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后,美国调整了其全球安全战略,受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影响,世界各大国纷纷调整战略,国际格局和地缘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全球地缘战略和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9.11事件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
1、9.11事件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最大的变化就是中美地缘战略的直接接触。美国出兵阿富汗,驻足中亚各国,美国的影响力直接逼近中国的西部边界,与中国发生直接的地缘上的接触。与此同时,受反恐斗争的影响,美国插手南亚,改变了传统的扶印抗巴的南亚战略,调停印巴冲突,美国影响力开始介入南亚。在东南亚,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军事援助、联合军事演习、帮助打击恐怖主义、直接驻军等各种不同方式开始重返东南亚,扩大了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在东亚,美国加强了已经存在的美日韩军事同盟。近期,美国积极发展与蒙古的关系,支持和推动日本首相小泉访日。中美之间在中国的周边地区发生了地缘上的直接接触。
2、周边国家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从而带来了中国周边整体环境发展的变化。整个周边环境可以概括为“西乱、南急、东忧、北稳”的格局。
西乱,是指经历过阿富汗战争的中亚地区,虽暂时稳定下来,但东突势力与俄罗斯的车臣武装叛乱分子、阿富汗本·拉登的残余势力相互勾结,会继续兴风作浪。中亚地区仍难立刻走向完全和平。
南急,指的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政局不稳或矛盾重重。受到恐怖主义影响,南亚印巴冲突有上升趋势,南亚随时有爆发军事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可能。东南亚虽然目前局势相对稳定,但由于各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不景气,加之东南亚有广泛的伊斯兰信仰,恐怖主义在东南亚具有一定的势力,东南亚各国存在很大的隐患。目前,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都面临国内统治巩固和政局稳定的问题。
东忧,指的是东北亚的日本右倾、朝鲜统一、台湾海峡、南中国海等传统热点问题始终是隐患。日本借反恐之机,不断突破国内和平宪法的限制,走向军国化和右倾化,中日之间一直缺乏信任。朝鲜半岛局势更是扑朔迷离,金正日的走向令人捉摸不清。台湾问题面临民进党的渐进台独的危险。南中国海也是一个可能引发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恶化的潜在因素。
北稳,指的是,中国与北方的俄罗斯和蒙古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双方边界问题基本解决,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得到稳步发展,一段时期内合作友好的关系状态不会发生变化。
但总体上来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处于冷战结束以来较好的时期。美国明确以恐怖主义取代“潜在威胁敌人”成为美国安全威胁的主要敌人,美国与中亚、南亚、东南亚以及东北亚各国的合作的重点都是反对恐怖主义而不是遏制中国。这为中国创造了一个最大的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美国积极调停印巴冲突,帮助东南亚各国稳定国内政局、镇压武装叛乱,推动和支持日本首相小泉访日,抑制陈水扁的“台独”倾向等举措都有利于中国周边的稳定。近期看,中国的周边环境总体和平,局部动荡;总体有利,隐患不少;机遇大于挑战。
3、大国关系的变动和周边地区有关国家的对外战略的调整。大国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中美俄三边关系的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和美俄关系的变化。俄罗斯从世界大国的定位调整为聚焦周边的地区强国的定位,俄罗斯的战略收缩和美国反恐斗争的需要,带来美俄关系的大发展,美俄在反导条约、削减战略武器、阿富汗战争、北约框架协议等方面都达成了协议。与美俄关系发展同时,中俄战略性伙伴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将于10月份举行历史上的首次联合军事演习,表明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和安全领域得到进一步加强。美国把“东突”列为恐怖主义组织后,中美之间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但另外一方面,中美俄关系中美国的力量和影响力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中国奉行“不当头”的韬光养晦战略,现在俄罗斯又实行西倾政策和收缩战略,更使得美国在三边关系中居于主导。
与此同时,中国周边地区各国都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对外战略,从传统的依赖一个大国的外交战略改为倾向于在各个大国之间实行均衡的大国外交战略。从中亚各国允许美国驻军、南亚的印巴欢迎美俄介入、东南亚各国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到北朝鲜谋求与美国直接谈判和举行朝日首脑首次会晤,这些都表明中国周边各国在外交战略上都实行了一定的调整。
二、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挑战
