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蔡尚伟 张爱萱:从“休闲城市”到“休闲之都”

  

  可以说,任何生命都有“闲”的生存状态,而有了人就有人的休闲活动。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农业社会,人们的休闲活动相对较少,形式相对简单,并且集中为少部分人的生活权力。进入工业社会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新科技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给人们普遍带来更多的闲暇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1,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又使得人们的休闲需求迅速提升。休闲成为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大步向前。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经济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中曾预言: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休闲产业在2015年将会主导劳务市场,在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将占有一半的分额,新技术和其他一些趋势可以让人们把生命中的50%的时间用于休闲。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和需求结构的变化,逐渐形成经济的休闲化和休闲的经济化的发展趋势,这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国内,不少优秀的旅游城市在“休闲”的路上做着积极的探索,准备在发展休闲产业上大显身手并以此作为城市定位。珠海市率先在国内提出要将珠海建成珠江三角洲的休闲都市;大连市在提出以“浪漫之都”作为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时,将“休闲之都”作为其主题形象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2003年,成都市明确提出打造“休闲之都”的城市品牌;杭州对“休闲之都”更是情有独钟,举办了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将发展目标定位在"世界休闲之都"上,努力向生活、居住、创业的“天堂”迈进。此外,长沙、三亚、大庆、包头等都提出了建设局域性或方面性“休闲之都”的设想。一些县级城市也提出了类似口号,如北京密云县提出要打造“生态密云、休闲之都”品牌,山东烟台海阳市也在建设“休闲度假名城”等等。

  于此背景之下,以“休闲”定位俨然已成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那么, “休闲城市”应有哪些要素?要成为 “休闲之都”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这些问题都有待人们做出理性的思考。本文抛砖引玉,期待方家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休闲城市的基本要素

  

  在不同的时代,休闲有着不同的内容。每一种文化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创造着休闲的概念,也都不断地对这一概念作出新的界定。原始社会,休闲与劳动没有严格的区分,往往以朴素自然的方式融合在个人的活动之中。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闲”渐渐从“劳”中抽离出来。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用大部分时间从事物质生产,维持生存,只有一部分统治阶级在占有劳动者时间的基础上成为有闲阶级。休闲就作为劳动的对立面而产生,劳动和休闲都不表现为人的自由自觉活动。马尔库塞曾深刻地指出:“在摆脱了统治的需求后,劳动时间和劳动能量在量上的减少,将导致人类生存发展质的变化:决定人类生存内容的,不是劳动时间,而自由的时间,不断扩展的自由王国真正成了消遣的王国,即个体机能得到自由消遣的王国。”3可见,休闲是一个历史范畴,有着不同的内容,但它基本上都出现在时间、活动、存在方式、心态等语境之中。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充分发展,人们生活的中产阶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大众化休闲时代逐渐到来,休闲不仅是一种个体生活状态,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产业。而城市作为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存在的环境,城市的功能发展与人类的需求不断适应吻合,休闲城市便应运而生。一般来说,要成为休闲城市,应具备旺盛的居民休闲消费能力、浓厚的城市休闲文化、优秀的休闲资源等三大基本要素。

  

  1、经济基础

  

  在已来临的新经济发展世纪中,休闲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内容。当今,休闲已被赋予新的社会性、经济性内容,经济学家想要把人们在休闲中所花费的时间、金钱和消费动机纳入一个巨大而有合理的函数之中。

  继承人类休闲思想史的传统,中国休闲研究的主要开创者之一马惠娣认为,休闲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精神状态,是人“成为人”的过程。这种观点把休闲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人是出发点,人是目的,这是终极层面的意义。隐藏在这个概念之下的是现实层面人“成为人”是需要有闲暇时间,有经济来源,不再愁基本生活的前提。所以,经济指标也就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休闲之城的重要条件。只有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居民享受高层次的休闲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只有人们在休闲中创造丰富的社会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一座城市才可能成为当代意义的休闲城市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对休闲产品的需求将急剧升高。城市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恩格尔系数的逐步降低将为休闲产业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这里的经济指标主要选取城市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参考坐标。国内看, 深圳(1996年)上海(1997年),广州(1997年),北京(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元。而且,人均GDP3000美元前后,城市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国际经验基本一致。这表现在恩格尔系数(食品类支出比重)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交通通讯、居住、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支出比重上升3。

  杭州市人均GDP也于2001年突破3000美元。2003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92元,恩格尔系数为38.7。农民人均纯收入5740元,恩格尔系数为36.3,基本已经跨入富裕的行列。2006年,成都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9元,恩格尔系数为33.9。

