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曾磊:应该给明史热降降温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明史开始取代清史,成为人们讨论的新的热点话题。以网络文学《明朝那些事儿》和《明冤》、《窃明》为代表的一系列网络文学的崛起,令明朝这个早在历史学术界那里沉寂了很多年的封建王朝,回到了大众的视野,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明史热的背后虽然体现了人们对中国倒数第二个封建王朝的历史的向往和认同,但另一方面却夹杂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极端大汉族主义思潮,迫切需要有识之士进行匡正。

   从整体来看,民间明史热的平台主要体现在网络,呈现草根化、碎片化和非学术化的特点。在民间明史爱好者的眼里,《明朝那些事儿》一类的网络文学比专业、严谨的明史著作价值更高,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就构成了对明史的不理性认识,事实上,《明朝那些事儿》毫无疑问是一本成功的网络小说,它语言诙谐生动,引人入胜,但并没有体现很深的学术功力,有些地方还有一定的错误。但随着《明事》的兴起,引发了明朝热的浪潮,是主流学术界始料未及的。

   明史热的浪潮给主流学术界以很大冲击。众所周知,主流学术界对清史的重视程度远远高过明史,这是因为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清史,不仅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且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很多边疆民族问题做出了一定贡献,很多近代的边疆民族问题都起源于清朝,清朝政府虽然丧权辱国,但在很多问题上如近代中国疆界划分问题上具有独特的历史贡献中国研究清史,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家利益。然而,主流学术界对清史的重视却遭到了民间明史热的挑战。显然,明朝时期,中国当今很多民族的祖先同明朝政府之间存在着对立状态,如建州女真为主体建立的后金政权就成为明末最大的外患,过分宣扬明史对促进当今的民族融合存在一定的消极意义,这是官方学术界对明史热采取了冷眼旁观态度的重要原因。

   虽然明史热并没有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同,也没有得到官媒和其他民间意见领袖的一致认可,然民间明史爱好者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不过,遗憾的是,他们的话语体系不仅存在着很多非理性的因素,且对中国的民族关系十分不利。虽然他们对明史的研究相比主流的学术界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他们看来,继承明朝而起的清朝是一无是处的:他们或过分宣扬明清易代之际激烈的军事政治冲突中所导致的人口损失,或将清朝政权进行的迁界禁海、文字狱等政治高压行为无限夸大,甚至主张“清朝非中国”论,一部分明史爱好者甚至对少数民族尤其是满族、蒙古族出言不逊,恶化了民族关系,挑拨起了民族矛盾。另一方面,明史爱好者们普遍对明朝的专制皇权统治采取了美化和粉饰的态度,他们或不承认明朝统治者的腐朽和荒淫,认为明朝处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前夜,甚至认为什么清军入关耽误中国发展数百年,这些偏激,错误,片面的观点只能成为极端大汉族主义的温床。因此,明史热的降温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政府和理性的民间力量应该给明史热降温。

   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历史都属于中国,不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是存在于当今中国版图上的封建王朝,清朝当局不仅自认为“中国”,且其扩大了中国的版图,统一的中华民族意识和现代中国概念也是清末民初逐渐产生,清朝虽然其有比较严重的封建王朝镇压人民的反动行为和民族压迫举动,但其本质和明王朝没有区别,不应该单独对待。给明史热降温,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研究明朝历史,而是意味着把明朝放到它应该具的位置上,不能过分抹黑,更不能过分夸大,这才是解读明朝历史的最正确的办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曾磊:应该给明史热降降温  降降温  降降温词条  明史  明史词条  应该  应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