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的女记者们,近日很是出了风头,这缘起于她们撰写的一篇有关朝鲜观后感的文章。文章称:朝鲜儿童得到精心呵护,一天吃5顿饭。该文引发网络大噪,人们由此开始热议吃五顿饭的朝鲜儿童以及他们的真实福利状况。
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这么写的:“经过900多公里的飞行,由人民日报女记者组成的代表团来到平壤。正值金达莱盛开的时节,整齐干净的街道两侧、绿意盎然的丘陵山冈上时时现出一丛丛绚烂绽放的粉红花束,给本报和朝鲜《劳动新闻》女记者间的交流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平壤五日,我们走厂矿、看学校、观市容……所到之处,近一二十年朝鲜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尽收眼底。而身为女性,我们对朝鲜妇女、儿童的状况更加关注,对平壤产院、万景台少年宫和苍光幼儿园的访问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后就水到渠成地勾引出了“孩子们每天在这里吃5顿饭,有专业营养师负责调配营养”的句子。
虽然这篇文章过于文艺唯美腔、过于浪漫抒情范儿、过于粉饰赞叹、张冠李戴状,但是,出于现实情境的考量,基本上也还是可以理解的。从大的方面说,如何真实定义朝鲜、朝鲜的意识形态及其“特色”,本身就是个难题,尤其是有了我们自己非驴非马、困兽犹斗的两相比照,就更加难以界定;从小的方面说,朝鲜毕竟是外国,何况还好山好水,加之好吃好喝好招待一番,这个时候再揭人疮疤,说出真相,显然不厚道。事实上,自打踏上朝鲜土地的那一刻起,女记者们干嘛来了、回去后文章怎么写,基本上自己心里就已经有个大概其了。
网友们不依不饶的是:朝鲜儿童每天吃五顿饭是否真实?是朝鲜方面造假,还是女记者们造假?
若深入辨析,显然,这样两个问题皆经不起推敲,皇帝新装、打肿脸充胖子是明摆着的。质疑、诘责是需要的,当真就大可不必了。问问女记者们,说朝鲜儿童每顿吃五顿饭,你们自己相信吗?大家心知肚明,说说罢了,都是混饭吃罢了!再者说了,朝鲜儿童吃不上饭,谁想去慈善吗?人家吃五顿饭不饿肚子,老大哥不用担心,这不挺好的吗!
我关心的是,当下,一拨又一拨公费公款去朝鲜考察、交流的人等,络绎不绝,大有与日俱增之势,他们真实的目的是什么?是借鉴吸取,取经学习?还是忆苦思甜,吃水不忘挖井人?抑或是想走回头路、走旧路老路?这些,显然都说不过去,都难以自圆其说。是故,公款公费去朝鲜本身,其实才是非常值得推敲的。
我的判断是:越来越多的人公款公费去朝鲜考察、交流,最大的可能,就是利用对于朝鲜国家意识形态判断的模糊、不确定性,国家关系的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借考察、交流之名,行公款公费旅游之实——欧洲、美洲、大洋洲、日韩公款公费旅游俨然已成和尚头上的虱子,摆明了是穷奢极欲、蹧钱奢侈的,去朝鲜公款公费旅游,却好像是胳肢窝里的跳蚤,既达到了公款公费旅游的目的,吃喝玩乐一番,又能博了个好名声,去趟朝鲜,好像自个还挺高风亮节、挺体恤下情的,大有下个阶段“走转改”都要把朝鲜列入其中的意思了。
在我看来,去朝鲜公款公费旅游,就是“农家乐”的意思。大鱼大肉吃腻了,高楼大厦看多了,车水马龙厌烦了,吃吃农家土鸡嫩菜,粗茶淡饭,品尝小清新,刮刮肥腻的肠子,权当食疗了。而看看农村景致、坐坐农村牛车,农家乐,乐农家,换了口味,图了新鲜,岂不很好、非常好?
让土老帽们去欧洲、美洲、大洋洲、日韩去公款公费旅游吧!千篇一律、口味太重、身体吃不消不说,还担风险。见多识广、走遍世界的我们,而今时兴到朝鲜“农家乐”!绿色、有机、环保、节能,还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不要以为朝鲜方面对于自己的形象、自己的现状、自己在外人眼里真实的样子雾里看花、不知不晓,从朝鲜邀请中国网络渣滓访朝即可知,其对自身、外人以及两者的互动,基本上还是了解的。是故,不排除朝鲜也会采取以毒攻毒的路数——以自己的原始、贫寒、饥肠辘辘、封闭、冥顽、愚昧以及自己的打肿脸充胖子、疯狂崇拜,作为一种“特色”,吸引外国人,尤其是可以公款公费旅游的中国人前来,盘活旅游经济,充实腰包。有人抱怨朝鲜宰人之狠、针对中国人的物价之昂贵,已然透露出了这样的苗头。
回过头来说说朝鲜儿童的五顿饭。
其实,我们是我们没有资格追究朝鲜儿童五顿饭之真实与否的,试问,我们自己有多少每天吃不上饭、或吃上的是很劣质的饭的儿童?我们自己的需要帮助、关注的儿童几多几许?
贴金朝鲜儿童每天吃五顿饭,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就是拍马屁拍到了驴腚上,瞎耽误功夫!
而质疑、诘责的过程本身,难道不是为公款公费朝鲜“农家乐”旅游,增加了必要性、合理性的筹码吗?大家端起枪,要排除干扰、瞄准靶心,切莫被声东击西、被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