形成总是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切身利益或所感知的社会现状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状态的多样化,必然引起社会利益关系、利益格局的变化,使人们原有的利益归属、价值取向等受到冲击,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政治认同也呈现多样化趋势,进而形成多种社会思想和社会思潮。大多数社会思潮都十分关注并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社会热点,十分关注经济、社会、民生及政治问题。有关问卷调查显示,人们接受某一思潮不只是出于纯粹的思想认同,而是掺杂了更多的自身利益因素。
3、反思批判。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思想,短期内难以被主流意识形态迅速解答或引领,这就为一些思潮兴起和国外思潮传入提供了时机和条件。批判性反思是当代中外社会思潮的一大共同特点,其主题主要集中在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批判,如超越与发展传统思潮的新保守主义、新理性主义、新自由主义,延展与挑战现代社会思潮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反思批判对解放思想有进步意义,但是走向极端就容易产生消极、破坏作用,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1]
4、广泛传播。社会思潮之所以能够成为“思潮”,就是因其思想总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范围内为一定阶级、阶层或群体的人们所认同或掌握,亦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广泛性或群众性,这是社会思潮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社会思潮比一般思想、理论更具有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新时期,社会思潮的传播更加多样化、立体化和平民化,它们在想方设法借助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大众讲坛等传统渠道进行传播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不断扩大传播渠道和范围;它们注意抓住民生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更加贴近现实,并注意采取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更容易为普通群众所接受。
5、复杂多变。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环境更加宽松,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更加自由、多元,思想文化的多样性进一步凸显。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国外多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加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我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从而造成国内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和复杂化。在这一背景下,由于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传播方式的普及,信息化、网络化的思想交流方式的形成,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容易导致国内思潮与国外思潮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快速传播、复杂多变。
6、积极作为。当代社会思潮由于十分关注现实和自身利益诉求,因此更加注重争夺话语权,努力扩大其社会影响。为此,它们积极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主导权,彼此之间的争论和思想交锋也更加激烈。一些社会思潮的代表人物通过写文章、作讲演、建博客等多种途径,积极介入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力图扩大自己的声音和影响,引导人们接受自己的观点。比如,新自由主义和新左派,针对改革中出现的腐败、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的成因和解决途径,分别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主张,试图从自身愿望出发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
7、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与社会思潮多元并存的现实,必然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之间、社会思潮相互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首先表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与互动。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地作用并引领、整合社会思潮,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而多种社会思潮也以其特有的内涵、特点和渗透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影响,促使核心价值体系承认其存在及合理诉求,进而也促使核心价值体系不断丰富发展并增强其包容性。其次表现在不同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由于各种社会思潮所代表的社会利益不同,其价值取向、政治主张等也各不相同,它们之间往往进行着激烈的争论和思想交锋,彼此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作用
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新时期,由于社会思潮的性质、类别和特点不同,它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作用和影响也各不相同,其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对此必须加以科学分析,正确进行引领。从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作用来看:
1、有利于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上述社会思潮的特点充分表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特别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各方力量的任务十分紧迫而繁重。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的日益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世界多种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与国内思想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渗透,这更使我们必将长期面对国际思想文化和思潮的激烈竞争和强大冲击。特别是自冷战时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与我们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企图覆盖或统摄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为此,我们必须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引领和调适人们价值选择的力度,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并力争在世界先进文化发展中取得话语权和主动权。
2、有利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首先,多种社会思潮的存在,是我国社会多元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客观现实,这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多元文化需要和价值追求,又给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不同社会思潮的争鸣与交流,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可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激发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发展的蓬勃生机。因此,要充分认识多种社会思潮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自觉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其次,我国当代社会思潮中积极思潮与消极思潮、进步思潮与落后思潮同时并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方针,“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2]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科学分析,尊重它们存在的合理性及多样性特点,巩固和发展主流思潮,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精神不相悖、不抵触的中性思潮,理性批判、坚决抵制消极落后思潮以及其它社会思潮中的有害因素,吸收多种社会思潮中的积极因素,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有利于促进我们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条件下,不仅思想文化、社会思潮多元化,而且其传播、交流和影响社会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渠道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影响也越来越广,这就使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作用于社会的方式方法、信息管理方法受到挑战,特别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控制力也会受到影响。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导和积极整合,一是执政党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和巩固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如社会调查、理论培训、集中宣讲、学校教育、专题研讨、媒体宣传等等。二是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式,特别要适应新时期信息流动和传播方式的发展变化,把坚持规范管理与开放引领相结合,采取与现代信息交流方式特别是现代传媒手段相适应的方式方法,增强管理和引领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现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三是抓住社会热点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大研究、宣传和引领力度。如通过组织权威专家编著热点问题解读、开展骨干培训、加强理论宣讲、在主流媒体开辟专题专栏等方式,增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四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社会思潮源于社会实践,只有既加强思想理论引领,又切实推进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的正确解决,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政策的说服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
4、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首先,有利于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多种社会思潮从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的解决、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或理论体系,反映了它们对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希望和要求,在一些方面体现了当今世界文明成果,
