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选夫
从前,有一对夫妻,养了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名叫巧莲。巧莲十八岁的时候,老爷瞒着姑娘和太太将巧莲许给了村东的秀才,赴过秀才的酒宴,收了秀才的钱财。太太瞒着巧莲和老爷将姑娘许给了村西的道士,吃过道士的鱼肉,收了道士的礼物。巧莲姑娘呢,也瞒着父母同村北的庄稼汉李二订下了终身,并私择了良辰吉日。
不料,这一天,三家轿子一齐抬到巧莲家里娶亲,一家人被搞得晕头转向。
老爷怪太太作事不仁,太太怪老爷办事不商量。小姐面色苍白,心中只恨爹妈做事不应该。但事情已经这样,急也没得用,小姐只得亲自出面,答复三个迎亲人:“既然三位一齐来到,无奈我只一个。巧莲只能嫁一人,谁个有才我选谁。先请诸位各自将自己的条件概括成四句顺口溜摆出来,顺口溜的末尾要有‘带’‘爱’‘来’三个字,也好各显才能待我挑选。”
小姐话刚说完,秀才便抢先说道:“笔墨纸砚我随身带,写起诗文人人爱,去年学钱没用了,今年学钱余起来。”
道士接着说道:“锣鼓斋书我随身带,念起经文人人爱,去年的经钱没用了,今年的经钱余起来。”
说完之后,大家一齐将目光投向庄稼汉李二,心地善良的李二不慌不忙地说道:“犁耙锄锹我随身带,种起田来人人爱,前年的粮食吃不完,今年的粮食存起来。”
最后,巧莲理了理油光可鉴的黑头发,动了动红得可爱的薄嘴唇,慢腾腾地说道:“梳子镜子我随身带,打扮起来惹人爱。二位先生请莫怪,种田的轿子打扰来。”
就这样,巧莲嫁给了村北的庄稼汉李二。
刘伯温选娘娘
洪武帝朱元璋一直到做皇帝还没有娘娘,刘伯温就带了一群人到处去挑选。去了好多地方,都选不到满意的姑娘。
这天,到了一个村,听到农夫们一边褥草,一边唱山歌。刘伯温听得入神,就随口唱了两句:“今日褥,明只褥,这丘稻苗有几莞?”农夫们听了没一个会对得上口刚好有一个看鸭母的姑娘见到刘伯温骑着驴,就对唱:“今骑驴,明骑驴,这头驴身几根毛?”刘伯温听了,晓得她唱的正好对卜自己的词,就认为这个姑娘很有才,马上下驴,走到那姑娘身边,看着她的嘴巴问:“你的嘴咋地这么阔呀?”她答:“我嘴阔能吃十八省钱粮。”刘伯温又看了看她的胸部问;“你的奶怎么这么大呀?”她答;“我的奶大能养天下孩儿。”刘伯温又看了看她的脚再间:“你的脚怎么这么长呀?”她答:“脚长能踏万里江山。”刘伯温说:“你好大的口气。”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却想:“看来要寻的娘娘就在这里。”刘伯温当下对她说:“要是选你做娘娘,会使得吗?”她答:“要是有娘娘做,还有什么使不得呢?”在场的农夫听了都笑她面皮厚,说:“咱们乡下人生得粗,怎么会做得娘娘?依我们看,还是官客小姐肥肥白白得好。”可刘伯温心意己定,根本不理会农夫们的议论,当下就叫手卜人抬来一顶红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那姑娘抬走。
刘伯温带着姑娘到了一个村住了一晚,讲来也怪,第二天这个姑娘就变得非常漂亮了。后来人们就把这村叫做“变娘村”。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干里。”刘伯温一班人马还未到京城,洪武帝就晓得选的人生得不好看,等他们来到京城,求见洪武帝时,洪武帝非常生气,就讲:“那样粗鲁难看的姑娘带来做什么?连做宫娥都不配,赶快把她退回去}”这时,有一个朝里官就说:“陛下,百闻不如一见。况且军师刘伯温办事一向慎重,怎会乱来?等看了不行再退不迟。”洪武帝一想,也是,就宣刘伯温带姑娘上殿。上殿一看,原来生得蛮漂亮。洪武帝大欢喜,当下就封她做娘娘。
事后,洪武帝义一想:“这么漂亮的姑娘,怎么村里人说她粗呢?”就以为是她村里人舍不得让她给寡人做娘娘,所以故意讲姑娘生得粗来骗寡人,还真的差一点给骗了。洪武帝想到这里很生气,就讲:“这村人也太可恶,胆敢欺君。”就下旨,派兵抄斩这个村的人。
娘娘听了大惊,说:“万岁!这样抄斩,岂不是把我的父母兄弟和叔伯亲戚全部都斩了?”洪武帝听了问:“你家可有什么记号?”娘娘答道:“我家大门上贴着个‘福’字,可我的叔伯亲戚家没有记号。”洪武帝说;“那寡人先派人送封密信到你家,凡是你的叔伯亲戚家门上都贴上‘福’字,然后再派兵去抄斩如何?”娘娘肯了。皇帝就先派人送信去,随后再派兵去抄斩。
