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林庆:读中文系

    

   前段时间,有一篇叫做《为什么要读中文系》的文章,写得不错,作为一名中文系的过来人,也谈谈自身的感受。

    

   关键词1:中文≠工具

   如果你只是想把中文当作一门工具语言来掌握,也就是说学习中文专业仅仅是为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那我觉得你不如去学外语,因为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速成的授课加上长期的训练便可得到提高的,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可以自学的。而外语更加实用,其工具化的程度更高,从实际运用的角度看,作用更大。

   因此,进来中文系之前,要先想清楚一件事:我们是来学习我的母语和我们自己的文化的,而非得到某种实利。否则将陷入痛苦,觉得自己课上学的毫无用处,老师讲的云里雾里。中文系老师的授课,大部分是做思想性的阐发和引导,而非纯粹技术性的传授。

    

   关键词2:阅读经典的意义——在对话中提升思想、体验生命

   西方有一个文艺流派——读者反应批评派。其中有一个著名观点,认为一部著作,单单作者写完了还不算完成,只有通过读者的不断解读,使其意义多元化,才算完整。这种看法,等于把读者也纳入到了创作主体中,鼓励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进行开掘,拓宽文本的阐释空间。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部经典作品,用过去的眼光和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我觉得,作为一名中文人,阅读的最大意义,不在于“记得”,而在于在阅读中通过思考、通过和作者的对话来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思想深度。一部书,不管你看得多细,总是会忘记的,因此以“记住”为目的的阅读,终究是要遭到挫折的(然而这正是多年应试教育留给我们的对于阅读和学习的惯性思维)。毕竟,大脑能记住的东西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空间用来记住最基本的东西就够了,余下的空间要留给更重要的事情——思考。

   思考什么?经典作品的意义总是被植入了某种“共时性”的,是具有当下意义的。经典的作品,不管距今几许,其蕴含的问题和人性思考,往往是人类的永恒母题。事实上,人性是恒常不变的,只是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得到解放或者遭受压抑(比如人类生而有“食”的需求,现在很多人为了健康而选择素食,但心里对“美食”还是向往的,不管历史如何进步,人还是想吃,这一点是不会变的,变了就不是人了)。

   好的作品,便是讨论人性是怎样被解放、被压抑、被扭曲、被异化、被裹挟的,表现人类思想的矛盾性,展示个人的内心在与周遭的环境做抗争、做妥协的同时,是如何产生微妙的变化的。在读这些作品的同时,因为人性同构的原因,你个人平时面临的诸多困境便在文学的世界里被呈现出来了。一个有经验的读者,总能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一开始,你会在某部作品的某个人物身上找到完整的自己;慢慢地,你在所有作品的所有人物上都能零零星星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引发个人的共鸣,感受和想象多样化的生活,找到自己的出路,这是最高的审美享受,也是经典的意义和魅力所在。

    

   关键词3: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者

   最近,关于韩寒的话题又被媒体炒作起来。据媒体透露,韩寒曾经说过:“我从不看文学史,因为我本身就是文学史。”且不论其言馋妄,冷静一想,我觉得在我们当前的这种环境下,是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简单地讲,首先,并不是所有从事写作的人都可以被写进文学史;其次,被写进文学史的人,并不是都可以被大众知道(我想除了中文系的学生,一般人都不会了解太多的文学史教材上的作家)。一般大众都会对自己喜欢的、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保留着最清晰的记忆,而个人头脑中的这些记忆,便为“史”。这种“历史”是属于个人的记忆,而与官方书写的“历史”没有太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韩寒可能会成为一部另类的留存在大多数80后脑海中的“文学史”。

   一般来讲,文学史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偏重介绍流派,一种是将视野转移到民间,看待一部作品是如何影响大众、迎合大众和时代趣味的。韩寒的书是解构性的,迎合了当下社会“解构严肃性”的大众文化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就是文学史

   而中文系人要做的,就是要告诉别人,这年头我们除了韩寒,还有什么可以读的?还有哪些是该读的?不要让中华璀璨的文化被阉割,被一群无知的人下意识地阉割,被一批无良的媒体有选择性地阉割。

   关键词4:文学与艺术及其他社会科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学和艺术是不分家的,甚至曾经被认为是内在机理相同的艺术形式。比如西方在拉辛写作《拉奥孔》之前,主流的文艺观点都是认为“诗如画”。因此,学习中文的人,最好能够喜欢音乐等艺术,因为它们在将人们导向“美”的追寻上是一致的。

   另外,过去我们常常说“文史哲不分家”,我觉得,学习中文的人,最好懂一些历史。这种“不分家”,并非强调文史哲的思维是想通的,在我看来恰好相反,它们是互补的。历史学科讲求的是证据,是一种科学逻辑,和文学不同。此外,一个熟读历史的人,更容易产生文学情感,因为看待过去的人和事,有时候也像看小说一样。

   最后,读中文究竟有什么用。简单地讲,学习中文的人,对美有更强的感受力,对道理有更好的领悟力,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力,对苦难有更深刻的包容力。学习中文,让你变得更有品位,它可能会让你思想复杂敏感,但同时,它会让你在做坏事之前经历更多的煎熬,做了错事之后产生更多的忏悔,从而不太容易变成一个坏人,呵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林庆:读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词条  林庆:读中文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