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正如我们的父母对待我们一样,我们的态度语言也会潜移默化到孩子(包括我们内心的小孩)身上。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学会在他们失败和犯错时的安慰开始。
你有没有这样夸过你的孩子:“你天生聪颖,”“你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你生来就擅长这个!”如果你夸过,那么尽管这些赞美听上去是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但是实际上从长远看来,它们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德韦克博士极力支持家长和老师用“成长型理论家学习方式”来代替这些赞美。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名杰出研究者。她已经写了很多关于教孩子们用“成长型理论家学习方式”来学习和生活的书——与“固定型理论家学习方式”相对。
“固定型理论家”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总把成功归因于先天的,不可改变的能力(一种特有的固定才能)。他们往往会这样说:“你很有才华”或者“你很有天赋”。
相对而言,"成长型理论家"相信只有通过努力去做那些必要的工作才能够获得成功。他们往往会这样说:“因为你努力去做了,所以你办到了。我为你而感到自豪,你凭着自己的天赋投入了额外的自觉,努力,耐心和勇气。”
根据德韦克博士所说的,获得成功的很大关键在于去相信成为一个“成长型理论家”——所以当失败或失意发生时,你已经准备好投入必要的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来克服它们!
基本上,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是孩子们成长中所信奉的极为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德韦克博士已经做了许多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属于“固定型理论家”的这些学生认为成功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一些东西,所以他们实际赢少输多—— 因为他们在失败后更有可能感到无助,然后他们便放弃了。
相比之下,那些属于“成长型理论家”的学生们认为成功需要长期的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所以久而久之他们赢多输少——因为他们把失败归咎于还不够努力,没有寻找帮助或是再次的自我反省。因此,这些学生只不过是更努力地学习,试图自我反省以及接受帮助,而不是失败之后就说放弃。
在一次研究中,学生们被划分为两组。一组表现为信奉固定型理论,另一组则表现为信奉成长型理论。两组事先进行了一场简单的数学小测验——两组都胜利通过了。然后,两组又做了一份难度很大的数学考卷——这些学生可能以零通过率告终。果不其然,他们都没通过。现在开始才是这项研究的高潮部分。
接下来让这两组进行第三次数学测验——1 场极其容易的小测验。这次固定型理论家组失败了——因为他们被之前未能通过的考试打乱了手脚。然而,成长型理论家组胜利通过了——因为之前的一次失败并未让他们自乱阵脚。
这是为什么?因为成长型理论家理智地面对了短期的失意,而短期的失败从长远看来仅仅是一些通往卓越之路的绊脚石,并且他们长期以往,坚定不移地顺着这条卓越之路走下去——被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这些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所激励。
迈克尔·乔丹曾经说过:“我投偏了我篮球生涯中的9000多个球,我打输了将近300场球赛。在26场球赛中,我们的胜利完全寄希望于我最后的投篮,但是我失手了。我一次又一次地在生活中失败,但这同时也成就了我。”
迈克尔·乔丹是一个成长型理论家的典型例子。同时,托马斯·爱迪生也是成长型理论家的代表人物。
爱迪生公开说过:“结果?为什么这样说,伙计,我已经得到了许多结果!如果我找到了1000种会失败的方法,那其实我也并未失败。我不气馁,因为每一个错误尝试的否定都是向成功更迈进了一步......”
不幸的是,现在许多成人都是以“固定型理论家”的心理模式成长起来的。因此你可能会经常听到朋友们用“固定型理论”心理吹嘘他们没有付出汗水就能成功。结果就是,不久以后,当“固定型理论家”心理的孩子们成长为了“固定型理论家”心理的成人们,他们会发现当失意和障碍突然出现在成功道路上时,自己变得很容易气馁。
基本来说,“成长型理论家”能坦然接受短期的失意和失败,这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部分。相较之下,“固定型理论家”只有短浅的目光,重视当前的十全十美,所以当路障到来时,他们就会从自律的马车上摔下来。
德维克博士相信成为一个“成长型理论家”会有越来越多的好处,所以在抚养教育孩子时,要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养成更多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的核心价值观后,他们会在之后的生活中受益良多。
两个任务
不要再吹嘘你没有付出努力就能成功,而是开始讲述你有多努力工作以及在工作中你变得有多耐心。并且当孩子成功或失败了,请关注他们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结果。
比如说,如果你的孩子在一次数学测验中获得了一个优秀的成绩,你应该忍住别说:“哇,你的数学好棒!”取而代之的是:“孩子,我为你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你努力学习过了,所以才获得了这个好成绩。你的天赋以及为这不容易的数学测验付出的汗水都得到了回报。”
而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失败了,你千万不该这样说:“数学只不过不是你的长项,”而是该说:“你很聪明自觉。我知道如果你再努力那么一点点,或和朋友们一起学习,你就能知道如何在下次测验中考得更好。”
带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心态”而不是单就“针对问题的思维心态”(即“抱怨的思维心态”或是“自怨自艾的思维心态”)去和孩子谈话。
你如何来保持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心态”?花20%注意力在问题上,80%在问题的解决上。当你有了“解决问题的思维心态”,并且选择花80%的注意力在问题的解决和措词上——你将不仅能快速地朝着成功道路迈进,更会在当下就立即感觉到情况好很多了。
3. 再重复一遍,要不停对你的孩子说:“为你的努力庆祝,而不是结果。”
译者:去杀死Q 文/Karen Salmansohn
【本文由壹心理用户 去杀死Q 翻译,非商业转载须保留译者、壹心理与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壹心理】
温暖延伸
心理FM:努力,应是一种常有的状态
SOS:《一封来自心理FM 的求助信》
下载:心理FM手机版下载