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陶东风:我理解的人文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学”?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我想从一个角度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第一、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凸显价值性,把价值性而不是把知识性和工具性放在第一位。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不是“高四语文”,我认为它是“净化且优化大学生之精神素质”的教育。借用《大学新语文》主编夏中义先生的话说,它的功能是帮助学生“精神成人”。“精神成人”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它标志着一个人在对待和处理世间万物、社会人生的时候有了一个内在自足、持久稳定的价值标尺,不为千变万化的世事变迁轻易改写。这是充实一个人的“内存”的工作,也是我们的大学教育最缺乏的。这就涉及我们的大学理念的问题。“大学”的本意是“大人之学”,扩大人的境界的学问,也就是使得人的精神世界变得博大的学问。我理解这样的立足于价值性而不是工具性的学问是有助于扩大“内存”的。“内存”不足,境界即低,境界低的人即使发迹了、显达了,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其次,这样高远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宗旨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实起来却很难。凸显什么样的“价值性”?如何凸显?我的回答是:凸显人类的普世价值,舍特殊主义而扬普世主义。我一直以为,通过人文教育来树立一种普世主义的价值观,是一件非常紧迫的文化和教育使命,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中这点显得尤其紧迫。从现实看,人们普遍认识到:90年代以来社会上流行的“无边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思潮,它们都是影响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消极因素,都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根基不牢固的症候。但我还想补充的是,我们的精神危机并不是从90年代才开始的,远的不说,就从解放后的情况看,我们搞了几十年的阶级斗争教育,这是一种与普世主义教育完全背道而驰的特殊主义的教育,是一种教导人如何恨、且恨得彻底、恨得绝情的教育,其结果是受教育者只知道斗争、仇恨,而不知道爱,不知道感恩,不知道理解和宽容;只知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与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而不知道敬畏天地、敬畏生命。这样的教育使得我们的精神世界缺少几乎一切美好的感情,一切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这种“恨”的教育难道不应该对90年代的所谓“无边的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负责么?

   第三,所谓“普世价值”到底应该如何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具体的课文上?这又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空谈“人文精神”或“普世价值”仍然是相对容易的事情,而是把多少有些缥缈的“普世价值”落实在具体的课文上就难了,而且也只有这样落实下来的普世价值才是实在的。普世价值是普遍的,但又是具体的。一个可以操作的范式是:我们应该研究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到底有哪些关键词,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一些:“仁爱”、“自由”、“和平”、“宽容”、“敬畏”、“谦卑”、“自省”、“感恩”、“悲悯”、“幽默”,等等,这些都是被我们长期忽视但却是美好人生必不可少的精神元素。比如爱,爱是人文教育的核心之核心。恨使人贫困,只有爱才能使人丰盈(丰富、充盈),爱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越是付出越是丰富的财富。

   再比如“敬畏”也是一种使人生充满意义的存在体验。看看人类的历史就知道,“人定胜天”、“无所畏惧”等狂妄自大的教育,给人类造成的悲剧太多太重了,不敬畏自然的结果是我们土地的大面积沙漠化,不敬畏生命的结果则是“文革”的浩劫。

   “感恩”也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元素。人类得以诞生,我们得以来到这个世界,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创造、欢爱、愤怒、哭泣,这是一种幸运,是一种“恩赐”,我们应该对此充满感恩之情。感恩本是西方基督教的概念,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相对缺少宗教精神,把“敬畏”和“感恩”等列为关键词,不仅对于矫正时弊必不可少,即使对于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也很有意义。

   第四,人文素质教育不能过于急功近利。“人文素质”不是立即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的东西,而是能够帮助人们诗意地、有趣地、优雅地栖居于大地的东西。

   夏中义先生主编的《大学新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把“反讽”与“幽默”作为专门的一章加以设计,很能够见出编者的匠心。这说明编者心目中的“人文素质”概念是全面的,着眼于长久的,而不是偏狭的、急功近利的。幽默和反讽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文明素养,却又没有什么实用意义。一个只注重功利的民族不会有幽默感,一个没有反讽才华的人一定是一个无趣的人。由于我们的教育历来是急功近利的,所以,幽默和反讽的培养长期被忽视。一个没有幽默感的民族或许可以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但是却一定不可能是有趣的民族,而“有趣”“幽默”在我看来虽然不像高楼大厦那么可以测量,却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软件”,有时候它比“硬件”更加重要,更加见功夫。至于反讽,正是幽默的具体体现。王小波说得好,“任何一个文明都应该允许反讽的存在,这是一种解毒剂,可以防止人把事情干到没滋没味的程度。”(见王小波《文明与反讽》)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个基督徒被异教徒捆绑着文火烤,烤到一定的时候下身已经糊了而上身还好好的,他就说:“哎,哥们,应该翻翻身烤了。”什么是人生境界?这就是人生境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陶东风:我理解的人文素质教育  东风  东风词条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词条  人文  人文词条  理解  理解词条  
理论新闻学

 彭兰: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内容提要】人际传播是网络中最常见的传播形态之一。对网上人际传播的需求,使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际传播也与网络中的其它传播形态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