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楼内有一位端公务员“饭碗”的青年,曾兴高采烈地给人讲:他们单位正在搞公务用车改革,以后他每月将可领到数百元的公车补助费。此话传出令不少人咋舌:衙门的人就是不一样,每月的公车补助比普通工人的工资还高。但没过多久,就又听说这项改革夭折了,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单位内小车司机的坚决反对。这位青年说,他们系统的司机,上上下下来了一大群,齐刷刷坐到领导门口罢运。领导怕惹事,以“稳定是大局”为由终止了这场改革。领导还神色凝重地对大家说:“改革不能太急,要积极稳妥地进行。”
无独有偶,后来从媒体上看到,全国不少有公务用车的单位,差不多都进行过这项改革,也差不多都遇到了类似问题,最后差不多都偃旗息鼓了。
由于中国庞大的行政机构,再加上类行政机构的众多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数量之多绝对可以算得上世界之最了。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用于各项公务的费用十分惊人,单公务用车一项,每年至少在3000亿元以上。因此,有关公务车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但多年来只不过喊喊而已,“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现在好不容易动真格的了,但到头来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全国人民早就热切盼望着公务车改革这一利国利民的举措,这点先姑且勿论,单从上面那位青年的态度看,公务车改革后每月还能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无疑是这项改革的热烈拥护者了。每个单位此类青年一定为数不少,拥护者必定人多势众,按说这样的改革一定能够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实施了,但却为什么仍然逃脱不了半途而废的失败命运呢?
据局内人士介绍,中国公务车的使用大体上三分天下,即:三分之一归领导,三分之一归家属,三分之一归司机。司机虽然只占三分之一,却也算得上既得利益者了,比起那些连边也沾不上的一般人员显然优越得多,难怪他们坚决反对公务车改革。领导的态度似乎比较暧昧,表面上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一副公正之态可掬,实则利益所系暗中操作一言九鼎。三分天下中他和家属就占了两份,几乎等于私家车了,虽说改革之后得到的补助必定属于最高等级,但比起改革前那种公车私用豪华气派的享受来,就大大地不划算了。因此待那些楞头青司机一闹腾,他们便来个顺水推舟借坡下驴,一场折腾了多日的公务用车改革,就这样名正言顺地收场了。
于是,一切重归于平静,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司机照样开他的车,三分之一的利惠照样享受不误。一般人员照样去挤公交车上班,眼看到手的补助成为泡影徒叹奈何。领导是这场闹剧的最大受益者,既保住了既得利益,又赢得了“顾全大局”的好名声。因此,脸上更加的灿烂,显得更加的伟大、光荣、正确。
岂止公务车改革如此,放眼看去,当今中国的诸多改革何尝又不是如此呢?权威人士早就说过,改革的实质是利益的重新再分配。因此,改革的主要阻力必然来自既得利益者的反抗。上面所谈到的公务用车改革便是最典型的个案了。领导和司机结成既得利益共同体,一个在台前表演,一个在台后操作;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二者心有灵犀,配合默契,共同演下了一出自欺欺人的滑稽剧。
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这话虽然不假,但似乎还没有把话说到底。权力是最大的既得利益,因此,改革的关键则是要看谁掌握着改革的权力。这里,用不上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不存在谁是谁非的界限。谁掌握权力谁就掌握真理,谁也就拥有是非的裁决权。公务用车改革显然可以给机关大多数人带来利惠因而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更不要说它还可以每年为国家节约大量经费因而获得全国人的拥护了。然而,遗憾得很,尽管他们人数众多但却与权力无缘,因此,只能喊喊而已,最后的裁决权仍然掌握在少数领导手中。中国的改革,特别是那些涉及根本利害的领域,多年来之所以总是喊而不行,行而不通,其原因就在于此。
要让那些嗜权如命的权力的拥有者放弃自己的权力,实在是一件痛苦而又无奈的事情;能这样做的人也实在如凤毛麟角一样的罕见。
但敢“吃螃蟹”者仍然大有人在,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就是最杰出的一位代表。
众所周知,正是华盛顿领导了美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独立战争。看来这位资产阶级的领导人也信奉“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战争一开始,他们就提出了“必须采用武力”的口号。后来,战争胜利了,政权到手了,本可以像其他领袖人物那样“打下江山坐江山”,安安稳稳地享受枪杆子成果的华盛顿,却压根蔑视那令多少人垂涎三尺的“成者王侯”,而是毅然决然地解甲归田,甘心当起一位普普通通的公民。但是,国家仍然需要他,人民仍然惦记着这位功臣,在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戴中,华盛顿才又重返政坛,做了美国第一任大总统。华盛顿在他的任内做了许多造福于美国人民的事情,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主持制定了“三权分立”民主竞选的联邦宪法,为这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两届总统任期满后,华盛顿完全可以继续连任下去。各种“劝进书”“孝忠信”像雪片似的涌向他的案头,而他却丝毫不为所动,又一次做出了辞去总统职务的断然决定。这一举措,开创了美国总统最多只能连任两届的先河,为后来的继任者树立了极为光辉的榜样。
华盛顿没有标榜革命,但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华盛顿不想青史留名,而他的名字却永远铭记在美国人的心中,纪念他的丰碑,至今还巍然屹立在美国首都的广场之上。
比比华盛顿,那些个一心想建立丰功伟业永垂不朽的人物,不知会不会有所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