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菲律宾、美国,已经和即将在南海进行单独和联合军演。同时,越南首都河内已连续3个星期日举行反华示威。日前,越南总理阮晋勇还公开表示:“要以全党、全军、全民之力保卫东海(即中国南海)。” 有舆论认为,越南在南海咄咄逼人,核心是认定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其使用武力,越南把中国的和平崛起政策解读成北京会对它的各种激进行为不断忍让。面对中国崛而未起阶段,希望抓住“闹事的最佳机遇期”,依赖美国支持达到长期占据中国南海诸岛的目的。除越南之外,菲律宾也同样有此打算,显现出“抱团”对抗中国的意愿。
有人提出,多年来,中国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历来采取的措施多为和缓的外交手段,即使派出海监船,也并未采取任何实际准军事行动,这助长了一些国家的野心。在必要的时候,中国需要亮出肌肉,显示力量。中共喉舌《环球日报》6月21日发布社评《用两手准备回应越南挑衅》称,“当前南海之乱,最大的乱源是越南。中国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政策,最大挑战者也是越南。针对越南,中国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是以谈判促和平解决争端,二是以非和平手段回应它的挑衅,用政治、经济及军事等各种手段遏制它的野心,使其对南海问题保持必要清醒”后,甚至有舆论将其解读为:中共已做好作战准备。
多维新闻就此问题采访诸位外交领域及军方人士,他们也往往将“亮肌肉”和“打越南”直接挂钩。由此可见,在处理南海问题上,大家都有一个两极判断:打或是和。但实际上,南海问题的解决方式未必就一定这样两极。要说“打”,相信中越军事力量的悬殊,今天谁也不会否认,中国必能打赢越南。可是打赢了越南又怎样呢?是否会更加激起东盟其他邻国的反感与畏惧,起到“赢了一场战役,却输掉了一场战争”的反效果呢?要说“和”,是否亦一味对其听之任之,无所作为?
事实上,中国在事关领土领海领空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从来就不软弱。为了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中国也曾不惜用兵。中国从来在领土争端上,争的是原则而不是利益。那么回到南海问题上来,当下,到了需要最后“摊牌”的地步了吗?“打”与“和”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吗?今天,中国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大国,那么,对于大国形象来说,中国能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或许更加重要。
面临“韬光”困境?
一位军方观察人士向多维新闻指出,南海危机的产生是一种必然。就越南来说,越南吸引外资开采南海石油,在争议领土上架设钻井平台,这对于越南来说是两全其美之事。既获得石油资源,更利用引资方式,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一旦这些石油平台有了外资的参与,倘若南海发生战争,损失的也将不仅仅是越南一国,而更牵扯到那些投资方所在国家的共同利益。南海由开始的单纯的领土争端,因为经济利益的牵扯,使更多国家不得不参与进来。如任由其发展下去,南海被国际化只是迟早的事。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被动,正是因为“韬光”策略,并没有随着越南等国策略的改变而改变。诚然,“韬光”策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是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平安发展到今天的巨大根基,但其并不是万能药方。
“韬光养晦”存在的基础,是必须两国双方共同遵守的情况下才行得通。如果仅一方支持,或一厢情愿,“韬光”的负作用就大了。所以为了避免南海问题成为东亚的“火药桶”,避免南海问题被国际化,中国对于那些超越红线的国家的所作所为,不能再视而不见。
6月21日《环球日报》的社评中,第一次提到“以非和平手段回应挑衅”。文章称,中国应当以实际行动,扭转越南对中国的战略误判,使其确信中国敢于使用任何手段坚守自己在南海利益底线的决心。如果越南继续在南海挑衅,中国应坚决予以回击,包括用海上执法力量回击,必要时动用海军力量予以痛击。中国应清楚地告诉越南,下一次中方的回击,将顺势夺回越南非法侵占的岛屿,如果越南想在南海制造一场战争,中方坚决奉陪,中国完全有力量打垮越南前来攻击的海军舰队,中国不会因为考虑“国际影响”而对其手软。此番言论与其6月8日的社评《愤怒不是处理南海争端正道》大相径庭。当时文中还强调:希望其他国家“不要让激进主义绑架它们的南海外交。中国没有因南海争端视任何国家为敌,其他国家也应当有心胸以邻居和朋友的态度,处理同中国的纠纷”。
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国防部网站6月20日发文剖析了越南当前军力,并详细披露了越军可能对中国采取的攻击战术,如岛礁登陆、反潜战术、破袭战术,并指出“对舰艇、岛岸设施进行突袭破坏,是越海军特工部队的惯用手段。其破袭战术是:分散潜入,独立行动,隐蔽接敌,突然进攻”。中国国防部这么做,无非是明示中国军方对越南军事力量特别是将用的手段已了如指掌,以达到先行警告的目的。
