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平均地理知识差得离谱。这一点,不仅尽人皆知,他们自己也毫不隐讳。有识之士搞调查、办研讨、挖根源、想对策,奔走疾呼了几十年,可收效甚微。普通美国人对发生在那片广袤富饶的北美大陆以外的事情,既不了解,更没兴趣;仿佛生活在桃花源中的先秦移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这种普遍存在的“地理历史无知无畏症”互为因果,一方面,美国的地理、历史课程,特别是关于国际的部份,在初高级普及教育中严重缺失;另一方面,从六十年代以来,国际新闻在美国媒体报道中的比例,无论在广播电视中,还是报纸杂志上,都呈逐年递减之势。有资料显示,这种下降螺旋在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更加明显。虽然9/11的恐怖袭击短暂打破了这一趋势,国际新闻报道数量和读者兴趣都有所回升;但毕竟积重难返,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人的基本地理历史知识还是令人难堪地远远落在后面,与其超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2006年5月份,一份由美国著名的“国家地理学会”和Roper公共事务调查局联合发布的调查结果,再次让有关的专家羞愧得抬不起头来。这是一项对美国18到24岁年轻人进行的地理知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四分之三的被访者不能在一张亚洲的地图上找到印度尼西亚,也不知道那里绝大多数人口是穆斯林---虽然仅仅2年多前,那场史无前例的海啸曾占据媒体的主要版面达几个月之久。关于中东的报道一直是美国国际新闻的重点,可是,同样高达四分之三的被访者无法在中东的地图上找到伊朗或是以色列。以文风辛辣讽刺著称的美国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在100年前曾无奈地慨叹道, “战争才是上帝教美国人地理的办法。”可是,美国从2001年发起的反恐战争已经打了将近6年,自己伤亡近3万人,耗资超过6000亿美金; 可在被调查的美国人中,90%找不到阿富汗,三分之二不知道伊拉克在哪儿。更可笑的是,在美国自己的地图上,三分之二的被访者找不到前年被飓风肆虐、损失惨重的路易斯安那州,更有一半的人不知道纽约州的准确位置。中国的迅速崛起显然在美国年轻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印迹---还好,有70%的被访者知道中国的位置;但大部份人以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两倍,而只有18%的人知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语言。
对于本此调查的组织者来说,这个结果实属意料之中。四年前类似的一项调查,美国参加者在地理知识上的得分,排在所有其他发达国家(瑞典,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之后,仅稍稍好于墨西哥。其实,真正让组织者吃惊不解的是被访者对于地理知识无所谓的态度:超过一半的年轻人认为“知道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或是会说一门外语,虽然重要,但并非必需”。在知识、信息、资本、商品和人才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在全球范围内不停流动的今天,在一个GDP占世界四分之一、军事开支占世界一半的超级大国里,为什么年轻人却如此封闭、自赏,甚至可以说跟不上时代呢?为什么当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政经力量深刻影响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并直接间接插手几乎所有国际事务时,美国媒体对世界的报道却在萎缩、边缘化,而出现在普通美国人脑海中的世界图象又是如此失位、破碎、扭曲呢?
可能的解释有这么几种。首先,美国是超级强国,武林霸主;既然无与争锋,自然唯我独尊,不屑它顾。再者,美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既无强敌环嗣,又有两洋屏障,所以普通百姓得以“跳出三界外”,不闻不问窗外事;当然,也可能是决策者统治阶层故意采用“愚民政策”,或者是教育部门失职短视,或者是普通民众养尊处优,不思进取。等等,等等。
本来,行文至此,也该盖棺定论了。可是,几个费解难缠的问题偏偏又此起彼伏地在大脑皮层上跳动,让人不能妄下断论。比如,“既然美国人对地理知识如此无知无趣,那么,又是谁在订阅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呢?” 这份1888年创刊的杂志,由美国的“国家地理学会”出版, 是一份以提高人们地理历史知识、增强文化自然资源保护意识为宗旨的著名月刊。100多年来,这个当初只有33名成员的非营利组织,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集历史、地理、教育和人文自然资源保护为一体的机构。每个月,通过印刷、电子和互联网媒体,它都用30多种语言向全球大约3亿订户提供各种图片、专题片、专访和调查报告。在美国,《国家地理》是随处可见的畅销杂志,由“国家地理学会”推出的“发现频道” (Discovery Channel) 和“历史频道” (History Channel) 也是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对于与地理历史有关的考古调研,美国的政府投入和民间支持也非其他国家可比,而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为什么在一个对基本地理知识漠然轻视的国家,偏偏又存在着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地理历史教育机构和出版发行物呢?另外,虽然对于周围国家的历史知识、地理位置兴味索然,不甚了了,但美国人对于外层空间、火星探险、“星球大战”等话题却是如醉如痴,很多人谈起来如数家珍。最后,更引人深思的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100多个军事基地,几乎遍布世界各大洲大洋,常驻的军事和后勤人员及家属以数十万计;每时每刻,天上穿梭着成百上千美国的侦察卫星、间谍飞机、战略轰炸机,水上水下游荡着成百上千艘美国的战舰、航空母舰战斗群、攻击核潜艇,所有这些操作人员在监视屏幕上、探测仪器里、GPS定位系统中看到、听到、触摸到的地理知识,是单纯的书本概念所能比拟的吗?
关于美国人和地理知识的过节,也许最恰当的概括是:平均而言,美国人的地理知识可能不可思议地差;但真正熟悉地理知识的那部份人,其知识深度和知识运用能力,却是超乎常人地强。这种知识结构上的不平衡和巨大落差,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来说,意义深远。一方面,普通美国选民地理、历史知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有关民意调查的失真,和政策制订基础的失实。比如,很多反华反共团体就是利用大部分美国人根本不知道台湾、西藏的具体地理位置,而诬蔑指责中国政府所谓的“侵略性”。另一方面,一旦美国外交政策在政府的授意、媒体的鼓动和民意的追随下,酝酿成形,其执行实施起来的精确、专业、和效率都不容低估。美国反恐战前夕,摧枯拉朽一般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剑指偏锋直捣萨达姆的巴格达老窝,便是这种地理实用知识和能力的体现。
美国总统在世界某个地方出现紧急情况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我们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在哪里?”他不用知道那个惹事国家的位置,他只要知道自己航空母舰的位置就够了。这个重复了无数次的膝跳反射式的反应,不知道是美国的幸运,还是世界的悲哀。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布什总统绝对不是《国家地理》的忠实读者。2001年6月,在瑞典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刚上任不久的布什这样回答一个关于非洲问题的提问,“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来谈论非洲,因为非洲这个国家目前正在遭受恶性疫病的折磨。” 对不起,总统先生,非洲是个大陆,不是一个国家;关于这个事实,《国家地理》肯定介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