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周刊》发表文章《团中央书记为何不腐败》,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先生。该文经网络转载,引起广泛热议。人们关注的,不仅是团中央书记不腐败这一历史事实本身,同时也关注从这一现象中引出什么样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团中央历任近百位书记为何不腐败?詹文指出了三点:首先,领导带头,树立榜样;其次,素质较高,品德优良;第三,志存高远,不贪小利。以笔者曾经当过共青团干部的亲身经历,觉得以上分析是有道理的。一个是自身素质,一个是优良的小环境,这两个方面的确是廉洁从政所不可或缺。因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构筑抵御腐败的防线,十分重要。
然而,在腐败高发的大背景下,团中央书记不腐败毕竟只是一个特例。如果从这样的特例出发得出结论,认为我们的体制机制是好的,成为腐败分子只是因为个人素质和小环境不好,那就是一种错误的解读。制度是解决普遍性、经常性问题的。一种制度,只在少数地方、少数部门、少数人中得到遵守,只能说明体制机制出了问题,必须加以改革。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特例总是存在的。即使在封建王朝,也有包拯、海瑞这样的清官。当然,包拯也好,海瑞也好,除了他们自身的人品官品值得称道,并不能证明宋朝和明朝的政治制度不需要改革。
李瑞环同志曾经指出: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全局指导上想办法。腐败问题,正是一个反复出现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则在于权力的过分集中和缺乏制约监督。2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节日腐败:盯紧‘一把手’权力是关键》的文章,编者在按语中指出:“透过形形色色的节日腐败案件不难发现,虽然反腐倡廉机制、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健全,权力寻租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一些地方的‘一把手’依然频频‘出事’。如何把权力装进‘笼子’、让权力安全运行,怎样让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仍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党内民主建设需要进一步破解的课题。”根据多年来积累的反腐败斗争经验,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思想教育,一手抓制度建设。只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改善党的领导,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2011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