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心理研究:从此打针不再痛!?

一提起打针,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针头扎到身上的疼痛,不过这种情况可能会成为历史。还有另外的4个最新心理研究哟。

1、美专家研制成功无痛注射设备:打针不再疼痛

一提起打针,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针头扎到身上的疼痛,不过这种情况有可能会成为历史。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29日报道,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宣布他们已成功研制出一种类似文身贴的疫苗,通过微针把多层高分子膜嵌入皮肤表皮层,缓慢释放其中的疫苗。这种名为“微针”的注射设备,能够避免注射药物时的疼痛感。

这种疫苗看起来就像一块文身贴,表面分布着多列微针。微针直径250微米,差不多是人体头发粗细的2-5倍。

研究人员表示,使用微针进行注射不仅能减少疼痛,而且安全度更高,因此它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注射方法。此外,这种设备还能用于一些比较危险的疾病(如艾滋病)的DNA注射。

在使用微针时,需要首先把药物放置于由多个微小针头组成的“微针块”中,然后将“微针块”按压在患者皮肤上,药物通过极其微小的针头渗透到皮肤中,像文身一样迅速送达到患者体内,由于微针不会对最浅层的皮肤神经末梢和血管造成破坏,所以患者不会感觉到疼痛。

主持该项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教授达雷尔?欧文表示:“这种方法将会取代目前的疫苗注射器,只需几分钟药物就能进入体内,此时就可以抽出微针。”

一名研究人员还介绍说,微针注射法同样适用于DNA疫苗的注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在注射时的痛苦。“我们能够对通过微针注射方法植入的疫苗进行直接控制,所以这种方法将有可能用于注射那些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疫苗。”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通过动物试验寻找提高微针注射效率的方法。

2、接触自然环境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接触自然环境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指出,树木的存在与人体健康有较大关联。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预防医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上。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15个州1296个农村的数据后发现,在翡翠灰螟横行的区域,死于心血管疾病和下呼吸道疾病的人数,比没有该种昆虫的区域分别多了15000人和6000人。翡翠灰螟是一种能够杀死灰树的甲壳虫。

“当然,高死亡率和许多因素有关,如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等。”这项研究的领导者、美国农业部太平洋西北地区研究站的Geoffrey Donovan博士表示,“但是,我们在许多人口结构不同的农村地区,重复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树木消失伴随着人口死亡的增加。”

翡翠灰螟最早在2002年发现于密歇根州底特律附近,当时,翡翠灰螟袭击了大量北美灰树,杀死了所有被感染的树木。

这项研究表明了树木消失和人口死亡有关的现象,也进一步证明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3、科学家研制最新电子仿生手:可灵活扣钮扣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一手臂残疾病人近日成为使用“米开朗基罗之手”的第一人。由美国和德国科学家联合研制的“米开朗基罗之手”采用电子手指,具有传感肌肉运动的电极,能使手臂肌肉的运动信息传到义肢上,这为残疾人士恢复肢体功能打开了另一道门。

英国人克里斯-泰勒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右手,如今他成为英国第一个装上这种全新仿生手的人。据介绍,这种仿生手带有电子手指及拇指,造价约4.7万英镑。现在,泰勒像操作人类真正的手一样灵活,可以利用自己右臂肌肉来控制手指活动。

米开朗基罗之手”具有传感肌肉运动的电极,将运动转化为信息传递到手上控制手指运动的方式及时间。因此,泰勒能够利用“米开朗基罗之手”握住及抓紧不同大小的物体,完成一些基本的任务,如扣上钮扣及完成复杂的线路安装工作。作为一名工程师,这些都是他的本职工作。

2009年,58岁的泰勒在德文郡附近海中从喷气式滑水板上意外摔落而失去了他的右手。他最初让医生为他装上普通义肢,但后来在多塞特整形外科私人诊所,他装上了“米开朗基罗之手”。泰勒介绍说,“那次意外之后,我装了一只普通义肢,但是接合处与我的手臂并不完全匹配。后来,我从网络上了解了米开朗基罗之手的研发进展”。这种最新仿生手臂技术由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研制。

