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传统中国的人,特别是那些知识分子内心植有深深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那现在中国的大学生的内心之中对国家的情怀是否依旧,抑或是变得与传统知识分子、儒生有天壤之别,那又是变为何物呢?今天的大学生的内心又是如何来盛放国家,又是为何会达成今天的大学生的家国观念呢?
一、
一日与一个自称为“任公”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聊天,他的目标很远大,我问了很久,他才道出他希望改变中国的愿望。之前他认为凭着一股热情和执着就能改造很多,但是现实让他有很大的受挫感,他感觉到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如此脱节,书本上的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在繁杂的国家困境面前是如此的无力。同时他感觉到学者和普通大众也是脱节了,一般的大众根本不考虑什么民主、自由,他们即便不咒骂,也不会对学者们的这些吁求有所兴趣。所以他说在改革梦中迷茫,但会将大目标一直坚持下去,先沉淀自己,后追求理想。
现实中他立马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谈了一个女朋友,但是女方的父母坚决不同意,说买不起房的不要。而我问他,是不是女方的家庭比较好。他说,事实上,女方的家庭也一般,也是买不起房子,所以希望女儿找一个能买得起房子的……
谈完之后,我顿时有几个问题,在现今的社会状况之下,还会有多少大学生将家国大事置于内心深处的高位?现在的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又还有几许?在现实无情地打击之下,还有多少大学生能够心怀苍生,兼济天下?而我们又需要现在的大学生对家国的问题保持何种态度?
二、
随着近10多年来大学大量地扩招,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此说现在的大学生不是精英,至少大多数不是精英,应该没什么问题。大学生是干什么的,大学生有什么特殊、特别的地方?自己大学一路走来,至少知道自己的大学是怎么过的,自己身边的学生是怎么过的,老师是怎么教的,学校是怎么管理的。综合本科四年的经历来看,有以下特点:生活“娱乐化”、学习“自由化”、管理“机械化、放羊化”、教育“无价化”。
具体说来,第一、生活“娱乐化”。可以说大学的生活真的是多姿多彩,被奉为“天之骄子”(至少被很多的家长自己认为)的大学生,来到大学校园,开始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大学里的生活设施越来越齐全、体育设施越来越丰富,做什么体育运动都比以前有了巨大的便利,可以随便玩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身等以前比较难以实现的运动,同时大学周围一般都很多KTV、台球厅、桌游店等娱乐设施为大学生准备着,可以说大学生有充足的娱乐的物质条件。
游戏充斥了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是各种网络游戏对战平台的常客,网络公司也为网民开发了琳琅满目的游戏品种:魔兽、麻将、升级、斯诺克、象棋等等,各类游戏应有尽有。而大学生也是网络上各类游戏的常客,游戏深刻地入侵了大学生的生活,非常多的大学生在游戏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沉浸于网络之中。
为什么大学生的生活会如此“娱乐化”,难道是忘记读大学的原本目的吗?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玩游戏可以获得即时的快乐,立马就可以实现满足感,而学习,思考,解决问题,既没有得到学校、老师的太多鼓励,自己也没什么特别的动力,而玩乐却无处不在,周围的同学都在玩,玩得兴高采烈的,大家一起多么开心啊。这样反而一次次的将自己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坚持学习很难,玩乐很容易,便越来越难坚持学习,于是就陷入习得性无助之中,反过来需要冲游戏、玩乐中寻找成就感、满足感。
第二、学习“自由化”,不是说学习的内容有多么自由,而是说学习本身,你可以学,可以不学,这点上你太自由了,顶多你要在意的就是必修课会不会挂科。如果你要出国,要的话混个好一点的成绩的话要可能要稍微注意一下学习。所以每到期末的时候,往往学生宿舍的走廊上都是灯火通明、欢声笑语,大家都拿出凳子来抱个佛脚。因为考试不难,混个及格很简单,不需要天天学,只要考前开个夜车就行了。在这种学习态度之下,学生有可能会主动的读多少书吗?天天好学的不一定能考得过考前抱佛脚的学生,那谁还会去努力学习呢?而且大学的很多课程既无趣又无益,很多老师抱着PPT念了半天,敷衍了事,根本就没有把心思放在教学之上,到了期末考试就帮学生划范围。管的越松的老师往往还被学生奉为越好的老师。正是在这种教学双方都消极的状态之下,学生的学习真的“自由”了,学生便变得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不爱钻研问题,最终学生啥都学不到。