9·11事件以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需要我们辩证看待,慎重处理,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存在的消极面。既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改善我国的周边环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和平的周边环境,也要积极地防患于未然,对存在的隐患和威胁不能掉以轻心。
1、中美地缘战略上的直接接触,虽然增加了中国的地缘战略压力,但也不能完全把它看作是美国对中国实行地缘战略上的遏制包围。美国驻足中亚、插手南亚、重返东南亚、巩固东北亚是客观事实,但地缘上的中美接触,不代表战略上的中美对抗。美国的主要动机还是为了反恐的需要。美国已经明确把恐怖主义当作其国家安全的最主要威胁对象,因此,从战略上来说,中国摆脱了“中国威胁论”的不利外部环境,获得了一个难得好时机。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好的外部安全环境,也是我们面临较好的周边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有借反恐为名,行全球霸权战略之实的做法,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和警惕。一旦美国在我周边形成包围态势后,在伊拉克问题解决后,把恐怖主义概念扩大化,从北朝鲜扩大到整个中国,就会出现以反恐的名义,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应该竭力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为此,我们应当把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存在当作一个维护中国周边稳定,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论的疑虑,推动中美全面战略安全合作的机会而竭力避免演变成中美之间战略遏制反遏制、包围反包围的直接对抗。
2、具体到周边地区来说,也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况。
在中亚地区,阿富汗战争虽然结束,但本·拉登并没有被消灭,目前阿富汗内部各个军阀仍然拥兵自重,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新的内战。中亚地区受到三股势力的影响,局势难以稳定。美俄中三国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上的争斗可能会加强,上海合作组织面临冲击。虽然“东突”势力被列为恐怖主义组织,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它有利于我国打击疆独分子,维护中国西北边疆的稳定。但也有挑战,美国会以打击“东突”为名,长期驻军中亚,甚至可能以此为理由干涉中国新疆。这必须引起中国的高度警惕。
在南亚,美国出于反恐全球战略的考虑,不希望南亚爆发印巴冲突和战争。为了得到巴基斯坦支持打击恐怖主义,美国改变了以前的重印抗巴的南亚战略,开始调停印巴冲突,插足南亚事务。这客观上有利南亚的和平稳定,也为中国南部边疆的稳定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但美国插手南亚,可能使得传统上的中巴关系受到冲击,削弱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美巴关系的接近,会带来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的微妙变化。
在东南亚,美国重返东南亚步伐加快。其目的在于帮助东南亚各国打击各种恐怖主义和反政府武装,有利于东南亚各国的政局稳定、经济复苏。但美国的介入,带来了南中国海问题的复杂化。美国的反恐主义的战略目的与东南亚各国或多或少存在的对中国的日益强大的担忧,这两者的结合推动了美国介入的合理化。对美国来说,达到了反恐和介入东南亚的双重目的,对于东南亚各国来说达到了借重美国打击国内恐怖主义、巩固国内政局和平衡大国关系、抵消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双重目的。
在东北亚,朝鲜半岛仍是个变数。北朝鲜难以捉摸,金日成一直想抛开中国,直接与美国接触,提高自己的地位。虽然遭到美国的拒绝,但近期金日成展开了大国首脑外交攻势,在中国、俄罗斯、日本之间穿梭。北朝鲜的大国外交攻势,一方面表明了北朝鲜改变了以前的闭关锁国的僵硬政策,有利于推动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但另一方面,北朝鲜的很多举动令中国很难把握,对中朝关系将会带来冲击。而且,美国虽然目前支持日本首相小泉与北朝鲜金正日会晤,但不代表朝美矛盾的解决,北朝鲜仍然被美国列为“邪恶轴心国”,美国对北朝鲜的态度和北朝鲜的外交走向成为朝鲜半岛以及整个东北亚的未知数。
总的来看,周边出现四个集中地带:中亚、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每一个集中地带都存在大国之间的折冲,尤其以中亚为最典型。而这四个地带的地区国家都改变了以前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倾向于采取在大国间展开平衡战略。以此突出自身,改变不受大国重视的局面。在中亚,各国一方面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但一方面仍然保持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同时也重视与中国在边界、安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重视上海合作组织。在南亚,印开始倾向于在靠近美国同时,也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巴基斯坦在坚持与中国的传统关系的同时也积极靠近美国。在东南亚,各国更具有引入美国以平衡中国的目的。朝鲜半岛的金正日更是一直谋求与美国直接对话,在美中之间凸现北朝鲜地位。
