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熟女朋友在聚会中提起过去不甚美好的恋爱经验,口径一致地指出,交往初期就感觉当时的男友并非适合自己的人,却没有立刻喊停,时间拖久了,受伤最多的反而是自己。
“既然发现对方不好,何不立刻踩煞车呢?”我问。熟女妍说:“就想相处一阵子,看看他会不会变得好一点。”
熟女薛坦承:“那时太年轻,以为给对方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啊!”熟女玉直言:“心软吧,觉得自己不该把事情处理得太绝。”
熟女秀懊恼地说:“等待奇迹出现吧,当时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老天不会捉弄我。”
这让我想起一位朋友,她的男友对工作投入甚多,都不肯花时间陪伴她。耗了五年,拖到两人都觉得对感情食不知味,才宣告分手。虽然,几天之后又复合了,但始终觉得两个人之间多出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她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恋他些什么?她的“包子理论”,是很妙的比喻。她曾到风景名胜地区旅游,在远近驰名的包子店排队,本来以为排在她前面的人不多,应该很快就会买到包子。但事与愿违的是,每个人买的数量很多,她排了两个钟头才尝到包子的滋味。她很感慨:“听说,在排队的前十分钟若是没离开,就会舍不得离开,那种舍不得,已经分不清是不甘心、还是真的很想吃到!”
幸好她觉得包子很好吃,我看过其它更可怜的例子。排队等了半天,享用之后却觉得很不值得。人性有时是很微妙的,排队浪费很长时间等待的不甘心,可能误导当事人的真正观感,而且反应十分两极化—— —有人会因此而说服自己非常值得,也有人因此而更厌倦地给予负面评价。
但毕竟“谈恋爱”和“买包子”不同,谁都不该浪费对方的时间,让对方耗在旁边空等待。
碰到感情的瓶颈,双方要积极沟通,寻求解决之道,找到共同都可以接受的相处模式。万一,努力过了,还是没有共识,那就趁早拉倒吧!别浪费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