  应该说,中国许多城市都具备了当代意义的休闲城市的准入条件。

  

  2 城市文化

  

  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多数城市都难与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比肩。经济发展水平是判断休闲城市的重要依据,但并不能因此就简单地把这样一些城市归为休闲城市。除经济因素外,衡量一个城市能否成为休闲城市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便是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格,是经过千百年沉淀和历练,是不能复制的城市要素,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有无突出的休闲文化传统与当代休闲文化氛围及较高的休闲文化品牌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休闲城市的非常核心的指标。

  上海最突出的特征是著名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对首都北京而言,最具特征的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深圳、广州虽然经济发展走在前面,但是忙碌、紧张、竞争的生活方式与休闲都市有着较大的差异,休闲气息皆不浓厚。

  杭州定位为休闲之都,她的休闲文化由来已久。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就描绘出杭州的山水文化和市民休闲的图景。卷3《西湖游幸》中记载:“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承平时,头船如大绿、间绿、十样锦、百花、宝胜、明玉之类,何翅百余?其次则不计其数,皆华丽雅靓,夸奇竟好。而都人凡缔姻、赛社、会亲、送葬、经会、献神、仕宦、恩赏之经营,禁省台府之嘱托,贵珰要地,大贾喧民,买笑千金,呼卢百万,以至痴儿騃子,密约幽期,无不在焉。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此语不为过也。”文章折射出杭州是一个富庶、优美、悠闲的城市,有一种悠闲、安逸、自在的性格。可以说,杭州是国内休闲文化、休闲传统最为深厚最为深厚浓郁的城市之一。

  成都的经济水平难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比拟,但在城市的文化魅力上,成都自有非同凡响之处,其中就包括休闲文化传统。休闲是成都重要的文化性格,休闲生活是成都人的基本诉求。自秦汉以来,成都便形成了一种闲适享乐的生活方式。如《汉书》云:“巴蜀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食之饶,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佚。”元费著在《岁华纪丽谱》中也说:“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并详细记载了成都一年中的各种游乐盛况。逮至清中期,成都复又成为内陆一繁华都会,生活悠闲,节奏缓慢,旅游休闲之风日盛一日。自古至今,成都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历史上既无饥馑之灾,比起中原地区来又少战乱之苦。因此,生于斯长于斯的成都人养成了享受自然、热爱生活、优雅闲适的生活方式。成都文化对于成都人休闲观念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成都文化的精魂是“道”,成都人无意识地受到“道法自然”的哲学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崇尚自然,喜欢自由逍遥,这融进了他们的价值观中,从而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对劳闲关系的深刻理解,形成了一个以休闲为主要特色的生活方式。

  

  3休闲资源

  

  休闲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依托历史与现实形成的休闲资源来实现的。休闲资源是构建休闲城市的重要基础。杭州、成都发展休闲,不仅有十足的文化底气,也具有丰富的休闲资源。

  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山水旅游胜地,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个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可以说,杭州处处有胜景,而西湖应该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杭州的自然山水资源也就成了休闲功能开发的核心资源。除了历史上著名的"西湖十景"外,新近完成的西湖南线、西湖西进和新湖滨景区建设三大工程,展现了一个精致而大气的西湖新形象,构建了一幅山水相依的自然美景。在人文资源方面,杭州拥有灵隐寺、岳坟、三潭印月、胡庆余堂等人文景点。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杭州依托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打造出中国第一个宋文化主题公园。位于西湖风景区西南处的宋城是两宋文化在西子湖畔的自然融合。此外,被称为“休闲王国、游乐世界、购物天堂、人居乐园” 的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其园内的第一世界秀、嘉年华、主题公园,城西广场的商贸饮食等地都已成为休闲的好去处。从单纯的旅游观光到依托资源开发的休闲度假乐园,其理论基础正是建立在“休闲时代正来临”的判断上。