上述倾向的一个结果就是美国影响力的扩大,使得任何一个地带都有美国的存在,都使中美之间直接接触。中美关系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使得各个地区的地区合作框架得以良性发展,形成中亚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东南亚以10+3框架为模式 ,朝鲜半岛以四方会谈为形式的各种类别的安全合作模式。如果中美关系恶化,那么所有的上述安全合作框架都将会被架空,直接导致中美之间的对抗。
所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向根本上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9·11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好坏更加的取决于中美关系的阴晴变化。如果说以前台湾问题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变化发展的话,那么现在随着中美地缘战略的直接接触,整个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都将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因此,中国的周边安全将也因此随着中美关系的波动而更加的具有波动性。
三、对策建议
1、对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应该辩证看待,既不能草木皆兵也不能麻木不仁,对美关系应注意处理好反恐与反霸的关系。
对待中美关系应该慎重,辩证看待。既不能因为美国地缘战略靠近而过分宣扬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也不能面对美国逼近中国周边的客观现实而目然不视。如果反映过分强烈,草木皆兵,则容易引起美国的反弹,转移美国的反恐注意力,容易祸水自引,最终带来中美之间的真正对抗。但如果目然无视,容易助长美国的霸权行径,使得美国得寸进尺,借反恐的名义,进一步推行全球霸权,包围压缩中国战略空间。所以,对于美国的反恐行动应该给与理解和支持,但对于超越反恐斗争范围的举动应该给与抵制和反对,注意处理好反恐与反霸的关系。
2、注意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继续坚持睦邻友好的原则。要搞好周边关系,注意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发展自己的实力,只有力量强大才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周边地区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取代或者抵消美国在我周边的影响力。
第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和合作。如果不能让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壮大给以理解和信任的话,则只能增加他们的恐惧,助长“中国威胁论”。因此,应该积极提倡和参与周边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和对话。提倡朝鲜半岛的四边会谈,东盟的10+1框架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加强等各种形式的多边合作对话。
第三,对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的部分调整给予理解和支持。中亚、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周边各国都想引入美国甚至俄罗斯的力量,以平衡中国的强大。对此,应该给与一定的理解,一定程度上美国的介入,更有利于维护当地的稳定和消除地区国家对中国强大的担心。在中国周边几个地区,分别建立中、美、俄、日、印等相关大国参与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有利于中国周边的和平和稳定,有利于中国处理好与这些周边国家的关系。当然,在推动这些多边合作时,应该坚决反对的是美国与这些国家的不对等关系,更加反对的是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带有军事结盟性质的关系,美国只能介入而不是控制这些周边国家。
3、以反恐为契机,加强与周边国家在经济、安全方面的多边合作,积极主动地引导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环境向有利中国的方向发展,在中国周边地区应有所作为。
应当承认,目前周边各国与美国的合作主要围绕反恐斗争展开的。经历了冷战的周边各国在反对霸权主义方面与中国具有共同性,因此,不应对周边国家与美国的关系发展过分敏感,否则容易引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应积极主动地以反恐为契机,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经济领域的多边合作,发挥中国的大国地位,以此来抵消美国在反恐中的地位,并与周边国家一道抵制美国把扩张霸权与反恐融合在一起的做法。这样不但可以维持一个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而且可以抵制美国的地缘战略上的霸权渗透,赢得周边国家的信赖,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日益强大的担忧。中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应该有所作为,而不应该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