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了挑战,也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开阔了思路,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其次,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思想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充分表明,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文化不可能凭空产生,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和一定的思想文化生态环境下,不断吸收先进思想文化、批判落后思想和思潮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今各种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的不断涌现,为我们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借鉴吸收当今世界有益文明成果,科学地分析、批判落后和错误的思想文化与社会思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条件。第三,可以为党和政府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制定各方面的改革政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人本主义思潮、生态文化理论、人权理论、后现代主义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先后传入我国,这些思潮中的合理因素对我们树立知识经济观念、民主法制观念、科学发展观念、效率观念、社会均衡发展观念以及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5、有利于促进我们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指导原则。首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与社会思潮多元共存相统一。这是由我国意识形态的性质和现阶段多种社会思潮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所决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大力倡导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不是也不可能消除各种社会思潮。但是,由于社会思潮良莠不齐,存在很大局限性及不良影响,决不能对其放任自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以正确引领和整合,促使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有利于我们牢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主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健康发展的思想文化保障。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有效地引领和整合各种社会思想和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凝聚强大的社会力量。
三、消极影响
1、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出质疑或挑战,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强大冲击。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然而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和复杂的,有时甚至会非常尖锐。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停止过搞乱人们思想、搞垮我们国家的破坏活动。从国内情况看,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一些社会思潮从其自身立场出发,提出了各自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论体系,如民主社会主义以所谓“自由、公正、团结”的基本价值理念兜售其改良主义思想,否认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评价”为名,否定中华文明、否定革命、否定党的历史,主张“告别革命”、“全盘西化”等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质疑和挑战。[3]这些思潮的广泛传播和相互作用,很容易造成社会成员的思想混乱,严重冲击人们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2、容易引发多元价值观念冲突,干扰人们科学价值观和共同理想信念的确立。社会思潮的多元并存、广泛传播,必将引起多元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一是体现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与市场价值观念的冲突。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民主等,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也出现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极端市场化价值观念,导致一些人理想信念淡漠,价值取向功利化。二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与过时、消极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与官本位思想,因遁守旧、不思进取、不重效率的观念,狭隘民族主义等思想的冲突,不利于竞争、合作、改革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与多样化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冲突。如民主社会主义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大肆兜售其改良主义思想;新自由主义从“人性论”出发,鼓吹极端“个人主义”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主张等等。社会思潮带来的多元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很容易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冲突,造成一些人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的困惑与迷茫,容易干扰人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确立,从而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政治理想的确立和巩固带来严峻挑战。
3、容易引发道德失范,破坏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多种社会思潮的存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道德进步提供了相应的物资条件和思想资源,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的形成提供了多种价值参考,催生了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竞争择优观念以及开拓创新精神等。但是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落后思潮的蔓延,又严重干扰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引发了一些人道德上的迷失与滑坡,如一些社会成员在参与经济活动和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时,滥用等价交换原则,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违法乱纪、损人利己;有的精神空虚、行为失当,混淆了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耻之间的界限,以丑为美、以耻为荣;少数领导干部丧失人民公仆本色,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钱色交易,等等,这些都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影响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科学发展。
4、为青少年教育带来不健康的人文因素,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安全稳定。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受教育和成长进步的关键时期。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既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更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环境。青少年思想单纯,缺乏社会阅历,识辨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差,面对激进主义、狭隘民族主义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多种社会思潮,在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上,往往难辨是非,很容易造成思想和道德上的困惑与迷失,很容易使一些具有偏颇思维和偏激情绪的青少年产生偏激心理和偏激思想,进而容易以激昂的情绪、浮躁的心理以及过激的言论滋生出非理性的行为,容易影响社会安定。社会思潮的消极作用如果通过青少年辐射到社会大众,后果将更为严重。我国20世纪80年代受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而形成的学潮,特别是1989年的政治风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的进步的思想观念是整个社会思想的主流,这是毫无疑义的。而违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尽管是支流,也必须认真对待。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有些错误思潮的滋长蔓延,往往就是始于我们对支流的忽视,最后不得不用很大力气去解决。这方面的教训不可忘记。越是变革时期,越要警惕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发生及其给人们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越要加强和改进。”[4](P82)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特别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要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引领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推动形成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始终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红霞.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J].人民日报,2007-10-25.
[3] 解松.当前主要社会思潮及其影响[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2).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单刚,信阳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发展规划处处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研究”(10BKS059)主持人。
本文原载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登载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