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一飞:研究生就业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有关

  

  近日,全国硕士毕业生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答辩,这些硕士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人事部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 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中指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尽管表示后悔或失望的人原因各不相同,但是网络调查中有近六成的人表示对当初考研的选择后悔或失望。(北京4万硕士生毕业 求职碰壁六成人后悔考研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6-10/24/content_5239596.htm2006年05月24日 ,来源:法制晚报。)

  出现研究生就业难的情况,一方面与研究生对工作的期望太高有关:在期待月薪的问题上,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网络调查,都显示出硕士生最期待的目标是5000元以上。尤其是在对知名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期待月薪超过 5000元以上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在网络调查中,也有近三成的人期待月薪在 5000元以上。但是,有些单位明确要求只接收某些学校的本科生而不愿意要研究生,则说明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研究生就业难的众多原因中,当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较低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研究生质量降低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

  一是专业学习面太窄。以法学硕士研究生为例,在很多学校,入学考试的专业科目中,一共只有法学科目6门,而入党后的专业学习范围更窄。如果是全日制法学本科毕业生或者专科和本科都为法学专业的自考本科毕业生,至少要 20科法学专业课程。但是如果本科阶段如果不是学习法学的,则意味着正式在学校学习完成的法学课程不到法学本科生学习的课程的1/3。这种情况下,全日制法学本科毕业生至少在法学知识方面比很多本科为非法学本科毕业的法学研究生的质量要高,很多司法机关要求“本科也是学法学的”或者本科虽然不是学法学的,但是要求通过司法考试,这是不过分的。这时很多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如本科生就非常正常。

  二是研究生教育过程把关不严。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课程安排较少,到课人数较少,考试管理松懈。很多文科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考上研究生以后,只需要有极少的时间学习就可以蒙混过关,三年的学习浪费了很多时间。而很多硕士生的学位论文也质量很差,由于招生规模过大,人数太多,有的大学一个答辩组一天完成20多名学生的答辩,大多数论文基本谈不上科研价值,更谈不上通过论文的研究生“可以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北京市就业指导中心任占忠主任告诉记者,“北京市今年毕业研究生4多人。来自教育部的统计表明,2006年全国硕士生招生报考人数达到127.5万。”据我所知,有些大学的一个导师一年指导30多名研究生,如此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的研究生,质量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何应对当前研究生质量下降的问题,我认为,控制规模不需要刻意,在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光从研究生学历的比例来看还不是太大,不必简单地定一个绝对的数量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国家在各种层次的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合理平衡,也不必以是否有足够的就业岗位为标准,在非义务教育的前提下,选择接受研究生教育是公民的一种权利。但是从保证培养质量来看,招生的规模至少应当与指导教师的数量相适应。这样,学生的日常学习指导、学位论文的指导和答辩才能更加严格。

  另一方面,要增加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课程设置应当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现在各大学存在的“研究生以自学为主”的观念应当改变,要通过增加课时数量和考试难度,迫使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加全面。在美国的大学,研究生上课时是用我们坐飞机时用的行李车当书包去上课的,阅读量极大,考试也很不容易通过,与现在我国研究生读一本薄薄的教材就可以轻松通过一门考试是不同的。当然,为了使研究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有用的专业知识,对已经在中学、本科阶段反复学习过的政治类课程可以简化和调整,而现在,这些重复设置的课程占了研究生课程很大的比重。

  研究生就业难,可以对研究生的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敲响警钟:从学生来看,高学历并非因为其学历优越而可以高枕无忧,社会需要的是与学历相称的真才实学的人才;而对教一方来说,只有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合格的受市场欢迎的人才。

  

  2006.10.25于湘潭大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研究生  研究生词条  高一  高一词条  下降  下降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有关  有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