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保健是指通过培养健全人格、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预防各种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发生,使个体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能更好地适应。因为每个人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个体差异,心理保健的原则只能是一般性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自知之明原则。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为,即完整、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这是自我意识良好的体现;也是心理保健的重要原则。第二是接受自己的原则。此原则是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不讨厌自己,理智地对待自己的优点,不苛求自己,理智地原谅自己的误等等。第三是幸福感体验原则。幸福感是人生活在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情感体验,幸福感的体验会抑制自己对现实处境的不满,而避免心理烦恼、苦闷、焦虑等。第四是实践劳动的原则。劳动可以开发自身的潜能,可以摆脱对自己的过分关注和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可使人保持与现实的联系,因此此原则对心理保健有积极意义。第五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原则。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和隔离感,可以提高自我价值感,可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形成互相关心帮助的格局,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第六是寻求帮助原则。个人的自助能力和自我了解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通过寻求帮助,特别是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解决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难以客观认识的问题,这种寻求帮助是情绪成熟、追求生活质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