  成都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还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 (点)。此外,还紧邻着驰名中外的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等世界遗产风景区,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人文资源方面,成都拥有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历史文化景区以及古蜀文化景区如金沙遗址等。除丰富的旅游资源外,成都还拥有川菜、川酒、茶叶等休闲餐饮资源,蜀锦、蜀绣等传统工艺以及川戏等传统文化资源可作为休闲产业发展的后发动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城市发展休闲业的基础,也是强劲的动力,在此基础上还要依托资源开发适应现代人休闲生活需要的休闲产品。成都开发出了依托游览“自然景观 ”的休闲观光游;以“文化”为主题的游赏休闲活动,如都江堰清明放水节、黄龙溪火龙节等。尤其是成都的“农家乐”休闲生活方式、“桃花生活方式”等已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杭州与成都均有着浓厚的休闲文化氛围,丰富的休闲资源,市民有强烈的休闲意识和休闲消费能力。可以说,这两座城市是典型的“休闲城市”。然而,“休闲城市”并非意味着可称作“休闲之都”。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同,不可混淆。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具有丰富的休闲资源和浓厚的休闲氛围的众多城市都可以说是休闲城市。但称为“都”的城市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城市,自有其特殊要求,不是一般休闲城市所能比拟。

  

  二、从休闲城市休闲之都

  

  按照《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城市指的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市指的是国都、京都、大城市、著名城市。现代“都市”意味着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地区性的现象,而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甚至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辐射力。如果说经济水平、文化性格、休闲资源等三方面是“休闲城市”的准入门槛的话,城市的大区域中心性、影响力,较高的国际化程度等则是“休闲都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1、 几何居中与辐射能力

  

  中心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克里斯泰勒在著作《德国南部中心地》中最先提出了中心地和中心性概念。中心性是指中心地为其自己以及以外地区服务的相对重要性,其服务内容包括商业、交通业、服务业、工业等。中心性是衡量城市影响力的指标,而现今衡量城市中心性的指标体系国内外都有较多的核算方法,

  几何居中与辐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考察维度。

  一个城市对区域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大小与该城市所处区域的位置相关,区域的形状越是规则,那么越有利于中心城市对其它地区的辐射能力。

  一般说成都地处我国西南,实际上,它位于西南和西北之间,地理上的东部与西部的过渡地带,在全国的地理中心性很明显,是邻西部省级行政区最多的省。在西部最大的几个中心城市中,重庆距成都市较近,西安、兰州、昆明、贵阳等城市距成都稍远,但也均匀分布在成都周围,成都成为了这些城市的几何中心,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利于成都与这些城市合作,也有利于企业对西部市场的辐射,自然会对一些企业有吸引力。虽然说成都能够辐射西部,但就整体社会影响来说,它仍更多地被视为西南地区的内陆城市,由于远离海洋,没有港口,发展重工业、大型机械制造等产业所依赖的物流业发展一直是这座城市的瓶颈。所以,成都在全国城市中的经济吸引力,远不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但是成都的地理位置也有其优势,加之丰富的资源,使她成为了同时具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的两大功能的“旅游中心城市”。依此生长的全国性的休闲辐射力不容小觑。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东北部,连接国际大都市上海,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从经济区位看,杭州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亚太经济圈”,是世界第六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杭州又是内地重要的经济强市,她的重要性日渐突显。优越的地理环境使杭州具有较强的城市聚集能力,加之磁浮列车、城市地铁和沪杭高速等,使杭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迅速延伸。至2006年末,53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杭州。此外,杭州在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同时还接受更强一级中心城市的辐射,来壮大实力带动自己(综合竞争力强的城市无不如此,苏州、无锡、南京、宁波都接受着上海的辐射)。依托长三角城市群,做大家的后花园,使杭州有了高水平休闲的人流基础,其休闲的国际辐射力反而比较现实。

  

  2、休闲产业的支撑力

  

  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是影响城市中心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休闲之都,城市的主导产业应与发展目标、城市服务方向一致,即休闲产业达到相当发达阶段,成为一个巨大的、内涵丰富的产业群,在城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突出。

  2004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推进旅游国际化动员大会上明确提出建设“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和要求,杭州休闲产业随之快速崛起,并以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为契机,打响“东方休闲之都”的口号,将杭州的休闲产业提升了一个层次。休博会吸引了2040.55万游客参与,实现贸易成交额137.38亿元,协议利用外资10.17亿美元,引进内资108.34亿元。继首办之后,2006年10月20日杭州市与世界休闲组织正式签订备忘录,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于2011年再度花落杭州,这无疑是对杭州“东方休闲之都”旅游形象的再次肯定,同时也成为杭州市推广国际知名度和打造休闲产业的绝佳机会。在政府的引导之下,中国最大的民营休闲投资集团杭州宋城集团等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积极投入休闲产业的发展浪潮。

