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日,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上呈现于现实生活中,对学校、集体、对个人都有害。我们认识其危害,找到克服的方法,对于加强思想素质和修养极为重要。
(一)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在一定环境中成长,他的思想,情感和由此支配的各种行为,无不同周围事物发生密切联系,他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同时又发生与之相应的反应,这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人们就二是靠这种心理活动来认识和改造时间,也是靠这种心理活动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地依存下来,这种心理活动就叫做正常心理或常态心理。如果人的机体受到遗传、代谢、感染、脑外伤等致病因素的影响,或周围的不良精神刺激的作用,使大脑功能发生了絮乱,心理活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自我调节,就会使认识、感知、情感、思维、行为和意志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不但使自己的内心活动不协调而且和周围环境不相适应,由此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活动,均属心理异常。严重者可能出现精神疾病的各种症状。
如何判断心理异常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个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观察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观察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观察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我们常见这样的现象:一个班中几拾个人平起平坐,气愤也好,团结也好,其中某些个同学,在学习上冒尖了,工作中受到老师表扬等,于是有的就对进步者,议论纷纷,对冒尖者冷嘲热讽,成功者可能会受到一些刁难,有成绩的反而感到孤立了,这些都是嫉妒心理造成的危害。
毒剂是一种病态心理,对人对已均无好处,它读见于有人才能但又争胜好强而心胸狭窄的人,愿做工作但又极端自私的人,想干一番事业但又不愿做多工作的人。嫉妒对象多指向与自己不相上下或稍高于自己的熟悉同学,朋友和周围的其他人。对于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则不产生嫉妒,嫉妒里强的人一旦发现别人超过自己就会产生怨恨或愤怒情绪,这种情绪一旦成为行为,就会制造谣言、设置障碍、挑拨离间、寻机报复,以求从另一个角度上去击败对方,达到心理上的心安理得,实际上他们心理也得不到安宁。试想一人生活在世界上,接触过的同学、朋友及周围的人很多,在自己之上者也不少,如果今天嫉妒同学、明天嫉妒朋友、后天嫉妒周围的人,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可使自己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也就经常处于恐惧、愤怒、抑郁、焦虑、消沉、憎恨和敌意等不良情绪中。三过时期东吴大将周瑜因嫉妒而亡,死前一直处于“既生瑜何生亮”的强烈的嫉妒之中。所以嫉妒心理是阻碍别人进步,影响集体团结,最终危害自身健康的消极心理,它不但容易出现心理变态,也可产生生理功能的严重失调。
克服方法:首先要认识嫉妒心理对人对己的危害,加强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宽大的胸怀和气度,加强意志力的锻炼,提倡在平等的基础是竞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提倡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拼搏精神,坚决克服阻碍别人前进的坏毛病。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样就必须把全部精力注入学习和工作之中,因而不就无空余时间嫉妒别人。当经过努力取得成绩时,进行一个换位思考,体会一下被嫉妒的感受,享受一个取得成绩的乐趣,对克服过去嫉妒心理非常有效。即使自己暂时取得不里突出成绩,也应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胜过别人,承认自己的不足,也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经验,发展自己,就有可能超过别人。同时可体会到经过努力取得成绩的愉快心理要比嫉妒别人的恐惧、焦虑、憎恨心理舒服得多。
(三)逆反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假如一本书的前言中写道:请你切勿首先翻看到本书第10页。肯定地说,大多数同学会首先翻开此页,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这种心理在我们同学中也屡见不鲜因为逆反心理是青年人常见的。青年人有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制止而有无法讲清道理时,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想方设法探个究竟。猜疑、推测的好奇心使其不顾禁令的约束做个尝试。另外青年人总想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表现自己,用标新立异引起别人的注意,想在否定权威的情况下寻找自己的自我价值,进而得到满足感,因而有意采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现行为,这是青年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基础。殊不知逆反心理无益于工作,且有还身体,长此下去会使自己的思维方式走向单一的对抗思维,经常从树立的方面寻找依据,容易脱离常理,使自己形成孤陋寡闻、头脑简单的偏执性格。有时还会走极端,犯校规,因为“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往往会使自己的遗憾终生活。
克服方法:通过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理论上找出其危害。当逆反心理出现时,首先通过比较,否定自己不正确的结论。回忆过去逆反心理产生的失误,通过挫折的教训会帮助自己慎重行事。结论产生在付诸行动前不妨听听朋友的意见,养成三思而行的习惯。
(四)自卑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由于青年人的情感不稳定,他们在一帆风顺时自信心比较强甚至骄傲自满,但是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出现自卑心理,表现悲观失望,对自己的智力、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心理不但对身心健康有害,而且在学习上也不易成功。1951年英国有个叫弗兰林的人在他的研究中有一个新的发现,但由于自卑心理使他对自己的发现产生了怀疑,踌躇不前,结果两年后美国科学家沃森有了同样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样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所以说,自卑心理是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巨大心理障碍,它可以使你丧失自信,失去荣誉感。在遇到挫折,受到批评,受到旁人的讽刺或嘲笑时自卑心理会大大强化,进一步产生抑郁心理,逐渐丧失生活信心。但是自卑心理也是可以克服的。
正确认识自己,恰当的评价自己,凡是有自卑感的人都过低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所以要想消除自卑,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是自卑心理的根源。
面对现实,期望值不应太高。低指标可争取多努力,这样在工作在不断取得进展。心理上不断得到满足,知足常乐,在满足中增强自信心,自卑感也就随之而去。
正确对待挫折。挫折和失败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关键不应心灰意冷,应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心就是指的自信心,多一分自信心就会少一分自卑感。
扬长避短,变短为长。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个人也有长短,长者不会样样都长,短者也不可能处处都短,长短是相对而言。经过发挥可短为长,处理不好也可能变长为短。如一个能说会道,对任何事物都充满自信的人可能为长,但如果说得多做得少,或者说到做不到,这将成为人人不喜欢的短处。相反一个少言寡语,有自卑感的可能为短,但他们做得多,说得少,脚踏实地工作,就可能成为大家敬佩的人。每个人都应寻找自己的长处,在实际工作中寻找奉献的位置,当做出一点成绩时,自卑心则会望风而逃,自信心可随之而来,首次成功是治疗自卑感的良药。
(五)抑郁心理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抑郁心理应该说是一种情绪障碍,是在原有性格基础上,遇到挫折后产生的一种较为长久的悲观心境。挫折大多来自学习和生活中。如遇到问题多次找老师得不到解决时,自己或亲人病重而久治不愈时,受到问批评感到委屈而又无处诉说时,遇到困难经努力仍不能克服时,人际关系不好感到孤独时,都出现一时的抑郁情绪。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别压抑的情绪长期得不到消除,就可出现心理障碍。表现饮食无味,食欲不振,辗转反侧,夜不成眠,少言寡语,有气无力,近虑远忧,事事发愁,忧心忡忡,夸大困难,低估自己,缺乏信心,消极悲观。这种心理虽不会危及他人和社会,但对学习不顺利,对身体有害。克服方法:提高认识,用积极进取代替消极情绪,用拼搏精神努力争取。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看得起自己,要想取得一定成绩就必须付出一番代价。当然要多寻找自己的长处,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当你感到心情不好时不妨向你的朋友诉说,如果他告诉你他过去也有同样的感受,你可以从中得到一种自我安慰,从而消除精神压力。如果朋友再向你介绍一下他如何摆脱抑郁心情的体会,你会得到一些处理的经验,同时也可分享他们战士困难后的愉快心情。当然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书面疏泻情绪的过程。我们收到不少人的心理咨询信,他们常讲到,我写完信发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