泰勒表示,“我现在真的很庆幸自己装上了米开朗基罗之手,不过,我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只有一只手。这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同。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臂末端拿到一些东西。很明显这肯定不如正常的手那么好,但对我而言这已经足够好了。我可以拿起东西,并且可以完成人们想当然可以完成的事”。

米开朗基罗之手”首先运用电极来探测手臂肌肉的运动,然后再利用一套软件将其翻译成指令信息,告诉手指去完成张开、紧握或抓住等任务。这个由金属及塑料构合的设备每天晚上只要充电4个小时,便可以一次性使用长达20小时。

4、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人类追求刺激行为的相关基因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陡峭的滑雪道上飞驰追求刺激的冒险行为,或许深深植根在你的基因当中。

研究人员挑选了500名滑雪爱好者作为研究样本,他们都具备中等以上的技术水平。研究发现,其中具备一个特殊基因标记(Gene marker)的人更倾向于刺激的冒险动作。

例如,拥有这种基本标记的人更认同这样的说法“我喜欢滑的更快,喜欢做之前从未做过的动作”。

这个基因标记位于一个参与人类大脑多巴胺受体产生的基因当中。多巴胺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在人类追求刺激行为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标记或许影响大脑中多巴胺受体的数量。

参与该研究的博士生Cynthia Thomson表示:这个遗传标记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还不是很清楚,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那些拥有较少多巴胺受体的人们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达到那些拥有较多多巴胺受体的人们的感受水平。

然而,这次新的研究仅仅发现了一些关联,还不能肯定这个基因标记在追求刺激的行为当中就一定起决定作用。此外,或许是多个基因共同影响着对刺激追求的行为,有待于人们去识别。

之前的此类研究通常是询问人们在假想情况下会如何去做的问题,然而这次新的研究关注在滑雪者群体上,这样就能够询问他们在现实中的表现行为。这项研究已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医学与科学》杂志上。

5、最新研究发现被动吸烟可增加患上痴呆症的风险

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中国安徽省的医学专家和英国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调查组调查了中国中东部的5个省份,调查了近6000名、平均年龄均在60岁以上的志愿者,结果发现,被动吸烟者患重度痴呆症的危险几率更高。该研究也是发现被动吸烟与神经科疾病之间有重要联系的首例。

据了解,被动吸烟又称为“二手烟”,我们知道吸二手烟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疾病,其中包括冠心病、肺癌等。但是,由于一直以来缺乏相关研究,人们始终无法确定被动吸烟是否会提高患痴呆疾病的几率。据悉,研究小组在2001年到2003年之间专门对这些参与者做了关于痴呆综合症的评测,在2007年和2008年时,又再一次对他们进行了评测,并评测了他们在这几年间吸二手烟的程度。

研究结果发现,10%的试验者患上严重得痴呆综合症,并且这与他们接触二手烟的频率与时间长短都有关联。这些患有痴呆综合症的试验者大多为从不吸烟者,或者刚刚吸烟不久者。研究负责人陈博士表示,被动吸烟本就应该被看成是一种患上痴呆综合症得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人们若不想患上痴呆综合症,就应该避免被动吸烟。他还表示,因被动吸烟患得痴呆综合症的概率与还患得冠心病的概率相当。目前,世界上90%的人口都居住在无“无烟区”的城市。因此人们若想降低患上这些疾病的概率,就要减少与二手烟接触的频率。

来源:中国脑科学网

心理延伸

心理FM:爱情根本没有固定模样

心理短片:情人节短片——纸片人

会员测试:哪种男人值得你投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理研究:从此打针不再痛!?  打针  打针词条  从此  从此词条  不再  不再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研究  研究词条  
综合

 当动物年老时

壹Isa Leshko,美国女摄影师,出生于1971年,现居休斯顿。这组作品名为《Elderly Animals》(年老的动物们),Isa四处旅行,捕捉年老、或...(展开)

综合

 宅族生活 身心糟殃

宅经济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新技术和电子商务使消费形态和生活行为正在发生重大的改变,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宅在家中的生活。很多人变得越来越懒,比如有了汽车,他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