实际上,在南海问题再起波澜后,除了中国外交部一再重申中方南海立场外,军方也有所动作,解放军先后在南海区内进行了两次实兵演练。上述信息均透露,在南海问题上,中方的态度似乎趋于强硬。但中国政府还是那句话:中国的政策是明确的一贯的,不诉诸武力。
军事解决南海问题不是首选
一位多年从事国家防卫战略研究的军方人士向多维新闻表示,千万不要把中国政府目前的冷静态度同软弱联系起来。要知道,中国在事关领土领海领空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从来就不软弱。现在的中国,远比上个世纪任何时候都强大,尤其是海上军事能力,不仅具有强大的近海防御能力,而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日前中国12艘舰船穿过冲绳附近的公海进入西太平洋进行大规模例行演习,就是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什么理由放任一些国家侵犯南海主权呢?之所以冷静异常,恰恰说明中国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有能力彻底粉碎任何军事挑衅。
军事解决南海问题绝不是首选,过分强调军事力量,反而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和紧张,这会更不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也会给一些别有心思的国家留有口舌。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先天不足”。目前政府所采取的外交谈判策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不想火上浇油。无论越南方面如何鲁莽地释放强硬信号,无论是越南的军事演习还是征兵令,都是战术型的,不过是在虚张声势,且不论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水平的越南海军实力与中国之间的差距,中国完全有能力不动用军事武力,所以用多种“低烈度”手段阻止越南继续挑衅即可。
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孟祥青指出,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思维取向一定是冷静、和平、友好的,而不是锋芒毕露、穷兵黩武的。
现今中国需要的南海,是和平的南海而不是战争的南海。但善良的愿望不能被某些国家所利用,友好的政策不能成为一些国家得寸进尺的机会或工具。为此,在维护南海主权权益问题上也需要采取一些新思维和举措。比如,应将“主权属我”作为“共同开发”的前提条件。没有“主权属我”的前提,就很难“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同时,必须要加快领海基线勘定,并尽快向联合国提交自己的领海基线主张。这对与其他国家的交涉以及增加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筹码至关重要。当然,海洋军事力量是大国海洋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这点也必不可少。
中国海军少将杨毅也向多维新闻表示,南海问题非常复杂,不是简单通过一个外交的或者军事的机制就能简单解决的。所以,中国采取一种互让互谅的谈判解决,但维护海洋权,中国是坚定的。至于用航母作战群,没有这个必要,中国的海军力量已经足够。然而,这里也存在着一个悖论,如果中国过分的强调军事力量,反而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所以,在南海问题上,中方始终提倡合作,呼吁冷静,就是不想把事情搞得越来越复杂,火上浇油。中国已经是军事大国,就需要做到“强者不暴,智者不锐”。
中国有一个重要哲学观点,叫做欲擒故纵。中国从来不打非正义战争。中国要打仗,一定要正义在手。而且在南海问题上,有几个因素束缚中国的战争选择。一是中国的和平崛起承诺,这决定中国必须“慎”战。二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大利益。保持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对于中国主导亚洲事务,确保中国和平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除非遇到伤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战略利益的重大事变,否则中国不会轻易破坏长期的努力。三是美国因素。中国南海问题所以变得复杂和敏感,背后是美国因素。中国要谨慎处理中国、周边与美国的三角关系,不能因为一招不慎,把周边国家推向美国怀抱,帮助美国组织针对自己的“统一战线”。所谓投鼠忌器,中国在此问题上的确有点如履薄冰。由此,在局势处于可控状态的情况下,中国不会轻言武力解决。而是通过一定的军事展示,令周边国家自己觉醒,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如果有关国家执迷不悟,在美国的操纵下越陷越深,出现实质性的武装侵犯,那就不能怪中国了,所有的束缚也将不复存在。(多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