  2001年,在成都市召开的“城市旅游发展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提出,成都应该树立起“中国休闲之都”的主题形象。此语引起了广泛反响。人们普遍认为“休闲”概括出了成都文化的精髓,但是否以“休闲”作为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上,成都态度却飘忽不定,而选中了“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的雅号。直到2003年,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积极促进和引导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餐饮等休闲产业发展,整合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休闲之都”城市品牌。近年来,成都依托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产业。锦里古街的打造与武侯祠的整和、源于成都的“农家乐”休闲方式、以及全力打造的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等等,都将旅游、休闲、度假完美地结合,并且有力地推动着商贸、餐饮、文化娱乐、体育等休闲产业的发展,全面拉动着休闲经济。然而,成都市始终对是否高高举起 “休闲之都”的旗帜,举棋不定。

  目前,杭州、成都都已经形成了包括旅游观光、体育健身、休闲餐饮、文化娱乐等为主体的多元休闲产业形态。但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有待于提高。现在虽无关于休闲产业的权威数据,但休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从第三产业发展的状况大致可以测算一下两市的状况。根据人们对纽约、东京、巴黎、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形成的共识,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达到60%-80%。2006年,杭州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达到44.9%,成都的比重则为48.9%,都还待提升。总体看来,同以“休闲”著称的杭州与成都均处于休闲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谁能抓住休闲发展产业,成为真正的“休闲之都”还言之尚早。

  

  3、国际化程度

  

  当代都市意味着国际化。国际化城市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多类型、多层次的,包括综合性国际化大都市如纽约、东京、巴黎;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如欧洲著名的国际会议中心和旅游中心日内瓦、著名旅游城市马德里等。“休闲之都”作为专业性的大都市,必定是在休闲领域能够发挥作用,具有中心性功能的国际化城市,其国际化指标的选取首先应从国际交流的便捷性、休闲主体的国际性,休闲产品的国际化与多样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1)国际交流的便捷性

  

  对外交流的方式和途径有多种,陆、海、空以及沟通世界的网络等等。按照城市国际化的参考标准,国际航线是重要的指标,这恰好也是人们参与休闲最直接、最常用的途径。事实上,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增加了城市之间交流的便捷性,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对腹地的服务能力及影响力。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航线网络。截至2005年底,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26条,通航城市59个(国内44个、国际13个、地区2个)。在各项运输生产指标方面,旅客吞吐量从2001年的298万人次发展到2004年的63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从2001年的8.7万吨发展到2004年的16万吨;起降航班从2001年的36475架次发展到2004年的66478架次。其中旅客吞吐量在全国133个机场中的排名逐年前移,位居全国十大机场之列 。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2005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1389万人次,在中国大陆仅次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成为第四大航空港,在世界机场中排名第89位。截至2006年,双流国际机场通航城市共计92个,其中国内城市69个,国际城市21个,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打造休闲之都的基础。按照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中国际航线数量大于50条的指标参考值,杭州与成都其基础设施的国际化程度和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航空吞吐量、国际航空覆盖率等对外基础设施水平不够,需要进一步通过提升综合影响力增加国际航运的市场需求,增加国际直航航线、航班,增强国际远程游客的进入性。  (2)休闲主体的国际性

  休闲主体的国际性是指入境休闲游客或在此休闲的外籍居民占有城市人口的相当比例。休闲主体的结构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

  杭州作为国际性的旅游休闲城市休闲主体的国际性程度并不高,境外游客占全部游客的比例较低。2006年,杭州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682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却仅有18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09亿美元。入境游客中,亚洲客源是重要的支撑,在欧美和大洋洲旅游知名度更低。2006年,成都接待国内游客4003.71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57.9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2亿美元。

  而反观国外,西班牙的马德里市只有400万人口,但每年吸引着近6000万国外游客。这反映出杭州与成都在提高国际知名度,发展入境旅游市场方面还需要全力推进。尤其是在接待国内游客人次上较为可观的杭州与成都,在接待入境旅游者方面却难如人意。要建设成休闲之都,杭州与成都需要立足资源优势,把入境游作为扩大国际知名度提高城市休闲业的国际化水平的突破口。

  外籍常住居民的数量也是反映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国际化必然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外籍人口比重的上升。只有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才会对外籍人士形成较强的吸引力,成为海内外人士共同生活的城市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国际大都市,常住人口一般在400-1500万,外藉居民占常住人口的比重都达到20%以上。至2005年末,杭州常住人口达750万,常住的外籍人士只有近5000人;截止到2006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有1221万,而常住的外籍人士却只有大约3500来名。很明显,两城市的常住外籍居民的比例偏低,远未达到国际化城市对外籍人员数量上的要求。

  

  (3)休闲产品的国际化与多样性

  

