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袁绪程:寻找改革的新突破口

  

  危机催生改革。一轮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断了中国的增长模式,人们再一次把眼光聚焦改革,寻找改革的新突破口,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转型。

  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轨迹看,变革依次在“三个层面”上演进:一是以经济层面的改革为主,政治、社会层面的改革为辅;二是以社会层面的改革为主,经济、政治层面的改革为辅;三是以政治层面的改革为主,经济、社会层面的改革为辅。三个层面交替进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可称为“三次改革论”。

  不言而喻的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们已进入第二层面即社会层面为主的改革,也就是说,现在要大力推进的是“第二次改革”,寻找“二次改革”的突破口。从理论上讲,突破口是任意的,可以有N个突破口,但从实践的可操作的角度看,突破口的选择则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二次改革的突破口应是“综合配套”的,而不能孤立进行的;是得到上级(直至中央)默许、认同或授权的基层或局部的改革试验性的,而不是中央预设的、上层的或全局性的;是克服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或升级的各方面都受益的改革,而不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不紧密且无动力的改革。按此选择原则,我们认为民办教育体制改革和基层综合配套改革可作为改革的新突破口。

  1、民办教育体制改革。30年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重启了非财政资金投入的民办教育或社会办学。民办教育的兴起对中国教育事业及产业的发展与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民办教育机构达11万所,在校学生近3000万人。但是,由于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民办教育体制仍处于“四不像”或“非驴非马”的状态。正由于民办教育的体制不清、身份不明,产权含混,投资基金和捐助基金难以大规模进入民办教育领域,民办教育的出资者或举办者也不可能确立长期战略,难以做强做大,一些中小民办教育机构资金匮乏,陷入种种困局之中。改革的方向就是重新界定民办教育机构的法律地位,允许民办教育者自由选择改制转轨为营利性的企业法人或非营利性的社会事业(团体)法人。在条件成熟地区,可进行“民办教育机构”转轨改制试点,民办教育机构改制转轨无疑会激活教育投资,吸引各路资金和人才进入本地区,促进教育产业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增长,相信地方政府会有积极性。

  2、基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启动“第二次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现已有7个国家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以参照其模式,在发达地区选择一些乡镇(尤其是镇)进行政治、财政、司法、社会组织“四合一”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其基本做法是:将乡镇党政首脑直选的政治改革、财政的公共化改革、民事独立审判的司法改革、以及培育非政治性NGO组织的公民社会的改革配套进行,有步骤地、系统地推进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相信某些发达地区党政领导有此积极性。

  总而言之,大力推进社会领域为主、经济、政治领域为辅的改革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寻找新的突破口,尤其是大胆地进行各项改革试点,不论是对于当前还是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载于《中国改革》第6期卷首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袁绪程:寻找改革的新突破口  突破口  突破口词条  寻找  寻找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