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沈睿:重庆红卫兵墓地:正视当代历史的开始?

  

  位于重庆沙坪公园一角的红卫兵墓园,2009年12月15日被正式列为重庆市的文物,从此会受到重庆市的保护了。这个消息我是先从英文的报刊得知的,然后我查中文网络,是的,这座隔绝的墓园从此将对外开放。人们,特别是孩子和学生们可以到那里去,直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1976)的悲剧的一部分,直观中国当代历史的一部分。那些一直在为保护这个墓园、收集资料、调查死者,试图记录这段历史的学者们的终于可以长叹一口气,庆幸他们的努力终于有了政府认可的成果了。关于为保留这座墓园而不懈努力的故事,美国记者Philip Pan在书《走出毛的阴影:为新中国的灵魂而奋争》(2008)中有详细的描述。

  Philip Pan认为,中国文革时代仍是研究和讨论的禁区,不仅官方,就是普通人也不想记住文革这样的悲剧。对这种全民的遗忘症,他质询:“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不正面挑战创痛的情况下,伤口是否能自行痊愈,把这段惨痛抛在脑后,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确定的答案。”就在墓园开放后的一个月之后,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罗杰·科恩Roger Cohen到重庆拜访了这座墓园,写了《中国的开放》Chinese Openings 一文发在1月19日的《纽约时报》上。

  罗杰·科恩这些天在重庆,不知道满街飘香的腊梅否让他梅心暗动。但是他在文章中这样评价这座墓园的开放:“这是一个富有希望的标志。我花了太多的时间报道那些不相信否定历史可以吃掉你的巴尔干人之间的血淋淋的战争。”多年前科恩在巴尔干报道那里的种族灭绝的战争,那些人不愿意记住历史,不相信记住历史的意义,历史结果不停地重演。

  我常常觉得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不同之一是中国人对历史的极度自觉和有意的记忆。从司马迁开始,中国人不但宫廷修史,专设史官一职,个人修史也是保留历史的重要部分。中国人有非常强的历史记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鉴”,“温故知新”等等成语就是中国文明对历史记忆重要性的总结。

  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当代历史研究,特别是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大饥荒、文革等重大事件的研究,在国内一直属于非常敏感的题目。一方面是各种黑幕文学的流行,揭露上层之间的倾轧;一方面是严肃的研究被看作敏感禁区,甚至不能有公开的讨论会,研究会等。现在这座墓园成为重庆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并向公众开放,是否标志着中国开始改变禁止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是否标志着一个正视中国当代历史的开始?

  著名的菲律宾历史学家Renato Constantino 曾经说,历史不只是富人和达官贵人的历史历史也是普通人如何介入历史事件的历史。“人民在过去的历史必须重新发现并再次用得着,这样的历史必须怀着这样的视界:以此阐释现在。”Constantino的这段名言,我每次开我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课的第一天都让学生讨论,我的目的是提醒学生,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仅要学习著名人物的思想和行动,也必须注意普通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重庆红卫兵墓园的开放是我们学习研究文革时期普通人和政治运动关系的一个可见的史料。我希望如科恩所说,现代中国就是这样:进两步,退一步地往前走。每天中国都在有进步,虽然每天中国也存在或出现老的新的退步。这个墓园的保存,我希望是正视当代历史的开始,是一个进步。

  

  1/23/2010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卫兵  红卫兵词条  重庆  重庆词条  墓地  墓地词条  正视  正视词条  当代  当代词条  
理论新闻学

 魏永征:传媒法制建设30年

   提出要为言论、传播立法,至今已经整整30年。我们可以找到的最初一篇有影响的文章题为《要大大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发表于1978年11月13日的《人民日报》,...(展开)

理论新闻学

 余虹: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当代这样让我们置身于审美的汪洋大海。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审美的时代,但我们知道古希腊的审美与宗教活动有紧密的关联,并且那只是自由民的活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