第三、管理“机械化”、“放羊化”。在大学的管理中,既机械,又放羊。机械是大学这个大官僚机构认为该卡死的东西给你卡得死死地,让你不得动弹,没有什么机动、商量的可能性。而放羊则是对它认为不必管的东西,诸如学生的一些私生活,学习状况等方面,统统不管,大学就是一个大草原,收了钱,有了羊,你自己随意吃草吧,羊儿自身要加强自我管理,自己动手,实现自给自足。
在管理这点上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通常在大学团委管辖下的社团,经费、组织、活动等等都需要团委的审批,这直接就把学生的社团活动能力阉割了大半,既没有钱,活动有需要各种审批,敏感性的事务又不能做。原本应该是最有生机和活力的大学生社团成为十足的鸡肋。在高压管制下的大学社团受到极大的限制,不能谈理想,不能做感兴趣的事情,不能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结果只会是把大学生逼回宿舍去做宅男,逼回网络去做愤青,逼回娱乐的地方去游戏、玩乐。
因此,大学的学生社团往往不是以政治性的社团而存在,而是以娱乐活动吸引人,诸如组织歌手大赛、舞会、晚会、等娱乐活动。在大量的团体娱乐活动中,大家可以轻松地在一起玩乐。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在社团组织的组成上来看,一个4000多人的小学校,文学性的社团就有7-8个,XX文学社、红楼梦协会、耕读社等等,而政治性的社团,诸如时政协会等理论社团则叫得最响,似乎站得位置最高,但是最后往往变得最冷清。
因此,大学管理部门“机械”和“放羊”的结果只能是让大学生弃重就轻,既然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都不能做,那就选择你不管的事情,尽情地娱乐。虽然这不是绝对的结果,但事实上,大学的很多做法客观上导致了大学生逃避责任,选择娱乐的后果。
第四、教育“无价化”。这点不是说大学的教育无价,异常珍贵,而是说大学太缺乏价值的教育。在大学之中,很少老师会教育学生哪些价值是重要的,学生应该秉承哪些价值,去追求哪些价值,更不用说一个学校去鼓励学生去追求那些重要的价值。学生在这种“无价化”形成的是实用主义、官僚主义、功利主义的作风。
学校教会学生的是怎么搞官僚,在学校里你这个主席,我那个部长的,好像大学生都是“官”一样,还有些学生还真的要体验一下“当官”的感觉,体验一下下属对上司的奉承和谄媚。对下一级的学生吆喝来训斥去,真把自己当官。学生会、社团还真有模有样的仿照国家的一些机关监制,主席、副主席、办公室、理论部、实践部、培训部、外联部、后勤部……机构简至比一些机关部门还多。
学校教得学生不要自由,不要民主,只要奖学金,只要入党名额,只要荣誉。这些大大小小的利益,对很多世俗化的学生来说,比那些自由、民主、公平、正义重要多了。在这样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价值,不要价值,只要有功利就可以决定他们的判断。而且在大学之中,对民主投票等制度的探讨少得可怜,没有多少的学生会对班级、社团的换届的民主程序感兴趣,没有多少人会去反对已有的决定方式,更不用说去思考更民主、理性的制度。
为此,在如此的“四化”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说大学生能够在大学中能够得到自由、民主的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民主的素养,恐怕没有太多人相信。我大学一次都没有参加过人大代表选举,唯独一次有点意愿想参加,却因为系里规定要选系里的某个老师,那就干脆不选了。认为大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自由素养的人真应该回到学校,仔细地看看,大学是怎么培养的大学生的,这真不是在贬低学生,只要去大学稍微看看学生的万象,就可以窥探出大学生的现状。梁任公在一百多年前就宣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就今天的局面看来是会让梁任公失望了。
三、
是什么造成了今天大学生的境况?除了大学的教育之外,又还有哪些原因?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太大的压力束缚住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脚步。在现实的冲击之下,大学生不仅仅要面对父母的压力,还有未来女朋友及丈母娘的压力,还要顶住自己和和周围人一次次对比的压力。
