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岁月的年轮划过一道履痕;来者可追,饱经沧桑的古国又将开始新的旅程。
“念往犹来无限感”,回首逝去的一年,中国是如此“忙碌”,每天都会发生让人叹息、感动或者激愤的新闻,以至于国民的情绪如过山车般跌荡。
大国崛起的祥云多彩炫目,但在国家光荣而强大的幻影面前,民众的焦虑感却日益弥漫。社会的天空与公民的内心都黑沉沉地压抑。食品安全问题,触目惊心;祖国的稚嫩花朵,正被鲜血染红;暴力强拆,拷问着文明的“底线”……
对于中国的积弊——信仰缺失、道德失范和制度性危机——人们忧心忡忡,未来中国何去何从,悲观者预言会变得更坏,而乐观者说不可能出现比当前更坏的情况。最坏?更坏?——思变!“穷则思变,变则通”,透过国民情绪的迷雾,“思变”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大国转型如巨帆驶过险滩暗礁丛生的长江三峡,想要迎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绝非吆喝几声号子般轻松。响亮“川江号子”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由总体性社会向多元社会,由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行驶在这一陌生险急的航道,我们难免倍感艰难。
故而,我们对于公权力在国家构建中面临的阵痛般转型要予以一定的同情和理解。不过,期待公权力自己规训自己,完成华丽的转身,也只是妄谈。通往公民社会之路,我们要敢于质疑权力、驯化权力、落实权利,以提升公权力敬畏公民权利的意识,同时在此过程中不断习得和提升公民素养。年末离世的老人在布拉格告诉我们: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都不可能单靠他们的力量获得成功。同样不能指望仅仅是这些人能挽救天下。自由和民主包含参与,是所有人的责任。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从历史中所继承的可怕事物便显得不那么可怕,希望才会回到我们的心里。
欣喜的是,在思变的潮流里,我们看到了国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故而看到了如新生婴儿般稚嫩而珍贵的希望。在反思过往、迎接新年的时刻,这些希望如同萌动的情愫令人心生向往。
在2011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更多的公民以独立参选人的身份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启蒙和宪法权利的落实。
在2011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乌坎事件化“危”为“机”。乌坎事件的波澜起伏是中国转型的缩影,事实证明以经济发展和刚性维稳为导向的执政模式,由于缺乏有效的多元化利益表达和权力制衡机制,犹如“击鼓传花”,会带来更多的矛盾郁积。乌坎事件平稳解决为公民抗争和执政模式探索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和信心。
在2011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种言论、观点在微博上酝酿、激辩。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削弱传统媒体和宣传的话语权,“每部手机(电脑)都是一个通讯社”,这里成为观察国民心态和社会转型的最佳平台。然而,如何良性互动?如何合理规范公权边界?如何在公共空间培育“公民美德”,而非仅停留在“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随人说短长”的自由表达?在“微博”时代,这既是行政治理模式所面临的新问题,又是公民的共同责任。
我们欣喜的是民主选举的进步、公民意识的苏醒和微博的力量迸发!正值“思变”方兴未艾、辞旧“迎新”未进高潮时,一位现役赛车手引发了一场关于“革命”、“民主”、“自由”的大讨论。这场讨论能否进一步推动各方对话,取得共识?且交给2012年去验证吧!我们只需将思变的力量一步一步化作行动,且行且珍惜……昨日的悲伤、欣喜,昨日的贫困、繁荣,都只是明日的前奏,未来的交响乐章将由我们共同谱曲!
对于未来,我们期待各方能对理解、沟通怀有信心,对别人善意的讲述、倾听怀有信心。这种信心“不是不加分辨地去信任每一个人,而是对人性的软弱、愚昧和丑恶有清醒的认识,知晓人性的软弱、愚昧和丑恶,仍然对人抱有信心”。这样的信心才能促使各方理性对话,才有思变的份量。
对于未来,我们期待执政者拥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自信,积极面对改革中凸显的体制难题。给予异声更多的包容,给予公民社会更多生存空间。一个健康自信的社会生态“不以她不曾犯错误来证明,而应从她在犯错误中始终允许批评错误,最终可以改正自己的错误来证明”。
对于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公共领域,以年轻人特有的锐意审视这个古老的国度。社会主义邻国的80后都已成为国家元首,我们不禁要问“他们老了,你还年轻,你敢表现自己吗?”
此刻,无论你心中饱含着新年的欣喜,还是抹不去昨日的忧伤;无论你身居繁华,还是潦倒失意,都请记住,我们仍将继续在路上,思变与迎新才刚刚开始。
因为在路上,所以依然要直面狂风暴雨,但只要仍有一丝阳光在眼睑舞动,我们就依然看到希望!面对希望,在苦难中汲取力量,面对不义,坚信功不唐捐;面对罪恶,坚持梦想的权利,满怀信心,不躁不馁。
有一种尊严叫“公民”,有一种力量叫做“我们”。社会的理性、正义如果得不到个人责任感的支持,永远只是华而不实的表达。在新的一年,愿“我们”唤醒内心的责任感,让人格对自由的渴望得到释放!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敢于担当,愿这种力量能温暖你我,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