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余三定:序《平民美与艺术论》

  

  大约在十多年前的一天,一位朴实的中学青年教师拿着张玉能老师(张玉能老师是我两次在华中师范大学学习时的指导老师)写给我的信和一叠厚厚的文稿来找我,这位中学青年教师就是张明桃。张玉能老师是在看了张明桃多篇关于美的研究论文后介绍他来找我的,张玉能老师 在信中对张明桃的论文和探索精神都很是肯定。张明桃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很憨厚、朴实,甚至显得有点木讷,但一谈起他的文稿就变得语言流利,思维清晰,富有逻辑性。喜欢思辨,擅长思辨,就是那次谈话结束后张明桃留给我的印象。自此以后,我们一直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他每次来找我,都是带着他关于美的本质探讨的论文,他一直在不停地探讨,一直在不断地修改、完善、扩充他的论文,并且从单纯探讨美的本质扩展到进而探讨艺术的本质。其间,他主动想办法先后向多位著名美学学者请教,和学者们交流、切磋,我也曾推荐他的论文在一家高校学报发表。可见,张明桃是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执着、专心探讨后,才有了今天这本《平民美与艺术论》这一了不起的研究成果。

  我并非专门研究美学的学者,难于对《平民美与艺术论》这本书作出确切的判断和论评,但我想,至少如下几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首先,本书提出了著者关于美的本质、关于艺术的本质等重要问题的独到见解。著者认为,美是人的认可为好的意向与对象之特性高度和合而形成的。著者具体分析指出,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的关系属性。美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为审美的主体。美在主体之外,不是主客观的统一。各种形态的美,都是关系属性。分析意念正方向指向和美的构成关系,可最终揭开美的本质和审美现象的诸多谜底,可解释美及美的观念形成变化的诸多原因。著者在正面论证、阐述“美在本质上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的观点的同时;对著者认为不能成立的其他种种关于美的本质之说,也展开了比较充分的驳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这就是说,张明桃在正面立论的同时,又进行了对流行观点的驳论,是在“立”中“破”,在“破” 中“立”,从而初步形成了自己有体系性的观点系统,基本能自圆其说。由此我们也就可以说,张明桃初步提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当然,我们不能说张明桃已经终结了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已经到达了真理的彼岸,但我们完全可以说,张明桃是走在通向真理的途程中。

  其次,张明桃在书中提出的有关美和艺术的若干具体命题,也是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比如,他提出的“意念指向性”命题,就具有较强的理论张力,在他的观点系统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另如,他提出的“艺术的本质在于将情感审美意向物化于载体”、“每门艺术都有自己将情感与审美意向物化于载体的独自特征”等观点,也都颇有新意和说服力,值得研究者们认真注意。

  最后,我要特别指出,在当今这个物欲膨胀、学术腐败越来越严重的境况下,张明桃作为一介“平民”,不随流俗,能静下心来长期作真正的学术探讨,并有所得,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注:《平民美与艺术论》,张明桃著,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余三定:序《平民美与艺术论》  三定  三定词条  美与艺术  美与艺术词条  平民  平民词条  
理论新闻学

 乐黛云:对和谐世界的设想

   在西方,早在20世纪初,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世界历史的透视》一书中已相当全面地开始了对西方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到了21世纪,这种反思和批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