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杜光:改革就是突破垄断

  

  2005年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年我国经历的大小事件,颇多令人兴奋之处。如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36条”),神六上天,台湾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的党首相继访问大陆,审计、环保、金融等方面的监督作用显著加强,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纪念胡耀邦诞辰九十周年,循环经济问题引起上下注意,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启动,等等。我认为,在这些值得高兴的事件中,最有意义的还是“36条”的发布。

  “36条”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国有垄断经济的突破,它意味着改革的深化,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新进展。为什么这样说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按照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建立新的国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任务,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市场经济,推行政治民主,实现社会自由。但是,毛泽东背离了自己建立的理论,建国不到四年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迫不及待地进行所谓的“社会主义革命”,拒绝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存在。而匆匆忙忙地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又照搬了苏联的斯大林主义模式。所谓斯大林主义模式,借用俄共总书记丘加诺夫的说法,是“垄断所有权,垄断政治权力,垄断真理”。以经济、政治、文化三垄断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模式,同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相对照,不是什么“巨大的进步”,而是严重的倒退。在经济上,从适合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各种所有制同时并存,倒退到国有经济垄断一切;在政治上,从各阶级、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政府,倒退为一党执政;在文化上,通过思想改造、批判《武训传》、《清宫秘史》,批判胡风胡适,确立了舆论一律的文化专制主义。总之是从建国初期的人民民主体制,倒退为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垄断的专制体制。这个体制经过反右派、大跃进、反右倾、四清等群众运动而不断巩固,不断加强,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粉碎四人帮后,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开端的思想解放运动,从“两个凡是”的表层开始,对“三垄断”的专制体制进行了冲击。可惜的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遏制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化,“三垄断”的专制体制没有受到进一步的削弱。但真理标准的讨论毕竟打破了思想的僵化,这就为恢复已经中断了二十多年的民主革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对“三垄断”体制的冲击和突破,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饱受人民公社的专制垄断之苦的农民,挣脱了束缚他们多年的清规戒律,自发地搞起了包产到户,从秘密到公开,从种植业到副业手工业,从小商小贩、短途运输到乡镇企业,人们对改善生活的需求和渴望,一点一点地撕破了人民公社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垄断,终于导致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在乡镇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有经济,连同三资企业,加上进行了产权改革的国有中小型企业,构筑起初步的市场经济。不管正式文件和理论文章是否承认,市场规律实际上已经主导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然,它目前还只限于经济领域的半壁江山,在一些重要的生产部门,生产资料所有权还仍然由国家垄断。.对于这些垄断企业,市场规律很难发挥作用。所以,直到“36条”发布以前,经济领域的垄断只能说是突破了一半。“36条”的发布,使民有经济获得了向垄断领域进军的合法依据,从而可以突破经济领域的另一半垄断阵地。这不仅对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而且从继续民主革命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改革就是要突破垄断,它正是现阶段继续民主革命的内涵。

  前已提及,进行所谓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经济政治文化三垄断的专制体制,是对新民主主义的背离,是历史的倒退。继续民主革命,就是继续新民主主义的未竟事业,把反封建反专制的民主革命进行到底。改革的意义,从原则上说,是革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革除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具体说来,就是要突破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垄断,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对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垄断。这个“三垄断”的专制体制,正是继续民主革命的对象。从二十多年的改革进程看来,自农村包产到户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国家和人民公社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垄断,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股份公司、合作企业在内,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和投资者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在经济领域已经突破了一半垄断。但在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虽然进行过这样那样的改革,实际上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专制体制,突破垄断尚未破题。如何实现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突破,肃清专制主义,仍是一个十分艰巨、相当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改革的过程,也是继续民主革命的过程。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有的同志曾把改革说成是补课,补新民主主义之课,补民主革命之课,为此遭到严厉的批评。但补课有什么不对呢?既然放弃了新民主主义路线,退向专制体制,那么,现在要总结教训,重新前进,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不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继续吗?不同的地方在于当时具备的很多有利条件,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例如,工商业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和政策的拥护,官风清廉,政令畅通,社会安定,团结有序,等等,使我们有可能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避免其固有的弊病,如血汗工厂、残酷剥削。但经过历次群众运动的折腾,这些优势都已丧失殆尽。由于官商勾结,各图私利,不顾《劳动法》的规定而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血汗矿山遍布全国。在专制制度高压下开展的群众运动,泯没了传统的诚信、朴实、仁义、善良、忠厚、宽容、礼让、扶弱抑强、尊老爱幼等等社会美德,而贪污腐化、惟利是图、拜金主义、弄虚作假、敲诈勒索、坑蒙拐骗却成为普遍现象。这些在专制体制下形成并不断滋长的社会毒瘤,败坏着社会风气,严重地阻碍着改革的健康发展,阻碍着民主革命的推进。因此,现在继续开展民主革命,比建国之初要困难得多。但无论多么困难,我们一定要迈过这个历史的坎,从走了几十年的弯路上回过头来,走上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道,中华民族不能永久地沉沦在专制体制之中。

  改革就是突破垄断。不仅需要突破经济领域的垄断,也需要突破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的垄断。为此,必须有步骤地开展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突破政治垄断,实现政治民主化,还权于政,还政于民;突破文化垄断,废止舆论一律,实现新闻出版自由。中国社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和平崛起,不仅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也取决于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是否能够全面地突破垄断,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改革就是继续民主革命的基本形式。

  在突破垄断、继续民主革命的伟大进军中,思想理论界肩负着特殊的任务。我们要从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通过充分的讨论和争鸣,拨开斯大林主义的迷雾,指出社会前进的方向。为此,需要开展一个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或新的启蒙运动,使全国人民、首先是党政干部,都能够认识改革就是突破垄断、就是继续民主革命的道理。遗憾的是,思想理论界的主流至今仍然沉溺于斯大林主义,唯上唯权,趋利若鹜,不但不能承担推进改革理论的责任,反而成为专制体制的维护者。现在应该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2006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36条”能得到更好的贯彻,对经济领域的垄断能有更大的突破,也希望在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上能够有新的启动,对政治垄断和文化垄断能有新的突破。更希望理论界政治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能有新的觉醒,按照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共同努力,一起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未竟事业。

  

  2005年12月17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杜光:改革就是突破垄断  垄断  垄断词条  突破  突破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就是  就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