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陈志武:给农民转让土地的自由

  

  很多人回首过去这些年,认为市场化改革使得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加大,应该要强化国有经济的比重,强化国家对于资源的控制和对于收入的控制。坦率地讲,这些人说这个话、做这种判断时根本就没有看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实际数据。原来我们所信奉的通过搞集体经济、国有经济、通过征税来实现共同富裕、降低收入差距的愿望跟实际看到的结果是正好相反的,把这么多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最后必然产生一个结果:有权的、有关系的人有机会增加收入,因为他们更能够掌握全社会集中起来的资源;没有权、也没有关系的人找到一份工作就很幸运了,只能作为工薪阶层或普通工人,由此产生的财富结构和收入结构在过去经济制度的安排之下,带来了很大的扭曲和收入机会的不平等。

  改进中国社会劳动收入分配的一个路径,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市场。去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公布的文件让很多人都很高兴,因为那次的报告里重点谈到了在全国范围之内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市场。可惜的是,从去年10月到现在并没有明显看到任何实质性的举措。这种改革如果不做,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不建立起来,除了城市老百姓之外,对于中国整个收入分配的曲线影响最大的一块肯定是农民。 对于农民来说最核心的资产不是他们的智力资本、也不是他们的双手,而是他们的土地。现在他们的土地不能周转、不能买卖,也不能做抵押,农民最核心的资本是不能动的。

  而城市人的核心资本是人力资本,是自己的一双手,是自己的智力资本,过去这些年劳动力市场被越来越放松,原来换单位都要领导批,不能随便辞职,否则不给你把档案发出去,但这些年劳动力市场越来越放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人最核心的资本,人力资本被流动起来了,由此带来了收入,城市收入的增加和福祉的上升;但农民最核心的资本照样被锁在那儿不能动。这是一种不对称的改革,对城市人更优惠,但对农民更加不公平,这方面的改革必须进行,要把土地交易市场搞活,以土地使用权为基础做抵押的限制必须要放开。

  土地流转的批评者认为,城市人的劳动力是可再生的,不会一次交易完;如果农民把土地交易出去了,就变得一无所有了。但并不是所有农民都会这样选择,至少要给他们选择的空间,有能力的人可以进入城市,而且会在城市活得很好,找到的工作也很好,为什么不可以把他们的手脚放开,让他们可以选择卖掉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把一家人搬到城市?

  不管是从哪个国家的经济或是经济学一般道理来看,帮助农民最好的办法,甚至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离开农村,从整个家庭的收入状况、生活改善的角度来讲,农业是不可能有出路的,道理很简单,每个人每天三顿饭,最多四五顿饭,不会因为中国人的收入增加而变成一天吃十顿二十顿饭,原来穷的时候一天才吃三顿饭,没有人这样做。换句话说,人的生物热量需求每天大概是3000卡路里左右,如果吃的东西太多,一天吸收到身体里的卡路里超过3000,那就很快会长胖。很多人说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要在农村推广科学技术,他们以为这样做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但实际的效果是把农民的收入变得更加没有增长前景,几个人就可以生产更多人所需要的食物和热量,这就意味着更多农民没有工作做,被挤掉,除非中国人口非常快速的增长,否则整个中国对于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不会增长太多,每天3000卡路里的上限从生理的角度限制了对于农产品产出的需求不可能增加。

  农业占GDP的比重现在也就是10%左右,30年前还有70%;美国也差不多,在200年以前,美国的农业产出占当时美国GDP的70-80%,但现在农业产出不到美国GDP的1%,中国也在走这个路,所有国家都在走这个路,就是因为人每天吸收的热量最好不要超过3000卡路里,超过就不行了,你再通过三农发展农村,让更多农民留在农村,以为是在帮他们的忙,实际帮的是倒忙,把农民和他们的后代锁定在一个没有出息,不可能改善收入和生活前景的农业中了。

  中国最后也会出现农业产出占GDP比重不到1%的局面,这些人以为不让农民放弃土地好象是帮了他们,其实不是。从中国过去的历史和其他国家的历史来看,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帮助农民的想法和态度、政策建议,从实质效果上来说是害了农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陈志武:给农民转让土地的自由  陈志武  陈志武词条  土地  土地词条  农民  农民词条  转让  转让词条  自由  自由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