为什么现在路上车多得都堵成那样了,而我连个好点的自行车都不敢随意买,为什么人家能够建成上百层的大厦,而我连大厦里的一块瓷砖都买不起,为什么人家几十万一桌的年夜饭都吃得起,而我每个月总还想着怎么能从饭钱中多省一点下来。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没有太多的背景、家境一般的大学生,都得面对房子的问题,就业难的问题,父母健康的问题,未来孩子的出生、上学、衣食住行的问题,家庭的日常开销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随便可以解决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所要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现在的大学生之多,就业压力之大,让很多大学生难以喘气。在比任何社会都更“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不想着怎么突破困境,那后果是很悲惨的。
正是在这种境况之下,很多的学生早早地就想好了,该怎么去千里单骑独闯公务员的独木桥,去到“体制内”去,该怎么去无时无刻不熙熙攘攘的劳动力市场去淘金。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这上面了,也就没有太多的心思看好书,想问题。在这种条件下,谈太多的理想,自己的理想,甚至国家的理想,那对大多数的人来说,真的是太奢侈了,连自己的生计的问题都不能解决,谁还敢想太多的家国问题,更何况自己本来就读的书不多,思维也比较混乱,自己的被脑子灌成一团浆糊,太多的事情都想不明白,没想明白,想了太多又有何意?而且这个国家现在贫富悬殊、公平欠失、腐败横流的面目也让人难以对国家有太多的关怀,还是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实际一些。
四、
在现在的情况下,很多了对大学生失望至极,在唾骂现在大学生的无能、无用,是垮掉的一代。但我想如果我们能够理清大学生为什么以及怎么样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可能我们就能更加理解今天的大学生了。造成当前的局面绝不仅仅是大学生自己的问题,整个体制、环境造成现在的大学生难以承担起民主的重任。书本所学的、老师所教的根本就知识上、实践上都不能满足民主运转的要求。同时对学习丧失了兴趣,随着社会的潮流,极容易被吸纳到社会的话语体系之中,再加上来自各方面强大的压力,足矣将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理想抱负统统消灭殆尽。
可以说现在中国的一个大的困局就是似乎把人都拖入到不可能之中,让人们总是感慨“太难了”、“不可能”,让人都不敢去想象中国下一步的结果。在每一步的行动中都遇到黑暗、不公、困局,而这是单个人远不能解决的。更可怕的是这种想法深深地嵌入到现在的年轻人中,特别是大学生中。在一个看不到太多希望的社会、时代,可以想象原本是最用冲劲,最具创造力的年轻人会多么沮丧,而这会怎么影响中国,真的谁都不能断言其中的危害。
因此可以说,今天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变得难以寻觅,一味地强调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反而变得不实际,而不如将这些带有道德性的庞大的重任转为更能够实现的个体性的目标:个体公民的成长。
人人为自由则自由可待,人人为权利则权利可期。当一个如此之大的家国重任置于任何一个个体上,在今天来看都是无比沉重,几乎不能完成的重任,与其让人在重任之前,消极丧气,不如将年轻人的未来生活引入实际的、现实的、积极地、可以完成的道路上。这条道路之上,可能家国不是多么神圣的,不是让多少人为之流血、为之痴狂的东西,而更是实实在在的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命运的关联,个人真正的与国家共生共长。有公民才有真正的属于全民的国家,有属于全民的国家,对国家的情感才可能是全面的、深厚的。
为此,可以不期待今天的大学生有多么强大的以国家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大学生终究是要毕业,走出社会,会变成一个完全的社会人,面对各方的压力,会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大众的一员。为此也应该把大学生当做普普通通的一员,大学生和所有的其它国民一道,为争取自身的公民的各方面的权利所奋斗,以此推动为国家的每一步的变革。
因此,今天的大学生是否能够向公民转向,脱下稚嫩、脆弱的光环,面对实实在在的社会、实实在在的国家,去谋求自己实实在在的人生,这可能比大学生担着沉重的家国情怀更为重要。同时也需要国家、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去推动教育的改革,给大学松绑,大学意味着活力,大学生意味着最鲜活的动力。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国需要大学、需要有活力、有思想、有能力、有价值的大学生,他们代表着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