  休闲之都需要以产品为载体,形成对“休闲”、“幸福”等品牌形象要素的体现和支撑。要成为一个国际性城市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际化特色化休闲产品。

  杭州已初步形成了以西湖、千岛湖为代表的休闲观光游,以宋城怀古、杭州乐园、休博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类;但是在观光游方面,参与性项目少,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求新、重参与的需要是其主要缺点。JoseAntonioFerreiro等西班牙专家针对此问题曾提出,杭州要对现有旅游产品的升级,建议新设计一些项目。如环绕西湖,有行进在上世纪老式轨道上的旅游小火车,提供传统的人力黄包车;西湖边主要景点,可以增加可高空俯瞰西湖的旅游气球,带马达的中国传统帆船等等。在度假游玩方面,杭州乐园虽有一定的特色,比起世界著名的环球嘉年华和迪士尼乐园等国际知名的游乐园和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的层次显得不够高,重效仿,轻创新的问题也显得非常突出。在都市购物上,杭州已形成杭州大厦和武林女装一条街为代表的都市购物街,商品作为旅游者唯一能带走的实物,有地方特色、供外国游客选择的知名商品较少; 此外,还有以黄龙体育中心为代表的体育健身类;以“楼外楼”和“张生记”等新老酒家和各类休闲吧与茶室为代表的休闲餐饮类,不一而足。总体说来,只有拥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才会对游客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成都休闲产品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符合国际要求而又有地方特色的的休闲娱乐产品较少。在成都,最普遍最流行的休闲方式当数邀上亲朋好友泡茶馆、摆龙门阵、坐在农家乐里打麻将,或许,这也是成都人对“休闲”的注释。从市场角度来看,仍以成都本地人的低层次消费为主,即“一杯茶坐上一天,晒太阳,打麻将,掏耳屎一并搞定” 4。

  要建设休闲之都,就要提升过去人们传统的休闲理念与休闲方式,与国际接轨,注重休闲的高品位。在西方,人们比较热衷帆板、冲浪、漂流、沙滩排球等运动休闲,较为常见和成熟的是阳光(SUN)、海浪(SEA)、沙滩(SHORE)3’S休闲度假游。由于地理条件与文化背景不同,成都与杭州没有西方流行的3’S游,但可以因地制宜,将东方文化与本土休闲、国际休闲相融合,打造出高品位的休闲娱乐场所。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交流,东西方的休闲理念逐渐融合、休闲产品越来越多样化、高端化。高尔夫、马术、游泳等较高端的休闲产品也日益成为更多人的选择,这种休闲俱乐部往往是集休闲与商务交流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性、多功能的休闲场所。高水平的休闲产品才能使城市真正贯彻“在休闲中创造,在创造中休闲”的理念,给人们提供在可持续性休闲中发展全球性事业的机会,促使休闲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 结语

  

  行将到来的休闲时代,让国内众多城市纷纷向休闲城市转型。可以说,这是城市文明的再一次升华。杭州与成都先声夺人,提出打造“休闲之都”,并以其显著的资源优势、休闲文化底蕴成为公认的“休闲城市”,这一点已无需再论证。而“休闲之都”是休闲城市中的塔尖部分,无论是杭州还是成都,要真正打造成“休闲之都”还任重道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5页。

  ②马尔库塞著,黄勇、薛民译:《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64页.

  ③李萍、夏沁芳、刘黎:《人均GDP3000美元后北京居民消费结构特点与趋势分析》,《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④黎光成:《休闲地产浪潮即将来临》,《成都日报》,2007年4月19日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著,成素梅、马惠娣等译:《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2〕[美]杰弗瑞•戈比著,康筝译,田松校译:《你生命之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3〕[法] 罗歇•苏著,姜依群译:《我知道什么是休闲》,商务印书馆,1996年

  〔4〕王晓丽、王学峰:《国内城市构建“休闲之都”的资质条件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第2期

  〔5〕魏小安、李莹:《城市休闲休闲城市》,《旅游学刊》,第22卷,2007年第10期

  〔6〕闪媛媛:《休闲城市指标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王学峰:《休闲都市的特征及构建途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8〕王雪梅:《论清代成都地区的旅游休闲活动及其影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9〕徐康宁、施海洋、臧新,国内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与竞争力比较研究,科技与经济,2005年01期

  〔10〕h:tp://www.hangzhou.gov.en/

  〔11〕http://www.hzstats.gov.en/

  〔12〕http://www.cdstats.chengdu.gov.cn/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休闲  休闲词条  城市  城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