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金溢波:国人的尴尬:只见“现代”不见“化”

  

  最近看到一部《柏林爱乐亚洲行》的记录片。表现的是音乐总监西蒙拉特爵士率领他的柏林爱乐访问了亚洲国家的几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和首尔。当看到北京,上海的镜头时,只见不是扫大街,做油条的;就是拉琴卖艺,烤羊肉串的。我们引以为傲的“现代化”场景居然连一秒钟都没有看到。而其他城市则不是机场就是高速公路;不是流光溢彩的夜色,就是繁华热闹的街景。

  我忍不住一笑,用国人目前的集体思维方式看到这里一定会想,这德国佬是不服中国倔起,坐了他曾经的老二位置,酸溜溜的,只拍些破旧场景。也可能是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问题在作梗。联想到七十年代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尼拍摄的纪录片《中国》,那是一部当年被定性为丑化中国的“反动”影片,曾让全国人民群情激愤。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想,所谓“现代化”,“现代”是表象,“化”才是内核。“现代设计”的概念来源于德国魏玛包豪斯学院。一个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强国,货真价实的现代化祖宗国家会对你这种无“化”之伪“现代”感兴趣吗?所以,这些镜头似乎在告诉观众,中国是形式上“现代”其表,实质上落后依旧。

  中国是在对什么是“现代化”缺乏起码认识的前提下开始“现代化”建设,一切都是突如其来,一切都是措手不及。尽管有些无奈但也不得不带着“逼上梁山”的悲壮走向“现代”。

  西方人讲的是护旧创新,没见过巴黎老城区有高架穿城而过,欧洲城市或小镇大多有几百年历史,并不具所谓的“现代感”,而正是这种“守旧”与坚持,才使得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得到完善的传承与保护。西方国家的神清气闲,那种安逸,宁静会让喜欢热闹的中国人心生“恐惧感”。

  中国人讲的是不破不立,破旧立新。这任长官铺平马路,下任长官“破膛开肚”,只见那,官员们看着“鸡地屁”——年年哈哈哈;百姓们冒着灰尘沙——天天唰唰唰。当用推土机摧毁一片人文历史,新建起高楼大厦时,那叫一个“爽”,官员的“政绩”来了,口袋饱了。随着“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陈良宇之类便落马了。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令人产生五脏挪位的感觉,思路紊乱,朝建夜拆,定不下心,无归宿感,这基本建设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可以让人安心的生活。观念,意识不现代,物质层面再现代也可以把它折腾成“划时代”。胡总书记在党代会报告中前所未有用了口语化的“不折腾”一词,可以想象这是秘书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为的是让广大的“地方诸侯”听着“通俗”,便于领会。其实这后面几乎可以听到无奈的叹气声。

  “现代感”可以用钱做出来的,“现代化”要从脑子和心里“长”出来。按理说,城市里的人是离现代生活最近的,但是因为没“化”,依然是一副“身穿西装,头戴瓜皮帽”的心态。过去没有家电,交通不方便,菜须天天买,如果拿着瓶子三分种能打到酱油,可以说生活是方便的。现在既有冰箱又有车,小店都变成大超市了,还喜欢挤在市中心。

  有朋友在市中心买房,跟我说离学校近,离商场近,离医院近。我不禁“感慨”道:“真是羡慕你,吃饱了没事可以玩玩三天一开刀,五天一插管,没有后顾之忧,想不开时跳了楼送到医院还有救。不象我,只要哪儿一梗就只能一命呜呼。”阿弥陀佛,恕罪,太“恶毒”了。其实不是我“恶毒”,而是他的僵化意识使我产生了“卷廉格”式的联想。还有一位朋友买了市中心的“别墅”,隔壁就是一所学校,每天听着升国旗,奏国歌吃早饭,接下来是向右看——齐,向前——看”……

  中国人向往住“别墅”,把英文house翻译成“别墅”,把townhouse翻译成“联排别墅”,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楚。望文思意,“别”是指“别业”,是居住以外用来享受的第二居所。“墅”是野土,跟城市不沾边。而国人这种“自欺欺人”的“创新意识”倒也为“中国现代化”找到了“合理的注解”。

  由这种思路我突然想到,其实农民是最早住“联排别墅”的,江南一带的农民住房都是墙靠墙,三层楼,前门大院放粪桶,后门出去是茅坑。开发商只不过在这基础上稍作改进,外面套了一件假洋鬼子的外衣,便动辄有几百万,上千万的进帐。如果说农民愚昧,那这些化巨款买了一环二环以内住房的城市“精英”们,呼吸着污染空气,“享受”着热岛效应。整天在车堆里挤来挤去,虽身在“现代都市”,脑子里却依然离不开小农意识的“一亩三分地”。

  著名的“维权专业户”李文博士住在北京的“高尚小区”,而她因区内那些“上流社会”人士们的低俗、丑陋行为,打了无数场的“维权”官司。台湾有个“上流社会”的许纯美,而大陆的“许纯美”不但比台湾多,且比弹丸之地更具“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气魄。器物越现代,人却越原始。温总理在国庆招待会上说:“营造有道德、讲诚信、守秩序的社会环境,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听上去多么象是一位“老爷爷”在教育小“Baby”啊。我们的文明程度原来如此,难怪只在中国才有个机构叫“文明办”。

  在交通工具中,最现代的非飞机莫属。飞机是现代器物,机场是现代设施,是硬件范畴。而机场管理则是现代“化”的体现,是软件范畴。汉字中的“化”太“形象”了,“人”字边一把“匕首”,意思为“人是利器”,“利器”不“利”则难成其“化”。记得朱榕基总理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民航水平很低,飞机老不正点,如果这个都抓不上去,这个国家是没前途的”。中国的机场管理怎么样,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全球都知。

  地铁,高铁是现代的标志,为了加入“现代”行列,就得大干加快上,这叫无奈之“现代”;而两铁相继追尾之事件,则暴露出伪“现代”后面其观念,意识,品质的低下与落后。“现代”设施量多质差,这叫“现代”之无奈。当然,不能否认中国这几十年的进步,但是也不能因此觉得我们真有多进步。

  当我们在模仿国外高楼大厦,幕墙玻璃的“现代感”时,老外们又都回归自然,下乡种田了;当我们在追求宝马,奔驰的“高贵优越”时,老外们开始骑单车,坐公交了。搞得我们只好摸着后脑勺,一脸无辜纳闷的说:“NND,这些老外干哈啦,耍人呐”。

  做“跟屁虫”的确有点孬,吃的跟别人不一样,却要闻着人家的“屁味”猜着里面的成分,即使争得面红耳赤,却还常常猜错。

  如果有人问:“中国现代吗?”

  答:“现代,但是还没‘化’”。

  问:“为什么呢?”

  答:“因为‘顽固’,所以不‘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人  国人词条  只见  只见词条  尴尬  尴尬词条  不见  不见词条  现代  现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