娘娘家里人知道这事后,就马上通知亲戚叔伯,叔伯亲戚又通知他们的叔伯亲戚,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大家赶写“福”字贴大门,因为匆忙,字有写歪的、斜的,还有潦潦草草的,还有贴倒的,但各家全部都贴上了。御林军到后,见全村家家户户大门贴上了“福”字,无法’F手,结果都没有抄斩。本来是娘娘家有“福”字不斩,结果变成了只要后来有“福”字的也都不死。后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就是从这里来的。
朱元璋训女
在民间,出嫁的闺女都不兴在娘家过除夕夜,也不兴初一到娘家拜年,直到初二才回娘家呢。这是重男轻女吗?否,相传这习俗与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马秀英教育女儿有关。
朱元璋坐天下后,安庆公主下嫁都尉欧陽伦。是年除夕夜,已出嫁的姐妹们都回婆家过年去了,唯有新出嫁的安庆公主嫌婆家寒酸,仗着自己是马皇后最小的亲生女儿,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宫中与父皇母后一道欢欢喜喜过大年。
历来对子女管教极其严格的马皇后劝说安庆公主:“你已为人妻,要敬公婆、体贴丈夫。他们多么想与刚过门的新媳妇热热闹闹地过个团圆年啊!”母后见女儿不吭声,又开导她:“你仗着是皇帝的女儿不回婆家,他们虽然说不出什么来,但心里会高兴吗?若要公道,打个颠倒。将来你当婆婆后,你的儿媳是公主,过大年她不与你们团圆,你会高兴吗?”好说歹说,安庆公主总算回婆家了。
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乐得像个孩子似的正在宫院里放鞭炮,忽见安庆公主与驸马欧陽伦来给他们拜年了。朱元璋想:昨天夜里才把你打发走,今儿一早你们倒又来了,便问公主:“你给公婆拜过年了吗?”安庆公主嘻嘻一笑,头摇得像拨浪鼓。
朱元璋大怒:“我当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么大年下的不先给你公婆磕头,却大老远进宫先拜我们呢?去去!先去给你公婆拜年,老老实实地在家待一天侍奉他们,明天再来给我们拜年吧!”朱元璋说着回书房写了一副对联递给女儿,让他们回去琢磨,接着便将他们撵了出去。
安庆公主回去打开一看,对联是:
羊跪乳,媳敬婆。横批:天经地义。
打那时起,媳妇大年初二才回娘家拜年的习俗延续下来,至今不变。
女婿借粮
从前,有个老农民种了一辈子田,很有技术。他有一个女儿,嫁给了一个种田的后生仔。
第二年,正当青黄不接的时候,这女婿还少日粮一担多谷子口他和妻子算了一下,打算去向丈人借。
这一天,天还没亮,女婿就挑着谷筐上路了。两家相隔不到十里路,到丈人家时正好早饭刚熟。丈人一边叫他吃饭,一边和他说话,才晓得女婿是来借谷吃的。
吃过早饭,丈人带他到仓房去,先用谷斗量出一石谷,再用大秤过秤,除了皮重正好一百零八斤。丈人对他说:“这石谷一百零八斤,秋后还我也要一百零八斤口”女婿说:“当然,这石谷子一百零八斤,还你时哪敢少一斤一两。”女婿辞别丈人,挑谷上路后,心想:做人就是不敢穷,我向丈人借点粮,还要量了又秤,那么认真!难道怕我还不起?妻子早在家门口等候,一见丈夫挑着谷子回来,又是端茶,又是端洗脸水,忙着问父亲怎徉说。
丈夫没说话,交待妻子去把谷斗和秤借来,重新量了一番,称了一次,果然不错,一百零八斤一石,然后才把丈人说的话说了一遍。他妻子听了很不高兴;“父亲呀,莫要看扁了人,生怕少你的谷子。还是亲生女儿呢。唉,穷人做不得!”
光陰似箭。秋收结束,这女婿赶紧和妻子盘算着还谷子。他们先用斗量出了一石,然后过秤。不称还好,这一称叫他们大吃一惊:原来这石谷子只有一百零三斤!丈夫为难地说:“同样是一石谷,少了五斤,怎么办呢?”妻子听了笑着说:“这有什么,我们另外秤五斤给父亲就是了,反正不少他一斤一两!”女婿挑上一百零八斤谷来到丈人家。丈人一看女婿挑谷来还,满心喜欢,热情地招待他。然后一起到仓房去,先用斗量出一担,多出的几斤谷放在一边,然后再用秤称,除了皮重是一百零三斤。
丈人说:“你多带那五斤谷来是凑数还我的吗?当初我用斗量又用秤称,是说我的谷重,质量好,而不是刻薄你。今天你一石谷少了五斤,虽然补上了,我还是不要。你挑回去吧,田里勤劳点,功夫做深些,等到一石谷有一百零八斤时再来还我,省得明年春上不够吃又到处去借!”
这女婿听了.丈人的话后,义惭愧义感激。回家后给妻子一说,妻子也高兴得要命:“真是自己的骨肉啊,哪里是刻薄我们。我说呢,小时候他借粮给别人,都是用斗量一下就行了,哪里去计较那么几斤谷子,更不用说是自己的女儿。原来是为我们好啊!”
第二年开春后,他们夫妻俩起早摸黑地在田里忙,一边向老一辈人请教,注意季节,注意下肥,样样都比别人做得精细。到了秋天,田里一片金黄,谷穗又肥又长,沉沉地勾着头。
夫妻二人把谷子割下晒干后,第一件事就是量出一石谷来,用秤一秤,竟刚好是一百零八斤!立冬这天,他们吃了早饭,收拾得整整齐齐,挑上一石谷子就到丈人家来了。丈人看见他们高兴的样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过这老头子抓起一把谷子看了几眼,就叫女婿挑到大厅上去,又叫女婿到仓房里盘出一石新谷来。女婿做完后,站在他丈人身边不做声,心里不知这是什么意思。
丈人把两担谷子放在一起,叫女婿好好看看。原来丈人的新谷子粒粒饱满金黄,看不见一点别的杂物,而他的谷子却还有几颗杂谷。
女婿看了,才晓得了丈人的用意:田里的功夫很深,还要多多用功啊!
盗贼当县令
清朝道光年间,诏安县有个知县叫宋沼,民间传说他是盗贼出身,他是怎么当上县令的呢?
传说,一天黑夜,宋沼从屋顶上掠过,突然听到哀哭声,他停步仔细一听,哭声就在这家里。宋沼想知道,这么晚了,是什么事使他们这么悲伤?他随即跳下地来,从门缝向里望去。哎呀!这家太穷苦了,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卧在床上,灶头插着一住香,一个娘子跪在灶前向司命灶君哭拜。细听女子哭词,原来这个书生已考取秀才,家贫如洗,现又重病在床,没钱治。秀才娘子眼看丈夫将病死,为了救他的性命,她依从媒婆的主意,明天就要改嫁去侍奉他人,换点银钱给丈夫治病,她一走丈夫便没人服侍,她想到苦处,心如刀绞。
宋沼听到这家悲惨遭遇,决心要挽救这对夫妇。今天他已打探到一家大斗进、小斗出的财主,决定偷他的财物以济穷人。
三更时分,宋沼已得手,背着一袋子白银来到这秀才家的屋顶,听见秀才娘子仍伏在灶前悲哭。宋沼站在屋上,高声嚷:“你这对夫妇,命中该得幸福,神助你一臂之力。”说罢,把一袋白银从烟囱口倒下去。
宋沼的话声与自银的叮当声,惊动了秀才娘子。她起来一看,满灶腔都是白银。夫妻二人认为是好心有好报,得到神仙相助,再次烧香叩谢上苍。有了银钱,秀才娘子当然不必改嫁,秀才得此帮助病也治好了。他终日苦读,第二年赴京考试,中了进士,名列前茅,后钦点巡按,到各地巡察。
巡按是一个仁人君子,他逢州过府,认真审理案卷。这天,他来到闽南某府,当即阅案卷,选出其中案情重大的几例亲自复核。当他审阅惯偷宋沼一案时,就叫提审犯人。
原来宋沼在一次偷窃中被捕,县官把历来的盗窃案件都推在宋沼身上。宋沼屈打成招,正准备秋后处决。这时他来到公堂,立而不跪。巡按把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盗贼宋沼,来到本堂尚且不跪,是何道理了!”宋沼理直气壮地答:“我虽行窃,但都把偷到的钱物拿去周济贫民,只留少量作日食费用,这有何罪?”巡按说:“好,你就历数你如何周济百姓,如是事实,本按为你开脱罪责。”宋沼一件件地数说,当他说到周济救援一秀才之后,巡按立即传呼停审,掩起大门退堂。
宋沼被一公差请到后堂,他正感到奇怪,巡按夫妇出来,纳头便拜,口中不断呼着:“恩公,恩公,要不是恩公相救,我夫妻就不会有今天荣耀!”宋沼吓了一跳,赶紧跪下。巡按立即把他扶起来,说:“我就是你送白银救了性命的那个穷秀才呀!”巡按设宴招待宋沼,宴后,又捧出一包金银要送给他,宋沼不收。问他所求,宋沼说什么钱财都不要。巡按要委任他去当官,宋沼才答应去当一任县令。
宋沼出任诏安县令,在任期间,他体察民情,认真治理民政。三年任期完满,宋沼封金挂印,仍过着他那扶贫济世、行侠仗义的生活。后来没人知道他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